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还是智能(智慧档案馆之二)

上接昨天文章
三、智慧档案馆建设的智与慧
(一)智与慧,孰重孰轻
智即智能,在智慧档案馆中体现为先进技术的运用;慧即智慧,在智慧档案馆中体现为管理运行的自适应性。智是智慧档案馆建成的砖石、龙骨,是不可或缺的支撑条件,没有技术就无法实现效率的飞越,而慧是智慧档案馆的根本追求,才是题中之义。
1.智是支撑
首先探讨智能在智慧档案馆建设中应该置于何种地位。智慧档案馆是在智慧城市提出和建设的背景下催生的,是顺应社会发展的选择。智慧城市强调的是运用智能技术,使城市的关键基础设施通过组成服务,使城市的服务更有效,其所追求的是一个准确、高效的服务结果,没有技术无法实现。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技术,物联网技术,自然就成为了学界讨论智慧档案馆建设的热点。我们承认技术的重要性,但物联网是否就是智慧档案馆建设的核心技术呢?看起来有待考证。
关键有三点:
一、是智慧档案馆的建设还在探索阶段,而技术在不断地进步,现阶段物联网作为一个可以带来新的展望的高新技术被热议,待智慧档案馆真正落实建设时,更先进技术的出现,是否会取代物联网给智慧档案馆建设带来更高效、更经济的技术支持呢?现在就把物联网认定为智慧档案馆建设的核心技术,似乎不太妥当。二、是适用性的问题,“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档案馆中则主要运用于物业管理、保管环境等硬件方面,对于与‘信息’密切相关的档案实体物联,面临成本与密级多项挑战”,如果仅应用于硬件方面,着实没有必要花费大量精力投入探讨研究,如果用于档案实体,信息安全面临巨大威胁,可能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是否真的能在档案馆应用,有待考证。
三、是成本,档案部门不断探索其建设,根本目的还是在于实现档案信息价值的最大化,即利用率的提升。然而档案馆不断改进工作,从传统档案馆到数字档案馆的探索,利用率也没有明显提升,现在智慧档案馆出现,利用率就会大幅上升吗?似乎也很难说,利用率的提升最终还在于整个社会档案意识的提高,不是档案馆单方面的努力就能实现。既然如此,面对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大量资金投入,档案馆的投入产出比将面临大幅下降。有学者提出“数字黑洞”的设想,“在产出基本没有提高的情况下,投入越大,效益只会越低。这就像一个无底的‘黑洞’一样,它只会无穷尽地吸入一切投入,而很少、甚至不会溢出任何产出”。
综上所述,智能在智慧档案馆的建设中,所起的是一个重要的支撑作用,但它只能是在预定建设目标下的适当选择,而不是固定的,例如物联网技术的不变预想,要不断进步,真正要实现的应该是信息的固定和技术的流动。
2.慧是根本
智慧档案馆同智慧城市一样,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供更有效的服务。那么要使服务更有效,就要求对利用需求的自适应,有两个关键点,一是迅速,二是准确。
从迅速这点来看,表面上似乎是智能技术的天下, 智能技术提高了整理分类的速度,提高了管理效率,提高了数据处理速度,提高了检索速度和输出速度。其实并不尽然,技术是提速的工具,而工具用好用坏,关键还在于怎么用,因此技术背后的操纵才是要点所在。档案人长期的工作经验和总结,使得工作人员对用户主要来查的馆藏档案信息范围以及常见需求十分熟悉,对初期智能服务系统的编写设定有着关键指导作用,有了固定的检索方向,这样基础服务就可由系统直接反应,以最快速度向利用者反馈所需档案信息内容。从准确这点看,机器终究是机器,其缺乏自适应性的通病不可避免,不能拐弯、变通。对例如查档目的表达不清的利用者,系统也只能提取关键词,提供可能的查档提示。对于系统无法辨识的查档需求,依然需要人工沟通,解决新情况新问题,不断补充智能服务系统。另外,对于临时性、大规模的,例如医疗保险改革等情况下的查档需求,机器无法预测。这种情况必然会有大量用户针对某个或几个固定问题,来馆查档,这就需要提前的判断和准备,来达成档案馆提供服务自适应性的目标。
综上,智慧在智慧档案馆建设中,表现为核心要素,是贯穿建设全过程的方向指导。“智慧档案馆的研究并不是‘新瓶子装旧酒’,对传统理论‘贴时代标签’的研究,也不是追求新潮,对新术舍本逐末地狂热迷恋”,而智慧就是那个“本”

未完待续......


-

-

了解久红档案

          久红档案现已成为中国领先的档案供应商,业务覆盖纸制品、钢制品、办公家具三大类。同时涉足智慧档案馆、智慧图书馆、智慧政务、智慧Cloud、BIM软件设计开发、档案软件的设计开发、档案馆服务等领域。

致力于成为中国智慧档案馆、智慧图书馆,智慧办公系统一流供应商。

声明:版权问题,投稿,爆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