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偏差行为是如何产生的?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第三季原创作者·要建勇

    单位 | 郑州市馨家苑社区服务中心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宛如“造血干细胞”,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关乎到整个民族和国家未来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这个时代的青少年经历着社会高速发展的时期,新一代的青少年具有很强的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

但是与此同时,青少年期是个体心理与生理方面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个过渡时期,主要表现为自我意识的增强、依恋关系的变化、求知欲强且识别力较低和性意识的发展与觉醒等方面。

这个时代的青少年被形容为“温室的花朵”,没有经历过多地的困难与挫折,无法寻找到正确发泄自身压力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容易导致了偏差行为的产生。

青少年的偏差行为对青少年自身成长与发展、家庭关系、师生关系、同辈群体、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不容忽视。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青少年偏差行为产生的家庭原因

孩子的问题永远不是孩子的,家庭环境因素是造成青少年产生行为偏差的最主要原因,青少年期又是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家庭环境的好与坏深深地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谈举止每时每刻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青少年三观的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更容易帮青少年塑造正确的三观。

家庭结构的变化也会影响到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比如单亲家庭或重组家庭中的青少年可能会因为缺少家庭的关怀而没有足够的安全感或者产生自卑心理,导致青少年从其他地方寻找归属感和认同感,进而产生偏差行为。

父母关系的不和谐不仅会影响到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会为青少年树立一个负面的学习榜样使得青少年去学习错误的处理问题的方法,还会造成糟糕的亲子关系,降低青少年对家庭的依附感,导致青少年产生偏差行为。

父母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也会使青少年出现行为偏差,专制型教育方式可能会使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跟社会中的主文化形成对抗,增加青少年发生偏差行为的可能性。

同样地,溺爱型的家庭教育方式会让孩子形成任性、跋扈或偏激的性格,很容易受到他人的利用而产生偏差行为,所以家庭环境是青少年偏差行为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青少年偏差行为产生的个人原因

青少年时期是青少年生理与心理方面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个过渡时期,主要表现在自我意识的增强、依恋关系的变化、求知欲强且识别力较低和性意识的发展与觉醒等方面。

由于社会的高速发展,现如今的青少年接触到的信息或新鲜事物越来越多,导致求知欲和猎奇心理的增强,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青少年的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同时由于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增强,不断地寻求人格的独立,行为举止的标新立异等,对于社会中的主流文化缺乏认同,对于传统的社会秩序,道德规范都没有形成正确的认知,会使青少年逐渐产生错误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青少年偏差行为产生的学校原因

学校教育是青少年接受的主要教育之一,学校通过有的目的地教育向青少年传输知识、社会规范和传统道德等。学校的教育方式、校园环境和思想素质教育的忽视都对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然而现在大部分学校过于重视学生的成绩或者学校的升学率等指标,对学生的“音体美”等课程不够重视甚至取消该类课程,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素质教育,这就会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当学生学习压力过大没有发泄的途径时就会出现厌学逃学等偏差行为。

同时教师在大多数学生眼中是权威的象征,老师给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贴上带有消极评价的标签,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自我意识发生改变,并使学生进入“偏差生涯”的怪圈之中,影响学生对自己的认同感,可能会因此导致更危险的偏差行为

另一方面,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如若以简单粗暴的体罚或责骂,不仅影响到当事学生的自尊心,也会使得其他学生进行模仿学习,教师不能在学生面前以身作则就无法让学生学习到正确的价值观。

青少年偏差行为产生的社会原因

青少年时期正是从家庭、学校逐步步入社会的重要阶段,不良的社会风气、文化环境或地域环境都会对青少年的成长带来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

而青少年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还没有形成完整正确的三观,如果不能正确的引导青少年,那么就很容易受到社会亚文化的影响。

现如今,整个社会正在处于转型期,社会中的主流思潮、价值体系和思想信念的变化使得青少年的三观、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青少年一方面受到新鲜事物的诱惑,另一方面又被传统的社会道德规范所约束,青少年无法正确处理传统与后现代主义之间的矛盾。

再加上青少年时期特有的心理与生理特质,青少年往往会产生困惑,发生冲突对抗,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况之中,最终导致了青少年的某些行为出现偏差。

相关的理论分析

1、生态系统理论

生态系统理论侧重于个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各个系统地相互联系。青少年不是堵路存在的,人们是相互依存的,要了解青少年产生问题的原因就必须把青少年放到其所生活的家人、朋辈群体、学校和社会群体等环境中去分析。

从他们所生存的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和宏观系统三个层面分析造成青少年行为偏差的自身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以及社会原因,从而帮助他们全面地找出阻碍健康成长的深层次原因,为青少年设计个案介入方案、小组活动,从而改善偏差行为对青少年的影响。

2、社会联结理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社会联结理论是著名的当代美国犯罪学家赫胥提出来的,社会联结理论的核心概念是社会联系,社会联系指的是个体与传统社会之间的联系。

(1)依附感。依附是将每个个体的感情与其他人或者其他群体相互联系。假如青少年对其他人或者群体有依附感,那么他就会在做决定的时候考虑别人的感受与意见,进而控制自己发生偏差行为的冲动。

(2)参与感。参与是指青少年对一般性和传统的群体活动的参与和奉献。如果青少年可以参加更多地家庭、学校或社区的活动,会因为忙于传统的活动而没有更多时间接触偏差行为的机会。

(3)承担感。承担是指青少年对传统活动进行目标设定并且做出努力,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做出的行动。青少年越是有目标,有理想,那么他就会用更多的时间去践行自己的梦想,在做行为抉择的时候就会分析对自身发展的利弊。

(4)信念。信念是对社会道德、规则和价值体系的认同。青少年越是相信社会中的共同价值观和社会规范,对青少年偏差行为的控制力就会越强大,其产生偏差行为的可能性就会更小。

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在介入的时候可以通过社区工作、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等方法进行介入。

并结合相关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用相关理论作为指导方法,为严重偏差行为的青少年提供个案辅导,通过重建个人自信心、构建社会支持网络和家校联动机制矫正青少年的偏差行为,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使得青少年能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依靠自己解决问题,并协助他们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为自己的理想努力奋斗。

点击链接

学习更多专业知识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社工客平台立场。

小客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