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八卦”图是怎样生成的?
“后天八卦”图,是用“先天八卦”的“八卦”符号表示的。
在“后天八卦”图中,乾☰、坤☷、艮☶、巽☴、坎☵、离☲、震☳、兑☱这八个卦符,与“先天八卦”的卦符完全相同。
只是,在在“后天八卦”图中,八个“卦”所处的位置则是全新的、另外的一套安排。与其在“先天八卦图”中的位置,完全不同。
“后天八卦”同“先天八卦”都是由相同的一套符号系统组成。但表达的意思内容,却是各有所指。即:其内涵完全不同。
“后天八卦”是由“先天八卦”所“生”成。
究竟是怎样生成的呢?
依据是什么?
演变形成的过程是什么?
具体的操作推理,可行吗?
“后天八卦”的形成原因、过程、方法、作用等方面的疑问,欲以求解,有以下三个前提不能突缺失。
或者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进行求解与剖析:
一、为用而生。
即: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创设“后天八卦”。
二、是因“先天八卦”而后生。
即:由“先天八卦”逐渐演进,形成了“后天八卦”。
三、要在历史文字记载中找依据。
能够令人信服的答案,只能从《系辞》、《说卦》中寻求,并且要经得起《周易》经文内容的检验和印证。
1.《说卦》:“故水火相逮,雷风不相悖,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
2.《说卦》:“动万物者莫疾乎雷,挠万物者莫疾手风,燥万物者莫燥乎火,说万物者莫说乎泽,润万物者莫润乎水,终万物始万物者莫盛手艮。
这两段文字,意在言明八经卦在“后天八卦”之中的方位:
前一段讲坎☵、离☲“相逮”(逮:金文:
逮字的字源本义,传神地表达在八个卦之中,“坎”、“离”互为“咬尾”,有如先天八卦之“天地定位”般,在此两卦连线之左三卦、其右三卦,均分全局。
雷、风“不相悖”(悖:甲骨文:
讲震☳、巽☴两卦,不在“水”、“火”连线之两侧分列--而是在其连线的同一侧布列。
山、泽“通气”,讲艮☶、兑☱两卦,分别布放在水☵、火☲两卦连线的两侧。
唯有如此,方“能变化,既成万物”。
但是,八个卦的确定位置,尚不能确定地定位。
如图
第二段文字的内容,刚可以接近解决这一难题。
万物变化,分为:“动”、“挠”、“燥”、“说”、“润”、“终、始”这六种状态、六种类型,或者六个阶段。
而与之对应了:震☳、巽☴、离☲、兑☱、坎☵、艮☶。六专卦。将此六扑依序“周流”,在圆形区域的图形上进行布列,
如图
这一图式,与“后天八卦”图差异还很多,但已能窥得到“后天八卦”的本质精神。
其与后天八卦图仅缺乾☰、坤☷两卦,即:A坤☷、B乾☰。
这样推理、分析,符合“易学”的主旨吗?
在文献之中,有依据吗?
有依据,并且也正是易学在早期发展的必有道路。
《说卦》云:“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烜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
这段文字,应是早期占卦的验辞。在六十四卦占算系统成熟之前,占算结果能够获取的参考指令有:“取”、“舍”二果。后期,渐而发展到八个结果:“动”、“散”、“润”、“烜”、“止”、“说”、“君”、“藏”,人们用这套系统来占卦和解卦,预判来事。
在两仪、四象、五行、八卦这些分类、多析体系之外,还有“六虚”这一重要内容。
《系辞》:“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五行”系统,很好地兼容了“上、下、左、右、中”的内容,在方位上,与“东、南、西、北、中”亦能相通并融。更可与“洛书”和“河图”的方位、数字体系相结合,因而,后来越来越被重视。而“六虚”逐渐被遗忘和边缘化,只有在特殊的地方,有其特指地出现。
然而,对其所表达的意思内涵,从汉代开始,被人们猜测、臆想,随意解释,以致于人们不明其义、不知其所指究竟是什么。这也是“六虚”成了易学中的一个迷案。
然而,用“五行”的思想进行分析,“后天八卦”的内容更易被清淅化地展现出来。虽然更准确的应当是“六虚”体系。
《系辞》:“是故,刚柔机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孰能与于此。”、《系辞》:“变动不居,周流六虚”。
八卦之变、动、荡、通、流,是如何进行,还要依托“五行”系统。《供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术、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在《说卦》与《系辞》中,以雷、风、雨、日、天、地、水、火、山、泽,来指代八卦名称,八经卦在人们应用“先天八卦”系统的过程中,都具有了成熟的“意象”,其“五行”属性固定。“周流六虚”,依五行生、克充安排,以表示“变动不居”的万事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