《三十六计》讲义第11讲:混战计(一)
教学内容:《三十六计》混战计之釜底抽薪、浑水摸鱼。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釜底抽薪”和“浑水摸鱼”这两个计策的原典、释义、计名探源及经典实例;探讨这两个计策的实质及在战争和博弈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釜底抽薪”和“浑水摸鱼”这两个计策的原典、释义、计名探源及经典实例。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釜底抽薪”意思是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才能使水止沸。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指暗中进行破坏。此计用于军事,是指对强敌不可用正面作战取胜,而应该避其锋芒,削减敌人的气势,再乘机取胜的谋略。
釜底抽薪之计的要点:一是要先治其本,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二是要去其所恃,破坏敌人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三是要攻心夺气,从心理上瓦解敌人;四是要以柔克刚,尾随居下,善于抓住敌人的薄弱之处和关键环节,成功制敌。
【原典】
不敌其力①,而消其势②,兑下乾上之象③。
【注释】
①敌其力:敌,动词,攻打。力,最坚强的部位。
②而消其势:势,气势。
③兑下乾上之象:《易经》六十四卦中,《履》卦为“兑下乾上”,上卦为乾为天.下卦为兑为泽。又,兑为阴卦,为柔;乾为阳卦,为刚。兑在下,从循环关系和规律上说,下必冲上,于是出现“柔克刚”之象。此计正是 运用此象推理衍之,喻我取此计可胜强敌。
履卦卦辞为:“履虎尾,不咥人,亨”。意思是说:行走在虎尾之后,猛虎不咬人,亨通。
此卦卦象“柔履刚”,是说兑之柔顺踏上了乾之刚强;被踏的虎尾是九四,而踏者是六三;阴为女,阳为男;一样的践踏,若是九三男不小心踏住九四男,九四男必暴怒反噬;现在是六三女不小心踏住九四男,九四男便不以为忤;可见老虎被踏,却没有吃掉踏者,全在于六三与九四阴阳相比,男女相悦。
【释义】
不攻打敌人实力最强的部队,不和敌方硬拼,而要设法削弱其气势,这正是《周易.履卦》中以柔克刚的谋略。
【按语】
水沸者,力也,火之力也,阳中之阳也,锐不可当;薪者,火之魄也,即力之势也,阴中之阴也,近而无害;故力不可当而势犹可消。尉缭子曰:“气实则斗,气夺则走。”面夺气之法,则在攻心,昔吴汉为大司马,有寇夜攻汉营,军中惊扰,汉坚卧不动,军中闻汉不动,有倾乃定。乃选精兵反击,大破之:此即不直当其力而扑消其势也。宋薛长儒为汉、湖、滑三州通判,驻汉州。州兵数百叛,开营门,谋杀知州、兵马监押,烧营以为乱。有来告者,知州、监押皆不敢出。长儒挺身徒步,自坏垣入其营中,以福祸语乱卒日:“汝辈皆有父母妻子,何故作此?叛者立于左,胁从者立于右!”于是,不与谋者数百人立于右;独主谋者十三人突门而出,散于诸村野,寻捕获。时谓非长儒,则一城涂炭矣!此即攻心夺气之用也。或日:敌与敌对,捣强敌之虚以败其将成之功也。
【解析】
水凉水沸,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要使锅中的水沸腾,在锅底生火并加柴草即可。若不想让水沸腾,可以加进一些凉水,即扬汤止沸,也可以抽掉锅底的柴草,即釜底抽薪。扬汤止沸,水一时凉了,很快又会再沸。没有从根本上止沸。釜底抽薪,因为水靠火沸,火要薪生,便从根本上消除了水沸的基础或依靠物。
世间很多事物的初始与发展,和水凉水沸形式相似,生生变化之理相同。对立势力便是如此,与对立势力较量,道理和制止水沸相同。正面攻击,等于热水止沸,可能劳而无功;消除对立势力的生存根源,便是釜底抽薪。
古今战争中,粮草为部队生存之根本,为部队战斗力的本源,因此,总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曹操与袁绍征战,正面交锋,曹可能永远也无法击败袁,曹很聪明,烧了袁军的粮屯,断了袁军之根本与能源,因而大败了袁军。这是极为高明的釜底抽薪。
【计名探源】
釜底抽薪,语出北齐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古人还说:“故以汤止沸,沸乃不止,诚知其本,则去火而已矣。”这个比喻很浅显,道理却说得十分清楚。水烧开了,再兑开水进去是不能让水温降下来的,根本的办法是把火退掉,水温自然就降下来了。此计用于军事,是指对强敌不可用正面作战取胜,而应该避其锋芒,削减敌人的气势,再乘机取胜的谋略。釜底抽薪的关键是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很多时候,一些影响战争全局的关键点,恰恰是敌人的弱点。指挥员要准确判断,抓住时机,攻敌之弱点。比如粮草辎重,如能乘机夺得,敌军就会不战自乱。三国时的官渡之战即是一个有名战例。
【经典案例】
实例一:曹操奇袭乌巢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河北袁绍乘势崛起。公元199年,袁绍率领十万大军攻打许昌。当时,曹操据守官渡(今河南中牟北),兵力只有二万多人。两军离河对峙。袁绍仗着人马众多,派兵攻打白马。曹操表面上放弃白马,命令主力开向延津渡口,摆开渡河架势。袁绍怕后方受敌,迅速率主力西进,阻挡曹军渡河。谁知曹操虚晃一枪之后,突派精锐回袭白马,斩杀颜良,初战告捷。
由于两军相持了很长时间,双方粮草供给成了关键。袁绍仗势从河北调集了一万多车粮草,屯集在大本营以北四十里的乌巢,因为他不把小小的曹操放在眼里,于是没有安派重兵。曹操探听乌巢并无重兵防守,决定偷袭乌巢,断其供应。他亲自率五千精兵打着袁绍的旗号,衔枚疾走,夜袭乌巢,乌巢袁军还没有弄清真相,曹军已经包围了粮仓。一把大火点燃,顿时浓烟四起。曹军乘势消灭了守粮袁军,袁军的一万车粮草,顿时化为灰烬,袁绍大军闻讯,惊恐万状,供应断绝,军心浮动,袁绍一时没了主意。曹操此时,发动全线进攻,袁军士兵已丧失战斗力,十万大军四散溃逃。袁军大败,袁绍带领八百亲兵,艰难地杀出重围,回到河北,从此一蹶不振。
实例二:韩信奇兵下井陉
气势是决定战争胜败的重要因素。想消除敌人的气势需要釜底抽薪,而要激励本方的气势则需破釜沉舟。
韩信和张耳统率几万大军去打赵国,韩信知道井陉口的险要,不敢轻视,他把兵马驻扎在井陉口三十里外,派人假装生意人,混入赵城去探听消息。
赵王听说这事急召陈余等人商议,谋士李左车献计说:“韩信这次借灭了魏国的余威,攻打赵国,其锐气是抵挡不住的。不过,我看他的军队战线太长,我们利在速战速决。井陉这条路十分险阻,只可容单骑通过,车子转弯,队伍不能成列,如果他要从这里进兵,势难兼顾给养,辎重粮草,必定留在后面,只要给我三万兵马,我绕道出击,截取他的粮草。这里深沟高垒,不用跟他交锋,到那时他前进不得,后退不能,不出十日,就会取他和张耳的性命。而如果采取固守的办法我们就会失去主动权,也难以退敌。”
陈余本是个书生出身的主帅,见识迂拘,自诩以仁义统军,不喜欢诈谋,决定不采用李左车的计谋。密探把这个情报告诉韩信,韩信高兴万分,传令各将领,授以密计,分头去部署。等到半夜,韩信给将士分了些干粮,下令全军拔寨起行,说:“今日便能攻破赵国,等打了胜仗再吃早餐!”又挑选了两千精兵,拿着汉军红旗,从小路转入小山埋伏,吩咐道:“大军和赵军对击,我会诈败引他追击,你们一见赵军空营追击的时候,就乘机杀入赵营去,砍倒赵军军旗,换上红旗,坚守着空营,就可以打败他们了。”
等韩信的大军闯过了井陉口,陈余大开营门,出军迎战。他恃着兵多势众,一拥上前,使用钳形攻势,想把韩信包围。韩信急下令军士抛鼓掷旗,返身逃脱。赵军见此情形,认为韩信不堪一击,倾营出动,拼力追击,如排山倒海一样,把韩信逼到河边。而在河边上,早已有汉军曹参等列阵等待,见赵兵纷纷到来,就大声叫:“前面是大河,退无可退了,想活命的只有回身反扑。有谁不听令的,立即斩头!”
汉军士兵一听会被杀头,连忙反扑,拼死搏斗,无不以一当十。赵军被阻,无法再进。陈余见此情形,便下令停止进攻,回营固守。可他在回途中,却远远看见营中的军旗都变了样,仔细辨认,分明都是汉军的红旗,不由得心惊胆战。还没等他反应过来,斜刺里又杀出一支兵马,汉将傅宽引兵正好追到,赵军被两路夹攻,阵脚大乱,很快就被打败了。这一战致使陈余被杀,赵王与李左车被俘,赵国从此灭亡。
【学习札记】
不敌其力避前驱,以柔克刚天泽履。
抽薪止沸消旺势,斩草除根断后虑。
孟德乌巢毁仓储,韩信井陉杀陈余。
攻心夺气抓根本,捕捉战机谋全局。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混水摸鱼”原意是指在混浊的水中,鱼晕头转向,乘机摸鱼,可以得到意外的好处。比喻趁混乱时机获取不正当的利益。此计用于军事,是指当敌人混乱无主时,乘机夺取胜利的谋略。
混水摸鱼之计大致有三种含义:一是乱中取利;二是以假乱真;三是滥竽充数。打仗时要善于抓住敌方的可乘之隙,而我借机行事,使乱顺我之意,我便乱中取利。
【原典】
乘其阴乱①,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②。
【注释】
①乘其阴乱:阴,内部。意为乘敌人内部发生混乱。
②随,以向晦入宴息:语出《易经.随卦》。随卦的上卦为兑为泽;下卦为震为雷。言雷入泽中,大地寒凝,万物蛰伏,故如象名“随”。随,顺从之意。《随卦》的《象》辞说:“泽中有雷,随,君子以向晦入宴息。”意为人要随应天时去作息,向晚就当入室休息。
随卦的彖辞也是从卦象的性格意义上来说明卦形的。所以,以象辞为主占,参考彖辞。“彖曰:随,刚来而下柔,动而悦,随,大,亨,贞,无咎。而天下随时,随时之义大矣哉。”意思是说:随从,譬如阳刚者前来谦居于阴柔之下,动而愉悦,这就是随卦的象征。因为有元大、亨通、贞正之德,所以没有咎害。天下的人事物理,都要随时而动。
随卦从卦象上来看,下卦震是雷,上卦兑是泽,泽雷随,雷潜伏在泽的深处,自然水波不兴,是万物安息不动的形象;所以象辞说,君子应当效法雷伏深泽,遵循作息规律,傍晚时辰便应入室就寝;但作与息是不可或离的,有息必有作,尤其雷的本性是“动”,潜伏只是暂时的,一旦雷声大作,泽水便要随着雷声荡漾不止。
战争跟人一样,也有作息规律,久战必停,久停必战;停战的时候,就要抓紧时机休整部队;但随着整顿时间的延长,警惕性就应当越来越高;人们一般都是要等到炸耳雷声震天而响时,才会突然醒悟到,在惊雷爆炸之前的那份安静,是最深沉也是最可怕的;战争亦是如此,等到开战时,根据双方的战备情况,胜负已经大致可见分晓了;所以,一定要抓紧战争爆发前的那份最容易被人忽视、也是最重要的安静时刻;就像君子在鸡鸣之前的瞬间,已经憬然而醒;到鸡鸣之时,便能一跃而起。
从彖辞来看,“天下随时,随时之意大矣哉”,极端强调了时机的重要性;这意味着,占卦人若想在将来临的战乱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利用人们对炸雷前那份安静的忽视,捷足先登,占机之先。
震为阳卦,故称刚;兑为阴卦,故称柔;阳刚主动前来屈居与阴柔之下,使阴柔感到愉悦;震为长男,兑为少女;长男追求少女,甘败在石榴裙下,少女自然愉悦;刚为君上,阴为臣民;君王放下至尊之颜,礼下于臣民,臣民自然愉悦。这就是彖辞所说的“刚来而下柔”。
【释义】
乘着敌方内部发生混乱,利用他力量虚弱且群龙无首的机会,让他顺从于我,就像《周易.随卦》中说的人到夜晚必须入室休息一样,这样我方就可以乱中取胜。
【按语】
动荡之际,数力冲撞,弱者依违无主,散蔽而不察,我随而取之。《六韬》日:“三军数惊,士卒不齐,相恐以敌强,相语以不利,耳目相属,妖言不止,众口相惑,不畏法令,不重其将:此弱征也。”是鱼,混战之际,择此而取之。如:刘备之得荆州,取西川,皆此计也。
【解析】
局面混乱不定,一定存在着多种互相冲突的力量,那些弱小的力量这时都在考虑,到底要依靠哪一边,一时难以确定,敌人又被蒙蔽难以察觉。这个时候,己方就要乘机把水搅浑,顺手得利。古代兵书《六韬》中列举了敌军的衰弱征状:全军多次受惊,兵士军心不稳,发牢骚,说泄气话,传递小道消息,谣言不断,不怕法令,不尊重将领……这时,可以说是水已浑了.就应该乘机捞鱼,取得胜利。运用此计的关键,是指挥员一定要正确分析形势,发挥主观能动性,千方百计把水搅浑,主动权就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了。
“混水摸鱼”之计和第五计“趁火打劫”似乎很相像,但它们之间又有区隔。“趁火打劫”强调乘敌之危,就势而取胜。“混水摸鱼”则是使敌人内部发生混乱,乱中取胜。“混水摸鱼”之计要比“趁火打劫”之计具有更深的谋略性。
【计名探源】
“混水摸鱼”一语,起初可能是渔民们从捕鱼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一句经验性俗语,后来逐渐被移植到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以至被兵家和军事指挥员们用来作为表述某种军事谋略的军事术语。
原意是,把水弄混浊了,鱼儿会晕头乱窜,此时乘机摸捉,往往易于得手。比喻乘混乱之机,谋取某种意外的利益。在军事上指有意给敌方制造混乱,或乘敌方混乱之机,消灭敌人,夺取胜利。在战场上,冒充敌人而蒙混过关是此计常用的术法。
在复杂的战争中,弱小的一方经常会动摇不定,这里就有可乘之机。更多的时候,这个可乘之机不能只靠等待,而应主动去制造这种可乘之机。一方主动去把水搅浑,一切情况开始复杂起来,然后可借机行事。
【经典案例】
实例一:张守圭计破契丹军
唐朝开元年间,契丹叛乱,多次侵犯唐朝。朝廷派张守圭为幽州节度使,平定契丹之乱。契丹大将可突干几次攻幽州,未能攻下。可突干想探听唐军虚实,派使者到幽州,假意表示愿意重新归顺朝廷,永不进犯。
张守圭知道契丹势力正旺,主动求和,必定有诈。他将计就计,客气地接待了来使。第二天,他派王悔代表朝廷到可突干营中宣抚,并命王悔一定要探明契丹内部的底细。王悔在契丹营中受到热情接待,他在招待酒宴上仔细观察契丹众将的一举一动。他发现,契丹全将在对朝廷的态度上并不一致。他又从一个小兵口中探听到分掌兵权的李过折一向与可突干有矛盾,两人貌合神离.互不服气。王悔特意去拜访李过折,装作不了解他和可突干之间的矛盾,当着李过折的面,假意大肆夸奖可突干的才干。李过折听罢,怒火中烧,说可突干主张反唐,使契丹陷于战乱,人民十分怨恨。并告诉王悔,契丹这次求和完全是假意,可突干已向突厥借兵,不日就要攻打幽州。王悔乘机劝说李过折,唐军势力浩大,可突汗肯定失败。他如脱离可突汗,建功立业,朝廷保证一定会重用他。李过折果然心动,表示愿意归顺朝廷。王悔任务完成,立即辞别契丹王返回幽州。第二天晚上,李过折率领本部人马,突袭可突干的中军大帐。可突干毫无防备,被李过折斩于营中,这一下,契丹营大乱。忠于可突干的大将涅礼召集人马,与李过折展开激战,杀了李过折。张守圭探得消息,立即亲率人马赶来接应李过折的部从。唐军火速冲入契丹军营,契丹军内正在火并,混乱不堪。张守圭乘势发动猛攻,生擒涅礼,大破契丹军。从此,契丹叛乱被平息。
实例二:真假使者取弓高
公元821年(唐穆宗长庆元年),幽州兵反叛,这消息震惊朝廷内外。第二年,幽州兵气势汹汹,直扑弓高城(今河北东光西)。哪知,弓高城上森严壁垒,弓箭如雨射下。幽州兵虽骁勇异常,也无法攻下这固若金汤的城。
幽州兵强攻不下,只能勉强退后安营扎寨。说来也巧,唐朝朝廷派来的特使,星夜抵达城下。使者一行10人,勒马站在城下,高声呼喊:“守城官兵,快快开门,我们是大唐使者!”
守城的唐朝官员心里绷紧了弦,硬是不信,直到天亮,才放他们入城。使者进城后,气得暴跳如雷,刚踏进弓高城官衙,便破口大骂:“弓高守将胆大妄为,竟敢如此对待朝廷命官!”满脸狰狞,一腔愤怒。
弓高守将这才真正感到问题的严重性,忙打拱作揖赶紧赔罪:“大人,日后如有这类事端发生,本官定当只身赴朝廷,负荆请罪,将手下有眼不识泰山者砍头!”
这事让潜伏在弓高城里的幽州兵奸细打听到。奸细马上向幽州叛军将领汇报。统兵将军一听,连连大笑:“好,天助我也!再攻弓高,不费吹灰之力!”
这一天,幽州兵派出一个人装扮成了朝廷使者,夜色溶溶,大地漆黑一片。这位假使者悄悄潜到弓高城下,大队人马无声无息尾随在他的后面。
假使者在城下高声吆喝:“我是朝廷派来的使者,另有急令传告弓高城守将和前一位使者!”
一听“使者”两字,守城官员早惊吓得魂飞魄散:“昨天没开门,使者发脾气,守将臭骂了我一场。这次再不开,守将不砍了我的头,剥了我的皮?”他稍探出头向下观望一眼,马上高声答道:“好,马上开城门!”
“呀呀!”一声响,城门大开。
“哗!”假使者和他身后的大队人马一下子涌进城内。顿时,杀声盈城。转眼间,毫无戒备的唐朝将士纷纷倒在血泊之中,弓高城在
顷刻之间被幽州兵攻克。
【学习札记】
顺应天时以向晦,伺空寻隙收散蔽。
刚来下柔皆愉悦,亨通贞正泽雷随。
弓高难辩真与伪,平定契丹誉守圭。
借机行事搅混水,乱中取胜得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