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兰室 • 鉴玉 | 古玉鉴定多面手(片面都是瞎操蛋)
博物馆藏品
纵观古玉鉴定整个圈子,介绍古玉工痕的文章浩如烟海,犹如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一般,百花斗艳之余难免诸位新手看的是眼花缭乱,东家长李家短的事情层出不穷,甚至很多时候还时常发生各说相悖的情形,更是让人看的是云里雾里
当下鉴定又以工痕学为最甚,很多新手更是片面引之为必胜法宝,要吾说,这世上不会水不可怕,可怕的就是会个狗刨就去游长江,就去追寻那人间仙境...
凡是天下文章一大抄时,多为人云亦云,可信不多,单说砣痕,古砣工痕第一要义是“砂痕”,那么便从砂痕入手,闲来无事做了解玉砂实验.以供新学者参考之用
古代雕刻所用解玉砂
让我们在古砣工砂痕方面有据可寻,接下来拿来实验成果(我们来做一个雕刻痕迹实验首先,准备一块玉料,用笔画出个图形。用古代工艺雕琢出来.“古玉的雕刻”解玉砂的材质有很多多为较硬的玉石或金属粉末)
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方式,他的雕刻方式并非用砣,而是用推磨,首先,用水把解玉砂调成浆,涂抹在需要雕刻的地方,用一根竹片,蘸着解玉砂浆沿着画好的轮廓反复摩擦,直至磨好一个圆,用时大概三四个小时,这个时间漫长枯燥,做完的效果是这样的(如下图)
原始工艺推磨效果
十倍工痕放大效果
小白们(扫帚痕)
通过以上实验,得出一个很明显的结论,工痕并非不可仿,有时候致胜法宝也会漏风,如图可见,在解玉砂的作用下,工痕表面留下了深浅不一,痕迹不规则的现象,这是因为相对与电动砣具来说,解玉砂在磨玉时是一种游离状态,哪里有砂,哪里就会产生磨损,但是主要着力点是在竹签的作用处。由于每一次作用力是不均匀的,以此便出现了这种痕迹,那么作为一位有独立思考的古玉学者玩家或收藏家来说,我想说古玉鉴定和看美女也是相通的,首先我们欣赏一位美女,是看整体,身高,脸蛋,三围啊,皮肤白不白,头发黑不黑等等,并以此来来完善感官上确定地方是不是一位“美女”,那么鉴定古玉也是相通的呀,因为人的审美的相通的,一件玉器入手,首先印入眼帘的是我们要看玉的整体气场是否贯通(这里的贯通讲的就是玉的风格,与刀工与沁与玉本身的老化是否符合时代特征)如果不贯通融合基本就可以放弃了
馆藏古玉痕
如果整体初看这件大体没有问题,第二步,那么就是观察玉的刀工是否符合时代特征,玉的解玉砂风化是否符合时代特征,玉的本身老化是否符合时代特征,玉的沁是否贯通(以防老玉新工)最后就是看时代磨损风化特征是否符合时代特征,最后(所有的单项是否融合,是否有格格不入)完成以上特征的融合,那才算完成了古玉的鉴定与鉴赏,单靠一项就就能决定是否是美女,我觉得这就不是一个审美的问题了,只是一个智商题
馆藏古玉特征
最后说一说老玉的审美与价值,用古老的工艺,磨这个圆.一个人大概需要磨了大概四个小时.那么可以想象一下.古人制作一块玉璧需要多长时间? 而现代机器打这个圆,费时一至二分钟就可以,机器的速度虽然大大提高了手工业.但是细节方面和解玉砂是有本质区别的.这也是为什么行家里手看东西一眼可以定输赢.因为行家看东西.看古玩看的不是表面.而是一眼便能看出工艺的不同,时代特征的不同,新玉玩的是热闹,老的玩的是门道,这门道就藏在这些工,沁,时代风化与远古先民智慧里
古代砣具
早期出土圆砣头
现代工具砣头
砣与推磨又属于两个范畴,虽然都属于工具,古代制玉最早为推磨,多为石与石产生力学原理,商周时期青铜器的盛行,砣头多见青铜,汉代铁器的盛行与运用,砣具多为铁器(特点为更加的薄与锋利,一直沿用至清)清代后,机器工业盛行,现代工具取代了传统工具,痕迹学自然也发生了改变,工痕学习是古玉的一种,而非全部,观玉犹如观山野,怪石,树林,鸟雀与风雨组成了一幅人间仙境,而非某一种,片面的去观赏,首先这个人审美就是有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