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都”不是河南的地方资源!为二里头博物馆的命名进一言
目前,所谓的“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正在紧锣密鼓地开馆筹备中。一个博物馆还没有正式开馆就饱受争议,二里头博物馆算是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个。这个“头啖汤”好喝吗?恐怕不好喝。
建设中的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图源:搜狐)
“二里头夏都博物馆”之所以受到争议,原因不在二里头博物馆的修建本身,而是人们对二里头博物馆是否应当使用“夏都”这个名称存有疑惑。众所周知,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夏是具有文化标志的一个神圣符号,并不是一个地方资源。从这个角度说,二里头能不能称为“夏都”,并不是河南的家内事,而是涉及到中国人历史认知和文化感情的大事。那么,二里头是否可以称为“夏都”呢?从目前的材料来看,实在大有疑问。
一、从考古资料来看,二里头遗址无法证明自身为“夏都”。
目前,我国学术界关于夏族起源的观点共有六种,即豫西说、晋南说、山东说、东南地区说、四川说、甘青说。这六种观点,均无法从相关的考古遗址中获得自证性的文字材料来进行说明,地处豫西的二里头遗址亦不能例外。正是因为如此,笔者才曾经专门著文,讨论在没有自证性材料的情况下,如何通过改变研究方法来实现夏研究的突围。具体可以参阅笔者的《没有共时的文字材料,夏朝如何实锤?论夏代文明研究的一个误区》一文。
二里头遗址的青铜器
二、从学术研究来看,二里头遗址为夏都的观点并非学术界的结论性意见。
凡是关心夏史研究的人都知道,二里头遗址是考古学家徐旭生在1959年在豫西调查时发现的。当时,徐老认为二里头遗址为商汤都城西亳。随后,考古工作者对二里头遗址展开了连续多年的发掘,证明二里头遗址确实是一处非常重要的遗址。与此同时,学术界对二里头的研究也逐渐展开,并逐渐形成了二里头一、二期属夏文化,三、四期属商文化的观点。
徐旭生先生代表作《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内页
改变出现在1977年。这年的11月,河南省登封告成遗址发掘现场会召开。在这次会议上,考古学家邹衡提出了二里头文化一至四期均为夏文化的观点,并由此在学术界引起了长期论战。邹衡先生的具体观点可从《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中了解。
客观的说,在夏文化研究中, 邹衡先生的观点确实很有吸引力,在目前的中国学术界也获得了不少支持。但是,目前支持夏为齐家说、山东说、晋南说、东南说的学者仍大有人在。总之,有于夏文化的考古研究在中国学术界还没有形成结论性意见,更别提对夏都的认定了。
三、从先秦文献来看,二里头遗址为夏都的观点同样无法获得证实。
支持二里头为夏文化观点的学者所依据的先秦文献主要来自《逸周书·度邑》的一条记载。当时,武王克商不久,为了更好地控制东方势力,决定在伊洛盆地修建一座新城。于是,《逸周书》记录下了周武王的这句话:
自雒汭延于伊汭,居阳无固,其有夏之居。
这条文献说明,伊洛盆地是夏人居住过的地方,那么,这可以成为二里头遗址是“夏都”的证据吗?当然不能。这是因为:
二里头遗址(图源:微博)
首先,夏人居住过的地方,并不等于就是夏都所在地。正如我们不能说今天的洛阳是中国人居住的地方,就说洛阳是今天中国的首都一样。
其次,我们也无法确定《逸周书》记载的“有夏之居”的存在时期与二里头遗址的年代是否可以兼容?
此外,在先秦文献中,含“夏”的词汇极多,如“大夏”、“有夏”、“夏后”、“西邑夏”、“西夏”、“虞夏”、“区夏”等等,这些名号的内涵在我国学术界一直没有被很好地系统讨论过。单以“有夏”为例,《左传》用“有夏”来称大禹一族,《尚书》用“有夏”来作周人自称,在《国语·周语下》太子晋的话里,“有夏”又变成了一个在春秋时期还存在的衰弱政权。因此,在“有夏”概念尚不明确的情况下,谈二里头遗址为“夏都”为时太早。
四、从官方态度来看,二里头遗址为夏都的观点也并未得到国家支持。
这段时间,网上产生了对二里头遗址是否可以称为夏都的一些讨论。有的网友说,把二里头遗址称为“夏都”是被国家认可的。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登陆国家文物局网站,公开信息显示,国家文物局在2017年4月13日发布的有关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建设项目的批复文件中明确地指出:
我局建议该遗址博物馆(按:指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名称中不含“夏都”。
国家文物局批复文件(截自国家文物局网站)
五、二里头遗址博物馆是怎么变成“夏都”博物馆的呢?
从公开报道来看,二里头遗址博物馆正式被冠上“夏都”的名号,是河南地方有关部门的决定。至于他们是基于什么原因做出这个决定的,倒是有人诚实地讲出了原因。
二里头博物馆定名的报道(截自今日头条网站)
2019年6月8日,“洛阳资讯”在头条号发布了一篇文章《洛阳二里头博物馆名称已定:“夏都”二字在内,亮出夏朝牌子》,说:
这样的命名方式(按:指二里头博物馆命名为“夏都”博物馆)其实也是综合考虑到了经济、民众意愿以及文化旅游宣传等方面,把夏都这个牌子亮出来的意义大过了学术严谨的意义。而且说句实在话,如果二里头博物馆没有夏都这个名头的话,宣传起来确实差上一截,旅游价值就没那么高。命名为夏都的话,必然会引起很多人的质疑和讨论,这样也有利于推进对夏都历史的进一步探究和吸引更多的关注。
感谢”洛阳资讯“的诚实。不过,笔者感到困惑的是,如果二里头博物馆需要靠制造这类话题来引起关注,那我倒想问一问:二里头遗址博物馆究竟是一个娱乐组织还是一个事业单位?建立二里头遗址博物馆的目的,是想对社会公众传播知识还是为了招徕财富?试着想一想,当我们的娃娃走进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得到了这里就是历史上的夏都的知识,但过了若干年后如果发现事实并非如此,那请问这个孩子会如何看待历史?
参考文献:
1、孙庆伟:《考古学的春天:1977年“河南登封告成遗址发掘现场会”的学术史解读》,《南方文物 》2014年第1期。
2、邹衡:《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