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勇强/陪父母看家乡
黄堡文化研究 第479期
陪父母看家乡
石勇强
走过那么多地方,
最亲的还是家乡。
2018年的最后一天,我跟父母干完活,又陪着他们在孟姜塬村附近相连的塬顶转了一圈,领略了我们几十年在眼前看习惯,却很少走近的黄土山原地貌风情。
我们村地形低凹,四周都是高处,我家对面是新建的“姜女故里——秦人村落”旅游景点,最远处能看到耀州的石柱原。
我们从孟姜塬沿新修的环绕黄堡公路东行,经过马村我舅家母亲从小长大的娘家村里,又盘旋而上到了地势更高的安村。我老姑家在安村,我老姑父建国前毕业于如今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原同官县政府工作。村委会不远处有一棵古槐,一位老人说这棵树是安村的宝贝,活到九十岁的人都说不清树龄到底有几百年。政府专门在安村和富平之间沟里修了立交桥架通去陈炉的旅游线路,避开这棵古槐。
我们站在安村塬顶新建的美丽乡村门前,居高临下极目远眺,四周视野开阔。往西看,马村和孟姜塬各个村庄都在脚下,家家炊烟袅袅,往东看还有更高的石马山静卧着沉默不语,东南方向是像馒头又像乳房一般连绵不绝的将军山,一峰又一峰引人入胜。
我又陪父母从安村经过南边的文明塬村,一直往西下去,来到梁家塬村,再一次去拜访姨妈家门前那座修建于清朝的梁家塬戏楼。我和弟弟妹妹过去跟父母来这里给姨妈和姑妈拜年时,目睹这座戏楼上演了许多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历史风云大戏,印象深刻。我给父母说自己的几位初中恩师就住在梁家塬。我们又参观了梁家塬古城堡旧址,最后来到黄堡书院和耀州窑博物馆。
周围这些塬和黄堡镇,父母看了一辈子,我也看了很多年,很少以游客的眼光去欣赏,今天的面貌焕然一新。父亲连连说塬上变化太大了,国家把公路修的这么宽,农村人条件更好了。我说黄河尚有澄清的时候,一个地方怎能没有发展的机会呢?国家发展怎能忘了农村呢?过去落后的乡村,机遇来了,加上大家辛苦努力,就会翻天覆地,沧海桑田。
母亲感叹和谷先生办黄堡书院真不简单,里面这些书和物品价值一定大的很,今天终于来看了。父亲接过话头说,和谷文学馆就跟耀州窑博物馆一样,都是黄堡在全国有名的代表,展览的都是文物啊。
家乡这面黄土高坡人文底蕴丰厚。孟姜塬是传说中的孟姜女故里,走出了抗美援朝的石磊少将。安村往东有宋朝杨六郎带兵住过的六郎洞,南边的将军山见证了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建功立业的大将王翦练兵布阵,贺龙元帅从富平县进入陈炉古镇宣传革命。梁家塬养育了在中条山战役跳进黄河殉国的抗战英烈梁希贤将军。著名作家和谷先生出生于屽村南凹村,贺龙曾去他家买过马。在延安老区被评为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的石志斌老人退休后住在石家咀,耕读传家,诲人不倦。史罕明先生老家史家原曾是中共西安情报处地下交通站,我曾祖父跟同学何尚志与梁希贤及王蕴章志同道合,参加过中共地下革命活动。王岐山在西北大学学习时,跟和谷的大大是同学,听说来过南凹。贾平凹年轻时常跟同学和谷来南凹住。多年来关爱救助抗战老兵的知名公益活动家孙春龙兄在屽村长大,他最爱吃孟姜塬外婆家的柿子,从小也是和谷先生的文学粉丝。更不用说黄堡镇漆水河边有风采越千年的耀州窑瓷器。
我家附近这片热土养活了一代代劳苦大众,培育了无数英雄儿女,跟祖国许多地方一样值得讴歌,只是因为她在我们身边司空见惯,让人忽视了她美丽可爱的容颜。
和谷先生曾说,人生在世,做人做事就应该像这哺育了我们的土地一样,胸怀宽广,甘于奉献,独善其身,兼济天下。
石勇强
石勇强,男,陕西铜川人,副研究员,陕西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党委委员,中科院科普团西安分团副秘书长,陕西省动物学会理事,中国昆虫学会会员。业余爱好写作,现为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碑林区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孙 阳
【主编】秦陇华
你右下角点一个
小编工资涨五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