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一辈子形意拳,站一辈子三体式
形意拳中有一句话“万法出于三体式”,或者可以武断的说没有三体式就没有形意拳,任何不练三体式的形意拳都是耍流氓(笑)。但三体式并不能给一个从来没练过武的人站,必须要有一个准备的过程,民国期间的很多形意拳大家都是由练习其他拳种打下基础后,甚至已经堪称高手了,才习练形意拳达到武术至高境界的。
我认为在站三体式前至少应该达到这几个条件,下半身要求:正踢腿脚可以过肩、仆步手可以抓住前脚、马步可以蹲到两三分钟、脚尖挨住墙身体可以完全蹲下去。上半身要求:肩部关节能自动拉开空隙、肘部关节旋转灵活、站浑圆桩已找到虚领顶劲之感。并且打心底接受放松和去除拙力的练法,对“内气”的说法并无排斥情绪,反观现在有些练内家拳的人否定了“气”的存在,把传统武术全部都用力学去解释,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有了以上的基础就可以进入三体式的训练中了,站三体式双脚距离大概两脚半,后脚跟与前脚尖在一条直线上,后脚与这条直线夹角为45°,前脚15°左右。大腿垂直于地面(很关键),尾巴骨微微回卷有托住小腹丹田之意,命门后凸让腿脚之力顺腰部上行背部。尾骨回卷让腿脚之力达到腰部,命门后凸让腰背合一。背部聚集了力道后,肩胛横开向前相合,大臂也有了力,前手肘部一转肘尖向下,大臂与小臂之间的夹角为135°,手掌自然立起,劳宫穴吸力主导五指指尖回钩,虎口撑圆,这条劲路就算是打通了。后手大鱼际微微贴住肚脐,手形与前手相同,后手指尖找前手指尖,与鼻尖、脚尖相应,是为三尖相照。做到以上的要领后整劲已经有了,此时虚领顶劲再一加上,整条脊椎又活了,全身劲力的质量更上一层楼。
三体式的总纲领是六合,因为形意拳最早叫“心意六合拳”嘛,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即内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即外三合。外三合要交叉相合,即左手与右脚合、左肘与右膝合、左肩与右胯合。内三合的“心与意合”容易理解错了,心不是指心脏而是指我们的内心,意指练拳时要有的意念,练拳站桩时内心不要纠缠在俗事上,要让心念与意念统一起来。“意与气合”是说意念又要与呼吸相合,知道自己在呼气还是吸气,有意去调整呼吸使之绵长,但若意念过重的话就会造成形意三害之一“努气”。“气与力合”就有意思了,有人说练拳发力时以气催力就是“气与力合”,但站桩时如何气与力合呢?三体式站好,当我们吸气时,全身有意放松下来,身体可以有微微的起伏,呼气时则全身逐渐加紧,像是在发力但含住不发。这个功法也不是一直使用,每当站桩站到僵滞时,就要用一用,避免站成死桩。
最后再来说说收势吧,因为起势讲的人多,就不讲了。三体式的收势并不简单,保持三体式姿势不变,全身松下来,主要松小腹,收势就是要敛气嘛,小腹不松气是无处可归的。然后平静呼吸几次,要有把刚刚练拳站桩消耗的气和宇宙间好气收敛入丹田的意念,可用三个重要穴位百会、劳宫、涌泉收气。最后身体微蹲两手从头顶盖下至丹田做最后的收气,身体慢慢直立与两手下降配合,此时意念为两手托起好气灌入体内。收势结束,散散步让气血回归正常。
三体式是高级功法,一定不要起手就站,否则站不出感觉要怨传武骗人了。如果三体式站了几个月却仍然感到枯燥乏味,那一定是站错了,没有体会到外静内动的妙处,如《逝去的武林》中讲,站桩一定要站出生机才对。写了这么多却觉得还是没能把三体式讲明白,毕竟三体式太重要了,它蕴含着形意拳太多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