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400法——积聚六法

积聚六法

积聚是指腹内有病块的疾病。根据病块的性质不同,可分为积与聚两类。积为痛有定处,固定不移;聚乃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积为有形,渐积成块,病在血分,聚为无形,触之阵发,病在气分。聚病较轻,积病较重。笔者认为:积病,可能一部分是脏器本身的肿大,或者是脏器病变的现象;再一部分,可能是肿瘤一类的疾病,如肝脾肿大、腹腔肿瘤、宫外孕、肠系膜淋巴结核、肾下垂,肠功能紊乱、机械性肠梗阻、幽门梗阻等。

聚病多是内部脏器痉挛,所以发则有形,移时又无形。其辨证治疗,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疏调气机,以缓胀痛

情志不遂,肝气郁滞,气不条达,横逆两胁,故两胁胀痛,攻窜不定,时聚时散,善太息,胸闷食少,其发作每与情志有关,苔薄白,脉弦细且滑。治用疏调气机方法。

柴胡6克  苏梗9克  半夏10克  厚朴6克  茯苓9克  青、陈皮各10克  片姜黄6克

加减法:

若脉数心烦时,加川楝子6克、元胡粉0.5克(冲)。

若气郁明显者,加绿萼梅6克、橘子叶6克。

若肝郁化火,呕吐酸水,舌红苔黄,心烦口渴,于方中加左金丸(吴萸1克、黄连6克)。

(二)养血调气,缓痛散聚

素体血虚,肝失所养,络脉拘急,故两胁刺痛而少腹掣痛不舒,时而抽聚成块,舌瘦质红,脉弦细。治当养血调气方法,以缓其痛而散其聚。

柴胡6克  当归10克  白芍12克  木瓜10克  茯苓10克  川楝子10克  青、陈皮各10克  炙草3克  生牡蛎20克(先煎)

加减法:

若血少阴亏日久者,当加生地10克、旱莲草10克、女贞子10克、丹参12克,料豆衣6克。

阴血虚而肝阳亢者,可加潜镇之品,如生石决明20克(先煎)、生蛤壳15克。

若肝阴虚而火旺者,可于方中加青、陈皮,少佐苦泄肝热之品,如黄芩3克、龙胆草3克。

(三)温寒拈痛以治其标,养血柔肝从本调理

素体肝郁血虚,筋脉失养,又感寒邪,以致寒凝肝脉,少腹阵阵拘急作痛,脉象沉紧弦细。法当温寒拈痛,养血柔肝,标本兼顾。

柴胡6克  当归10克  炒白芍12克  炙草6克  炒小茴香5克  炒官桂5克  炮姜5克  木香6克

加减法:

若寒又兼湿者,加陈皮10克、半夏10克、茯苓10克。

(四)理气活血,化瘀消积

肝气郁结日久,病入血络,胁下有块,既胀且痛,按之更甚,每于夜间病势增重,活动后痛势渐为缓解,大便棕黑色,小溲短黄,舌色暗,有瘀斑或瘀点,脉沉细弦而略数。治当理气活血,化瘀消积法。

川楝子10克  元胡末3克(冲)  炒五灵脂10克  生蒲黄10克  生香附10克  丝瓜络10克  苏木3克

加减法:

因其病日已久,宜用丸、散、膏剂缓缓调之,如鳖甲煎丸,大黄䗪虫丸之类。

(五)益气补正,养血活络

素体虚弱,正气已衰,实邪尚在,腹中有积块(有形的肿物),过劳即重,得休息则病势即缓,一身乏力,舌淡苔润,舌边、尖有小瘀点,脉象虚弱,必从扶正入手,用益气补正,养血通络方法治疗,外贴化痞攻瘀膏药。

当归10克  生地10克  白芍10克  川芎6克  党参6克  茯苓10克  白术10克  炙草10克  丝瓜络10克

外用阿魏化痞膏,贴于患处。

(六)益气补血,活络通疼,消散积聚,丸以缓治

积聚年深日久,实邪仍在,气血早衰,腹中有积块,硬痛不移,形体消瘦,肌肤甲错,面色萎黄黑滞,倦怠乏力,少气懒言,月事衰少,色深有块,经行腹痛,舌紫暗而胖,边有瘀斑,脉沉弱细涩。气虚血少,络脉瘀阻,虚实夹杂为患,纯攻则碍虚,纯补则敛邪,病非一日,不可急于求成,当用攻补兼施方法,以丸剂缓缓求之。

旋覆花15克  当归30克  赤、白芍各30克  肉桂15克  元胡9克  炙鳖甲90克  党参30克  茯苓30克  白术30克  枳实15克  黄连15克  莪术15克  三棱15克  独活15克  防风15克  焦楂炭60克  青、陈皮各30克

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日早、午、晚各服6克,或早晚各1次,白开水送下,如遇感冒暂停。

这是一张丸药方,适用于虚实夹杂的慢性病人,表面看来药量比汤剂小,但长期服用,持之以恒,多能得满意疗效,这是本人在60余年临床实践中颇有体会的。在服丸药期间,应嘱患者节制饮食,逐渐增加体力活动,以配合治疗。

笔者认为,对于丸药的处方必须考虑全面,尤其应注意补正与祛邪两个方面。究竟是以补正为主,还是以祛邪为主,当视其病情而定。一般来说,在邪实的时候以祛邪为主;在正虚的时候就必须重在补正。但也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若正气虽衰,气血瘀滞特别甚,邪不祛则正气不能复,则当先攻其邪,寓补于攻,使邪祛正安;也有时候,邪虽未祛,但正气不支,不扶正则无以祛邪,又须以扶正为先,寓攻于补。总之,要根据脉、舌、色、症全面分析,才能用药得当,疗效满意。

(0)

相关推荐

  • 【《赵绍琴临证400法》温热病·​血分证治(九法)】53

    血分证治(九法) (一)凉血散瘀以除血热,养阴和营而止血溢 血分热毒炽盛,身热夜甚,躁扰昏狂,邪热灼伤血络,迫血妄行而致吐血.衄血,甚则便血.溲血,或发斑,舌绛紫,脉数.必用凉血散瘀.养阴和营方法. ...

  • 临证400法——眩晕六法

    眩晕六法 眩晕即头晕眼花之意,往往并见于各种疾病之中.<内经>记载:"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说:"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 ...

  • 临证400法——​痹证六法

    痹证六法 痹者,闭也,是阻塞不通的意思.痹证是指外邪侵袭,痹阻络脉,而致周身肌肉关节疼痛.肿大.沉重一类的疾患.<内径>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 ...

  • 临证400法——溺血六法

    溺血六法 小便出血不痛者为溺血,痛者为血淋.<素问·气厥论篇>说:"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金匮要略>里说:"热在下焦者,则尿血." ...

  • 临证400法——便秘六法

    便秘六法 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虽有便意而排出困难,都称为便秘.便秘的原因很多,有属实属火者:也有属虚属寒者:又有气滞血燥而致者.治病必究其源,不可一概以大黄.牵牛.巴豆之类下之. (一)泄热 ...

  • 临证400法——胸胁痛六法

    胸胁痛六法 胸胁痛,是指胸部.胁肋间疼痛的疾病.胸居阳位,内藏心肺,若胸阳受病,气机不畅,可以发生胸痛(包括<金匮要略>中所说的"胸痹证"),肝胆疾患可以导致胁痛.兹将 ...

  • 临证400法——温热病·气分证治 二十六法(一)

    温热病 气分证治 二十六法(一) (一)清宣肺热,化痰平喘 温热邪气内壅于肺,身热恶热,汗出口渴,咳喘气急,甚则鼻翼煽动,胸胁满闷,痰白黏稠或黄,舌红苔黄,脉象滑数.热灼肺津,炼液成痰,痰阻气道,故咳 ...

  • 临证400法——腰痛六法

    腰痛六法 腰为肾之府,足太阳膀胱经过腰脊,肾与膀胱相表里,故肾虚可致腰痛.外感之后,太阳经脉受病,也可腰痛.可见,腰痛有外感与内伤之别.另外,又有闪挫.瘀血及湿阻络脉等原因.所以不可一见腰痛就片面地言 ...

  • 临证400法 瘖哑(六法)

    瘖哑(六法) 瘖哑是发音嘶哑甚至不能发声的疾病,<内经>称之为"瘖".中医的认识,瘖哑证与肺肾关系密切,古人认为"金水互生,病在肺肾",又云,&qu ...

  • 【《赵绍琴临证400法》温热病·气分证治二十六法(三)】51

    温热病 气分证治 二十六法(三) (二十)宣燥热以清肺胃,泄其火而利清窍 燥热化火,上攻清窍,气血壅滞,耳鸣目赤,齿龈肿痛,咽喉肿疼,口鼻干燥,舌苔薄黄而干,脉象滑数.用清宣燥热方法. 薄荷1克(后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