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针王:针灸医生如何实现从入门到精通?

基本功是硬本领,得天天练,不断地练,日积月累从无到有,由浅到深,经过生疏到达熟练。
这不仅对初学的人来说非常重要,对于那些中医针灸学术有一定基础的同道来说,也是很重要的,理由很多,主要的是基本功一定要熟练。
就以读《灵枢经》《针灸大成》来说吧,如果能做到不加思考,张口就来,动手就做,到临床应用时,不但能触机即发,左右逢源,还会得心应手,熟能生巧。
否则,在读书时虽能背诵,到了应用时一有障碍,就想不起来或想不全面了。这是因为读书不够认真,基本功不够熟练的缘故。所以学习期间要天天练,工作期间也要抓紧业余时间不断地练,才能练好基本功。
针灸医生在病人面前,一切为了病人,认证靠诊断准,治疗靠方穴熟、手法精,病症无穷,方穴众多,基本功不扎实,就不能得到很好的疗效。
比如在门诊或病房工作中写病历,一方面要注意四诊八纲、理法方穴术的一致性,还要注意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既要有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观念,又要注意病位与症状的关系,才能写出较完整的病历。中医针灸学,初学入门比较容易,学精学深比较困难,不下苦功夫认真揣摩钻研,是达不到精益求精的。
中医针灸学术,一般的学会了四诊八纲、理法方穴,好像就已经掌握了中医针灸的诊断和治疗,其实,这只是学会了似下象棋的跳马、出车、“将军”等初步的东西而已。
病证有千百种,方穴有千百个,手法也有几十种,各种病证都有它的本质与特征,应针对其本质与特征进行治疗,否则就会使辨证施治庸俗化,肤浅而不深入,能治疗一般的病,不能治疗特殊的病,能治疗小病、轻症,不能治疗大病、重症。
每种病证都有它的前、中、后的阶段性,还有性别、年龄、体质、气候等的复杂性,再加上阴阳、虚实的错综混淆,只凭一方几穴、一种手法,想要控制住病证的全过程,往往是不可能的。
有不少学习中医针灸的同道,停留在“对号入座”上,选定一病一方、几个穴位、某种手法,一直治疗下去,效果不佳,也不变换处方、穴位和手法。
要学习写病历。
基本功练好之后,要在临床上运用四诊八纲、辨证论治,具体实现理、法、方、穴、术的治疗方案,这是真本领、硬功夫。如果基本功不扎实,自己没有信心,有怕写不好的想法,在上级大夫监督不够的情况下,常发生潦草的写法,也常有病历写得理法不清,方、穴、术与理法不合套,矛盾百出的毛病。
究竟写中医针灸病历,达到什么程度才算合格呢?我认为除了应该有对患者高度热忱,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精神外,还要订出一个有轮廓的样板来,项目细节不要太多,要抓住主要矛盾,突出重点,才能写出符合要求的病历。
此外,写病历时还要注意:
1.认真细致地观察病情:在诊治、写病历之前,首先要耐心地听取患者或其家属的主诉,再做细致地望、闻、切、按等的观察,得出明确的诊断,在病证的基础上,辨明阴阳、寒热、虚实。
这样,既有了具体检查,又有了综合分析;既有了整体观念,又有了客观标准。如果忽视了具体检查,将是肤浅的辨证论治;如果偏重了局部检查,局限于一个方面,将会失掉了整体联系;写出来的病历也不会符合要求。
假如医生有偏见,或者只听了患者不全面的主诉,或者只看到一两个表面症状符合自己的观点,就认为是某某病,一直的治疗下去;切脉时指下会产生似象非象的“幻觉”,望诊时目中会产生似是非是的“幻视”,闻诊时耳内会产生似有非有的“幻听”,诊察不清,理、法、方、穴、术,必然不合病情,治疗效果也就不会明显。所以一定要加强基本功的练习和认真细致地观察病情。
2.重点系统地诊查记实:写病历最好是在望、闻、问、切、按等全面诊察后进行归纳、分析,既要根据当时具体检查的客观事实,又要结合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和得病的时间、地点等,在判断病证时,既要避免脱离现实的概括,又要避免杂乱无章的堆积,才能了解病证的本质,确定病证属于哪个阶段,抓住主要矛盾,突出重点,制定治疗方案。
在记述病历时,要有条理,有系统,在理中定法,在法中立方,在方中选穴,在穴中施术,使理法方穴术,有机地联系起来,才能写成一个有系统的整体病历来。
3.复诊要及时地随证更方:医生写初诊病历,往往都是详尽无遗漏的描述,理、法、方、穴、术记述的也比较全面,到写复诊病历时,常是简单记录,只登记症状和配穴,而忽略病证的变化和理法方穴术的更换。不注意患者在原有的病证中,经过针灸治疗后,在某种病证中显示了哪些不同的趋向,针灸哪些穴位,病证在不同程度上是加重了,还是减轻了。
也就是说,在针灸与病证双方的斗争中,其力量对比关系,时刻都在发生变化,如针灸力胜过了病证力,则效不更方,加强针灸力,一直将病证彻底治愈;如果病证力胜过了针灸力,则是针灸方法不对证,或是针灸力量轻而病情重,则要细致慎重的分析,是属于哪一种,是需要从根本上改变针灸的方法和穴位,还是需要在原方、穴、术上加减调配。
但无论采取哪一种措施,都必须写出改方或为什么加减调配方、穴、术来,说明方、穴、术与理、法的联系。这样写,才能使病历前后一致,一脉贯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疗效。
这样写病历,为以后写技术小结、总结打下基础。否则只图一时省事,病历写不详细,日后回忆不起来,又怎样会拿出完整的总结呢?这对科研工作和整理提高祖国医学遗产是不利的。

中医针灸病案举例

张某,男,31岁,甘肃成县人,汉族,干部,1970年8月7日发病,8日入院。
问诊:入院前一天下午在街上吃甜瓜、桃子、凉面后,即感肚子不适,晚上开始腹痛,逐渐发展为上腹部及绕脐绞痛,恶心呕吐,肠鸣腹泻,一夜腹泻、呕吐各12次,吐出物为胃内容物,伴有绿色苦水;泻出物为黄色水样稀便,无脓血,头昏,全身困乏力,口渴,饮水即吐,在门诊注射阿托品、口服黄连素无效而入院。
望诊:发育正常,营养欠佳,神志清楚,急性病容,俯卧呻吟,舌苔黄腻,舌质胖、有齿痕。
闻诊:气息匀和,语言清楚,口气滞浊,肠鸣音亢进。
切诊:脉象滑数,右上腹及脐周围有明显压痛,肝脾未触及。
化验:大便稀黄色,红细胞(+),未消化食物(++)。
辨证:本病因饮食不洁,与中焦湿热相结,侵犯胃肠,致上腹及脐周痞满压痛。
治法:清热利湿,调理胃肠。
处方:尺泽、委中、中脘、天枢、足三里。
手法:尺泽、委中,三棱针点刺出血,中脘、天枢、足三里,用泻法,留针30分钟,针后腹痛、吐泻即止。
次日上午复诊,能进流食,腹痛吐泻无复发,继续观察到下午4时,大便1次,黄色成形,中午饮食正常,未见腹痛吐泻,只觉身体疲乏。舌苔淡黄、舌质略胖,脉缓,腹平坦无压痛,证系病后胃气未复。采用调理胃气之法治之,取中脘、足三里用平补平泻法,留针10分钟,每日1次。
观察到8月11日,针达4次时痊愈出院。
方解:
尺泽为肺经穴,肺和大肠相表里,尺泽出血,泻肺和大肠之热,委中是膀胱经穴,出血,可清热利湿;中脘是胃之募穴,天枢是大肠募穴,足三里是胃之合穴,用泻法泻热利湿,故可治愈腹痛吐泻。
病证消失后,胃气尚未恢复,用平补平泻法针中脘、足三里而使胃气恢复正常。
(0)

相关推荐

  • 中医针灸的“不传之秘”(三)

    探秘中医针灸的"不传之秘"?(二) 什么是中医针灸的"不传之秘"?​ 12:运气法 概述:运气法是在<金针赋>"进气法"基础上发 ...

  • “西北针王”郑魁山家传针灸基本功及八大针刺手法

    ·基本功是硬本领,得天天练,不断地练,日积月累从无到有,由浅到深,经过生疏到达熟练.这不仅对初学的人来说非常重要,对于那些中医针灸学术有一定基础的同道来说,也是很重要的,理由很多,主要的是基本功一定要 ...

  • “西北针王”——郑魁山针灸经验荟萃

    [本文导读] 郑魁山,全国著名针灸专家.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500位名老中医师带徒指导老师之一.郑老继承历经四代传播下来的宝贵针灸医疗经验,再根据他本人60余年来从事针灸临床.科研和教学的经验,在实 ...

  • 西北针王郑魁山针灸37方

    西北针王郑魁山针灸37方 普济养生 西北针王"郑魁山的家传37针方 魁山教授是我国著名针灸家,是当代针灸领域中手法派的杰出代表.甘肃省首届名中医.号称'西北针王'.'中国针灸当代针法研究之父 ...

  • 西北针王郑魁山家传针方:祛风化湿方穴位:...

    西北针王郑魁山家传针方:祛风化湿方 穴位:梁丘.膝眼.阳陵泉.足三里. 手法:内膝眼向梁丘斜刺,外膝眼向血海斜刺.梁丘.阳陵泉.足三里用烧山火法,使膝关节和下肢有热感,留针20-30分钟,以祛风化湿, ...

  • 西北针王郑魁山家传针方:活血通经方气海、...

    西北针王郑魁山家传针方:活血通经方 气海.关元.气穴.合谷.三阴交. 手法:气海.关元.气穴用补法,合谷.三阴交用平补平泻法,使上下肢和小腹,产生酸胀感,留针20-30分钟,以理气活血,通经止痛. 主 ...

  • “西北针王”郑魁山经验干货集萃

    郑魁山(1918-2010),全国著名针灸专家.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500位名老中医师带徒指导老师之一,号称"西北针王"."中国针灸当代针法研究之父".郑老继 ...

  • 西北针王张全明

    张全明,甘肃甘谷县金山镇阳屲村人,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教授.曾任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教授.医学博士:中医针灸推拿专业硕士生导师.师从我国著名岭南针灸学家靳瑞教授."西北针王& ...

  • “西北针王”郑魁山先生“过眼热”针法、“穿胛热”针法、“通督热”针法、“周天热”针法解析

    郑魁山先生为中国著名针灸大家,临证以手法治疗疑难杂症而著称,"温通针法"即是先生在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中,独创的治疗各种疑难杂证的特色针刺手法.该手法补泻兼施,能激发经气并通过推弩守气 ...

  • “西北针王”郑魁山家传八大针刺手法

    一位针灸名家说过"针灸取得疗效的关键,一靠取穴二靠手法".因此,除了取穴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学好手法.针刺,如果没有手法这一重要因素在里边,几乎每个人都会扎针了,可实际并非如此.今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