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斗法:三一与徐工造重卡谁更强 | 卡车之友网

卡车之友网原创  www.ecv360.com

微信公众号:ecv360

作者:王晓辉

作为工程机械领域的大佬,近几年徐工、三一都在重卡市场上布局发力,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他们的实力究竟如何,孰优孰劣?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下面,《卡车之友网》记者抛砖引玉,从品牌美誉度,技术实力与储备,产品竞争力,营销手段等多个维度与您共同探讨。欢迎在文后留下相关看法。

品牌美誉度:徐工险胜,三一更值得敬重

不吹不黑,无论是徐工,还是三一都是行业乃是国际顶级的工程机械品牌。成立于1989年3月的徐工集团,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规模最大、产品品种与系列最齐全、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同样成立于1989年的三一集团,不仅是一家总部设于长沙的跨国集团,也是世界最大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早年,徐工所在的徐州与三一所在的长沙还为争“工程机械之都”的名号打得不可开交,但这一美誉,最终被前者摘得。

如果非要在两大巨擘之间争一个谁高谁低,从记者的角度看,作为国企排名靠前的徐工品牌美誉度或许比三一略占上风一些。但作为民企,创业难,发展更难,营业额更高的三一,记者本人更佩服一些。

重卡市场从来都是一个口口相传的口碑市场,对品牌美誉度极其重视。从品牌推广的角度看,二者都冀望“背靠大树好乘凉”。但工程机械与重卡分属两个不同的领域,市场不同、受众不同、技术也大不相同,可谓风马牛不相及。因此,无论是徐工重卡,还是三一重卡,都不算是相关领域内的著名品牌。

技术能力:都有储备,徐工更强

从技术的角度看,无论是三一,还是徐工,在重卡的底盘领域都有一定的技术储备,因为工程机械中的起重机,使用的就是专用的重卡底盘。但在技术的积累上,徐工重卡远比三一要强一些,毕竟,早在2008年,严重亏损的春兰卡车就被徐工集团所收购。

从1997年成立到2008年退出汽车制造业,销量一度位居行业前三,仅次于解放、东风的春兰,可以生产78种中重型汽车及底盘,主推长轴距载货车、厢式载货车、牵引车、自卸车等4大系列16个品种。虽然说,春兰的技术与后来的漢风重卡不可同日而语,但春兰汽车的技术积淀为徐工重卡未来市场的征战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却是不争的事实。反观初出茅庐的三一重卡,重卡的驾驶室最初还是由湖北齐星设计与开发的,这种差距不言自明。

动力总成:徐工现实,三一更有远见

要想在中国的重卡市场上有所作为,动力总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正因为如此,新晋的重卡企业大多会选择市场美誉度最高的“潍柴发动机+法士特变速箱+汉德车桥”加持。一些有历史积淀与时间积累的老企业,早期虽然也用黄金产业链,但最后,大多都走上了自主研发或合资研发动力总成的道路。

无论是徐工还是三一重卡,无一例外都在市场初期,选择“黄金产业链”为自己的产品加分,可经过十多年积累的徐工重卡,截止到目前,依然没有看到合资或自主研发发动机、变速箱、车桥的决心与实质信息。几年前,记者曾在徐州市的年度城建信息上看到“加快徐州汉德车桥建设”的字样,但至今徐州汉德车桥究竟如何不得而知。

反观三一重卡,上市不过三年时间,却已在发动机领域与道依茨展开了合资合作,不仅如此,变速箱和车桥的相关研发也在紧锣密鼓的布局之中。记者认为,既然决心要在重卡的市场上有所作为,对动力总成的重视度就不能弱。自主研发生产动力总成的工作固然任重道远,九死一生,也可以让企业的产品更成熟,价格更低廉,市场更具有竞争力,因此,三一重卡迈出的这一步不仅值得点赞,也从正面向世人证明在造重卡的这条路上,剑指30万销量的三一重卡战略定位更清晰,它不是赚快钱的短视者,它有远见,有谋略,有步骤,也更值得客户期待。

产品竞争力:路径不同,产品各有特色,不具可比性

从上市的第一天开始,三一重卡就遭遇了为数众多的口诛笔伐,没在波涛汹涌的口水大战中淹没的三一重卡反倒是越挫越勇,销量逆袭。这其中固然有低价格以及行业上升期的原因使然,但反观许多原本我们看好的重卡企业,同样身处市场的上升期,同样也搞价格战,不也没活过“后宫甄嬛传”的前三集吗?因此,从这一角度看,不管你服不服,独辟蹊径的三一重卡,其产品的竞争力还是经得起市场的考验滴!

再看徐工重卡,这几年也能称得上是稳抓稳打,销量始终保持在一个稳定的量级之中。值得一提的是,徐工重卡的大本营是在素有“五省通衢”之称的徐州,地处江苏西北部的徐州,陆地沟通苏鲁豫皖四省,水路沟通物流重地河北,五省的重卡销量几乎占据了全国市场的半壁江山,能在虎狼环伺的重卡根据地站稳脚跟,本身就说明徐工重卡的产品能经得起市场的检验。至于孰高孰低,那就见仁见智,让市场和销量说了算吧!

营销手段:三一重卡,你比八斗高一斗

要想在神仙打架的重卡市场上有所作为,产品力与营销力缺一不可。有时候,营销力比产品力更重要,这一点,曾被第二军团的福田戴姆勒发挥的淋漓尽致,如今,新进入重卡行业的三一重卡也是长袖善舞。出道既是巅峰,从线上抢购到线下团购、从领导站台到降价促销,从营销培训到线下体验,比才高八斗高一斗的三一重卡不拘泥于某一种单独的模式,在开战就是决战的竞争中,为行业上演了一场有着互联网思维的全新营销“宫斗”戏码。

反观徐工重卡,虽然历经十多年的发展,还是一派国有企业正襟危坐的作风。这种做派固然稳扎稳打,不会造成什么闪失,却也乏善可陈,错失了沿途的许多美景。虽然历经多年的市场潜行,最终站上了行业前十的排名之列,可客观而言,在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的重卡行业,留给后来者的时间越来越紧迫,机会也越来越少。记者以为,在营销的策略上,手段上,徐工重卡如果能放下自身的“偶像”包袱,思想再解放一些,胆子再大一些,投入能更多一些,市场的地位也许还能更高一些。

对市场判断:三一与徐工,半斤对八两

最近20年,中国重卡市场风起云涌,有无数的重卡淘金者渴望在这个领域中能赚到大钱,但大多数都因为自己的能力撑不住自己的野心,以失败告终。比如说当年的南汽凌野,春兰汽车,洛阳一拖,以及山西长征、江铃重汽等等。客观评论,无论是徐工重卡还是三一重卡,都是中国卡车生力军中的佼佼者。为什么这么说,在僧多粥少的重卡市场上竞争,能够活下来的,都是耐得住寂寞的忍者,吃苦耐劳的能者,天赋异禀的强者,不仅充分证明了他们生产制造以及技术的能力,也充分证明了他们对市场判断的能力。

不难看出,最近几年,无论是徐工重卡,还是三一重卡,他们销售的主流产品都是市场快速扩张的牵引车,可以说,能跟得上时代发展的企业就是有见识的好企业。在这一点上,三一与徐工打了个平手。反观行业其他的一些主流企业,如,以载货车见长的江淮格尔发,虽然长期稳居行业老六,却被不断加强牵引车建设的上汽红岩所逆袭。不过,未来已来,市场也是一场永不停歇的马拉松,无论是上汽红岩,江淮格尔发,还是三一、徐工,这些大浪淘沙剩下的能者,一时的高低与长短都不算个事儿。未来的路还很长,期待着这些企业都能够取长补短,跟得上时代的发展,用大智慧绸缪大市场,用大动作舒展大作为。

注: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投票将有机会获得仿真精美车模一个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