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批细改 | 九年级:那般滋味在心头
临近中考,学校组织我们在清明节到烈士陵园扫墓。灰蓝色的天下,一群群不同职业,不同团体(能否把“团体”改成“身份”,“团体”不能修饰“的人”,一般会说,不同的团体)的人,在烈士园默默肃静。一队警察来到空地,面色庄严厚重,站成整齐的方阵。几位军警叔叔手持花环,一步步又一步,坚毅的面孔中透着敬仰,那如园中苍松般挺拔的身姿,那一步又一步,走的如此沉重;齐刷刷地脱帽,单手握拳,紧贴胸口,每一个人都脸色深沉,如同深不见底的大海(这一个比喻句,你能否再斟酌一下,我总觉得有点不妥),他们头微微低下,那般庄严,那般肃静。沉重极了,令人震撼!
(这一段写出了祭奠英魂的严肃庄重的场面,写得真实,生动,尤其是一连串的动词运用,有很强的的画面感和感染力。如果挑点毛病的话,我提出一点不是意见的建议:这段开始最好写一写祭奠以前的场面,然后再写祭奠的过程,这样文章可能会显得自然流畅。)
我不禁站的更直了,(这两句话之间衔接生硬,两句的主语不是一个。建议添加:内心油然而生一种敬仰之情。侧目看看其他人,)那一双双眼睛中闪烁的光,是崇高的信仰与保卫人民的信念,那般滋味在心头。想想自己,临近中考,学习着实暗无天日,整日在两点一线间,对着黑字白字(纸)绞尽脑汁,任麻木感斥满心头,好似北极不化的冰山,令人寒颤。此情此景如一股暖流,淌入心扉,那般敬仰,那般庄重在心头。
(这一段写了,祭奠的过程带给你心灵的震撼和感受。写得不错。这一段虚实结合,写作方法灵活运用,独具匠心。通读整段,我发现我的修改和你的段末有点重复。希望,你在考虑考虑我修改的地方,怎样使两句衔接自然。)
真正站在墓碑前,心中如冰的麻木瞬间开始崩毁。心中一片空白,那种纯净,让人不由得倾听远方悠扬的鸟鸣。一棵棵苍松,傲然挺立,块块墓碑于树林间静静地躺着,似无声深睡的婴儿般圣洁而宁静,无形的威压令人屏息轻声,陵园如同一隅净土,即(建议把“即”去掉)踏上了,便将你身上的污浊洗涤一空,只留下最虔诚的敬意。脑中闪过的是书本里,影视中的英雄;耳畔想起的是老师那句“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望龙城太原,现今万般风流,人们生活如此宁静安详。那孩童笑颜,明亮眼眸后,那老人欢笑,悠然读报的和谐背后,正是这些可敬的烈士用血肉之躯,用年轻热烈的生命,用毫不犹豫只为了同胞与子孙后代能安宁生活的冲锋陷阵,构建的新的万里长城——一个安定,富强的国家,护住我们不受外界的风起云涌,巨浪滔天。也如那我所见的,新一代警察与军人的“国”与“家”信念的传承!
(这两段可以说是完全是虚写。这两段的内容完全是祭奠过程给你带来的内心的滋味。可见你是一个拥有丰富思想的人。由现实想到过去,再想到现在。这两段紧扣文题中的“滋味”二字,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我觉得美中不足的是,文章只有想,而没有你的行动。不能突现你的敬仰之情。可以添加,我深深地向这些久眠的英烈们鞠了三躬,然后把手中的那束鲜花虔诚地放下。)
生活二字,忽的像是上了层保护膜(建议:把“上了层保护膜”改为“涂上了美丽的颜色”),晶光闪烁,美丽幸福。心中蓦地涌起阵阵苦涩,想到了自己曾经是否在自怨自艾中荒废大好年华光阴,自己又是否如同革命先烈般用尽一生全力去拼搏,自己又曾几何时忘掉了自己学习的初心;只为了能成为对他人有影响的人,一个足以去守护的人。
口中(建议:把“口中”二字去掉)苦涩酸涩(甜蜜),五味杂陈滋味在心头。同烈士的生命相比,我们初三生活中那点苦与平庸又算什么?我向上攀爬着,为了我的初心,为了向远方的伊甸园前行,只为换取一片岁月静好,坚定无悔。
(这两段还是虚写,重点联系了自己的生活实际,想到了自己的学习生活。通过祭奠英魂,从中汲取了前进的动力。升华了主题,深化了主旨。文章很有深度!)
一等文
1. 运用有特色的写作技巧。
2. 文章语言凝练生动,有感染力。
3. 文章表达出了自己的思想感情。文章重在表达情感,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这是难能可贵的。而有些小作者在“无病呻吟”。
4. 文章的中心明确突出。
5. 文章开头结尾有特色。这是一篇文质优美的文章!
有些句子之间的衔接过渡,还不够自然流畅。
要想句子衔接自然流畅,自己要有一个思维的衔接。或者写完后,多读几遍。
找找不通顺,不恰当的地方。
本文得分(满分50分)
48分
谭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