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了那么久,看看自己在哪个“分数段”?

“ 在确保安全和健康的前提下,成绩终究也反映了成果。我们反对的,是不顾健康与安全,用拉爆心率的手段,去获得成绩,那就得不偿失了。”

参加高考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都知道有个“分数段”的概念,也就是排序时按照不同的分数划分区间。

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个体在总的群体中排序在什么位置的意思啦。

以高考为例,不少人都有人在纠结卷子的难易、录取分数的高低,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排名。

无论卷子难易,无论录取线高低,最终还是根据个人在总体中的排序,来决定胜出的概率大小。

在跑步app的社交板块里,也有类似这样的排名。可以看看自己在使用本app的跑友当中,某个科目处在什么水平。譬如,有的社交板块里,就可以查看自己的5公里,10公里成绩,在使用同一个app的同城市或者全国跑友中排多少名。

这种社交群里的数据,带有“大数据”属性。大数据更多的关注相关性,而忽略逻辑性。网上的数据也顶多只能做个参考,有的排在前面的人的成绩,有时候看看都觉得是外星人ET才能做得到。

我比较喜欢用一个普遍公认的静态标准,拿自己的表现与之对比,这种非大数据属性的数据分析,我还是比较欣赏的。这种对比,客观上相当于给自己设立了一个努力的目标。

以下“标准”那部分数据来自网络,是否权威我不知道,权作参考。

一、5公里处在业余的专业级^_^

(内容来自网上)

1、国际运动健将:男子13分31秒,女子15分54秒

2、国家一级:男子14分40秒,女子17分29秒

3、大神:20分以内

4、专业:20分~25分,业余中的专业,比专业还是业余

(本人23分,在此)

5、业余:25分~30分

6、慢跑:30分~40分

7、快走:45分~60分

从以上的资料来看,过去常说的“5公里跑进25分,可以称自己是跑者了”,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它正好是业余选手中的业余级,和业余选手中的专业级的分水岭。

5公里25分以内,也就是说配速要在5分以内,对于普通跑步爱好者来说,的确不是一个轻松的数字。要达到这个数据,我个人的体会,第一个要求,就是步频必须得快,其次是速度能力也要有一定的基础。

我曾经在前年中秋/国庆期间,决定重启健康计划后,经过四个月的恢复,步频已经能稳定达到180以上,并且此步频感到比较省力和轻松。在这个前提下,2020年的春节前后,试图跑25分钟的5公里,和60分钟的10公里。结果后者先达到,而前者(25分钟5公里),一直到半年后的2021年7月份,才达到。

说明两点:

1、我的速度能力一直以来比我的耐力能力差。这跟我比较关注慢跑,不大关注速度的偏好,有关系。

2、另一方面,慢跑导致的耐力增强,与有氧基础逐步打牢是有正向关系的,在有氧基础比较扎实的前提下,经过一段时间的速度训练,速度是可以提高的,而且这种速度能力,与能持续较久,可以同时存在。所以,我总是在不遗余力地鼓吹有氧基础这个概念。

二、10公里成绩竟然忝列“大咖”队伍

(内容来自网上,好像是Mizuno整理的,谢谢。)

因为两个内容是从网上搜罗来的,所以,数据形式和分类标准有点不同,10公里这个数据,我看到有Mizuno字样,理解是它整理的。我曾经穿过Mizuno的预言跑鞋,非常赞。想必它收集整理的数据,也是严谨的。

1、国际健将:男子28分19秒,女子32分54秒

2、运动健将:男子29分45秒,女子34分20秒与自行车类似

3、国家一级:男子30分50秒,女子37分20秒

4、国家二级:男子34分,女子42分

5、国家三级:男子37分,女子48分

6、膜拜级:男子40分,女子50分

7、天赋级:男子45分,女子52分

8、大咖级:男子50分,女子56分

(最新的成绩,是48分58秒,在此)

9、达人级:男子55分,女子60分

10、入门级:男子60分,女子65分

11、菜鸟级:男子65分,女子70分

12、低速级:男子70分,女子75分

13、跑渣级:男子75分,女子80分

14、蜗牛级:男子80分,女子85分

15、无语级:90分

16、拉到级:不跑

真没想到,按照这个标准来对照,竟然忝列大咖队伍里。

再往上一级,我就不抱希望了,人家都说了,要有天赋。我自认为在跑步这方面没有什么天赋,就是闷头跑去,尽量符合科学,能到哪儿,算哪儿。

当初,佳明对用户做成绩预测时,给我的预测是10公里52分钟,我曾经认为这是一个这辈子无法达成的天方夜谭。

到今年6月份跑进50分钟时,我真有如梦一般的感觉。

尽管我一直以健康、安全为运动目标,不以速度为目标,但是在确保安全(或者说,确保心率在自己所定区间的前提下),有更好的速度表现,不是说明更健康,更强健吗?不也是应该鼓励的吗?

我们反对的,是那种把心率拉爆,甚至为了速度成绩,而长年将自己置身于高心率状态的“出成绩”。

当我把这个成绩跟家人说的时候,家人很欣慰:

两年前,你是为了对抗亚健康,减脂塑形,重拾跑步。没想到也会跟“大咖”这种词语沾边。

当然,我很明白,离狭义的、真正的大咖,还有很远很远的距离。

三、今早跑步时,遇到一位跑友

我从北向南过路口后左转向东,他从路口从西向东,所以,在向东的路上,我们一前一后。

今天的课表是40分钟3区。课表里照例在主课前有10分钟的慢区——主课是3区,这个10分钟就是1-2区。有下列心率轨迹图为证。

在到达这个路口前,已经做了慢跑热身和舒展等准备活动了。除非当天就是很温和的课表,有时候我可能直接就从热身跑直接接下去了。

一般情况下,我都会单独做热身和准备活动,然后再启动课表。这个正式开始前的热身和舒展,还是很必要的。

所以,在这条向东的直道上,我跟前面的跑友,以固定间隔跑着。这时候,我的心率在2区内——3区下线是145。

等到10分钟的1-2区结束的时候,我要提速度,以进入到课表第二阶段——40分钟3区时区。

因为我见前面的跑友,跑得很均匀,也很有力,状态不错。所以,跑过他身边时,我礼貌地问,跑友你好,跑在什么心率区间啊?

他没有回答区间,说,快170了。

我看了下表——由于这说话间总归是慢下来了,这个时候的心率,140不到。

可是从他的步态来看,明明跑得很均匀、稳定、有力,看装扮和跑姿,也像一个经常跑步的人。但是在这样的强度下,心率这样高,有点不可思议。

因为已经跑过前面了,无法做更多的交流。我还是善意地回头提醒,还是慢一点吧,心率可不低呢。

实际上,我到全程跑完,平均心率也才146,配速5:11,平均步频190。

跑友的年龄比我年轻10多岁的样子,年纪轻,则同等速度下心率比我高出一些,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的实际心率可是比公式推算的数据,高出22个读数,也就是说,就算他的最大心率同样也比他的年龄推算得出的最大心率大20,那170依然是很高的。尤其是在——坦率说,我们俩匀速跑着的,可仅仅是燃脂区的强度。

我不认识这位跑友。但是整个晨跑途中,我一直在想他的心率,感到不解:

1、如果那时候他已经是经过了长距离,进入乏力状态,心率明显高,也可以理解。但是他的状态,以及后来我们反复在路上迎面相逢,都说明我们俩恰好同路的那阵子,他是在气力很充沛的时候。

2、如果他是在用拉爆心率的方式获得一个速度成绩,那应该表现得咬牙切齿才行,可是他的状态看上去也很轻松。表情和状态,的确跟燃脂区的强度相符。

3、如果这么高的心率,的确是他的舒适区,那他的心率余地得多大啊。这功力,抬脚都能上树了。

4、还有一种可能,会不会就是手表没有佩戴好。跟我刚佩戴VM时一样,因为之前的M430表带柔软,腕上没有什么感觉,其实已经佩戴很紧了。而VM表带偏硬,总觉得足够紧了,实际上都没有戴紧,以至于常常在起步阶段,就得到160,170这样的读数。如果没有系紧表带,很容易把步频锁住,当做心率读数。

希望这位跑友的情况是第四点,仅仅是跑表没有戴好。

我总是希望所有跑友都走在健康安全的管道里。

历史文章:

【开始跑步】

开始跑步要注意什么(1)身体篇

开始跑步要注意什么(2)穿戴篇

开始跑步要注意什么(3)步频

开始跑步要注意什么(4)心率

开始跑步要注意什么(5)跑姿

【器材体验】

以M430和VM为例,闲话Polar两代产品

严肃跑者的选择:Polar M430

取Garmin 5X和Polar 430各自的所长为我所用

实测佳明、迈欧和polar的心率设备

对佳明和polar跑步装备的建议

【训练心得】

如何在Polar生态中设置训练计划

以个人实际案例说说间歇跑

在减肥话题里经常鼓吹HIIT的我,为什么自己经常在跑有氧?

怎么判断自己在慢跑、有氧跑、HIIT跑和燃脂跑

各档心率的训练效益

四种常用心率区间设置,殊途同归

运动中有所克制,也是一种戒“瘾”

【健身收获】

健康,除了健全的体魄,还要有良好的情绪

瘦身后遇到小区里的人,都这样对话

室内练习:有氧、无氧各自的瘦身作用

运动难见成效的一些原因

这样练,减脂减重不应该是件苦差事

切身体会:减重减脂的一组小tips

闲话睡眠与运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