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文学】燕晓锋:【旬邑的秋】(散文)
点击蓝字关注👉三秦文学
不忘初心 梦在三秦
旬邑的秋
文/燕晓锋
一场秋雨一场寒。今年,受疫情影响感觉时间更是匆匆忙忙,不经意间就已秋风瑟瑟天气渐凉,让人没有一点的适应过程就已经到了深秋时节。眼前农村秋天那充满无尽丰收的景象犹如一幅浓妆重彩的水粉画徐徐展开……
到城郊的田野沟壑去看看,蓝天下,在辽阔的田野上,到处是一派丰收的景象。红彤彤的泛着亮光的是那整片的“马栏红”苹果;黄豆叶子已是黄绿相间,豆棵上挂满了一簇一簇的鼓鼓的豆荚;高高的包谷杆子上挂着饱满的玉米棒子,褐色的须子像老人的胡须一样随风摆动。有时还能看到成片成片的高粱、糜子和谷子,那沉甸甸的低垂着头的穗子把秸杆压成了一张弓。墙头挂满了绿中透黑的番瓜丝瓜。今年雨水充沛,地头、沟畔,一丛一丛苍黄生机的野葡萄、打碗碗花、曲曲菜、蒿子、苍子、苘饽饽,给人一种生命不息的遐想。
田野山洼,村落庄子,到处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青草味儿和玉米秸的香气。那飘散不去的烧炕的烟火味儿,让人很快就有一种沁入心底回归自然的感觉。农舍的房顶墙头、树干架杆上挂着黄灿灿的玉米,院子里是成堆成堆刚采摘回来的苹果,被太阳一照泛着红光煞是惹人喜爱,门前的篱笆上爬满了白紫相间的喇叭花,叶子下还隐隐可以看到细长的丝瓜。墙根下长满了一丛一丛的洋姜,金灿灿的花开之后,根下就贮存着大块的根茎。
秋天的田野是昆虫的天堂,那此起彼伏的不知名的昆虫的刺鸣声混杂在一起,犹如一场交响乐会。草丛里随处可见头上顶着两条长长的触角的蚂蚱、蛐蛐,它们长得又黑又亮在玉米地里蹦来蹦去,发出金属般的声音。这总会招惹那些淘气的孩子蹑手蹑脚地靠近它。它们看似在你眼前的草丛里悠闲地歌唱,然而,当有人靠近,它们会立即警惕性极强地没了声息。
庄稼地里一派繁忙景象,家家户户老少齐上阵,放学归来的孩子年龄大的跟着大人干活,年龄小的绕在大人身旁逮蚂蚱玩过家家。村口进进出出的人和车辆络绎不绝,那一辆辆农用车满载着玉米、苹果、谷子而归。在路上,在田间地头,人们开着玩笑,拉着家常,脸上充满了丰收的喜悦。种地的人最懂得丰收的来之不易,多少次早出晚归,风里来雨里去,才有今天的收成。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麦子正宜时”。每年的国庆和中秋前后也是秋收秋种最繁忙的时候,农人们掐算好农时,盘算着家里的活儿,在这个时间段掰玉米、摘苹果、割豆子,还要耕地、耙地、耩地,种好冬小麦。秋收秋种都结束了,田野上变得更加辽阔,一切又重新安静下来,平整而裸露的新土上,刚种下去的麦子,在几场秋雨后长出微黄纤细的麦苗。
几个闲下来的老农眯缝着笑成一条线的眼睛,豁着几颗残缺牙齿的嘴巴,嘬着烟嘴溜达着到庄稼地这看看那瞅瞅。在他们看来,这样风调雨顺、政通人和、春华秋实、安居乐业,平静而朴素的生活,不就是他们一辈子的希望所在吗?
(文中插图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燕晓锋,男,陕西省旬邑县人。中共党员,咸阳市作家协会会员。平时喜欢沉静的观察,冷静的思考,并用朴素的文字语言真诚的叙述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至今累计有百余万字见诸于《陕西日报》《咸阳日报》《丝路新散文》。出版有个人著作《路上的风景》。陕西日报“优秀通讯员” 、咸阳市委“十佳新闻工作者”荣誉称号获得者。有多篇文学作品及通讯报道荣获省、市级参赛奖。
往期回顾
本期编辑:鱼儿姐姐
三秦文学团队
原创作品授权发布
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三
秦
文
学
1、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投稿即默认授权发表,题材不限。要求300字以上,以WORD附件形式发至投稿邮箱,并附上作者简介及照片,文责自负。
2、《三秦文学》已开通微信公众号、百家号、头条功能,敬请关注。投稿邮箱:sanqinwenxue@163.com。稿件由《三秦文学》编委统一安排。
3、赞赏金额的一半作为作者的稿费归作者所有,一半作为平台运营费用,稿费低于二十元者不予发放。赞赏到账后三日内,作者不主动与平台联系、不领取稿费者视为自动放弃。
4、由平台主播诵读的作品,赞赏发放比例为:作者30%,主播20%,余50%为平台运营费用。
5、您的投稿一周内没有采用,请另投它处。
6、主编微信:15705450195,qq:406073222
诗词群群主:珊瑚在网,微信:baojishanhu
诗歌群群主:杨洪民,微信:YANGHONGMIN
综合群群主:鱼儿姐姐。微信:sanqinwenxuezhub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