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笔记:景秀路
梁东方
正如和景秀路丁字交叉的坤桥街名字起得有点不易理解(如果将坤理解成大地,倒是和一墙之隔的机场有一讲:机场就是从天空降落到大地上的桥)一样,景秀路的景的确也说不上秀丽。以前没有这个路名的时候倒是秀丽过,未来当然也可能秀丽起来,但是至少现在是不怎么秀丽的。秀丽这样农业时代或者后工业时代的词汇,用在眼前这样城乡结合部的实用主义为唯一原则的景秀街上,仅仅就算是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未来的展望吧。
景秀路是在过去从西二环到飞机场的一段土路基础上,做了硬化处理以后铺设的一条城郊街道。所以要铺设这条目前已经很是平滑的沥青路,是因为两侧的商家、店铺、单位已经越来越多,将原来高大广袤的果园全部用建筑填满了。
过去这条路两侧完全是郊野景象,只有一户烧石灰的外地人,租用了农户的果园中的一小块,挖了大坑,每过几天就生产一坑石灰白浆,逐渐在坑中阴干之后就开始一铲一铲地装车,卖出去。就这样一个小买卖,就足以让这个租户汉子在这里年复一年地生活下去,养了一个又一个孩子,养到第三个的时候,果园开始迅速缩小,一大块一大块地都让位给了驾校、仓库和汽运公司之类占地面积很大的单位。
这些临街的单位大都取了因陋就简、能省则省的建设原则,外墙上还有很多过去老墙的斑驳和锈蚀的湿污痕迹,最多的是一律抹了水泥,一片灰灰的断无生机的颜色。不过也有的单位显然是有些情怀的,在红砖老墙之上安装了最新型的德国门窗,门窗的坚实厚重与巨大玻璃的现代感,一下子在旧有的建筑样式上增添了某种异样,是为后现代:没有经过现代主义的精装修,直接过渡到了不装修却又安了奢华门窗的后现代风之中。据说这是民宿设计与建设之中因地制宜的一种最俭省也最具味道的方式,现在被应用到景秀路上这某些单位的门脸上,还是很成功的。
从原来的果园到现在的某些后现代元素之间,跨度很大;不过而今大多数还是中间状态的物流园区兼城乡结合部的景象。遥想那时候,每年夏天我都会在傍晚的时候经过这条路去飞机场跑步。去的时候天还亮着,不明显,回来的时候天黑了,果园里的凉气就非常明显了。我当时屡屡想到的一个词儿是:立着的水。我就是从立着的水一样的果园里逐渐走出来,在夏日的夜晚回家去的。那是我虽然住在城市,但是始终向往田园,没有办法住到田园之中,就只好每天深入田园一次的生活模式中,记忆犹新的一段。
离开那样一大片果园地区,一旦进入二环,就像夏天从游泳池里出来走到街上一样,虽然身体内部还凉着,但是皮肤很快就被一阵阵热浪给袭击得要重新出起汗来。
说果园是立着的水,其实还需要再加上一笔:水里加了香水。一点也不讨厌的来自大自然而非人工的香水,苹果的,梨的,桃的,杏的,各种树木枝叶尤其是果实的香气,甚至还包括落果的酸腐的味道,弥漫混合以后,与幽深的清凉相互砥砺,形成了让人永远怀念的大自然中密集的植被气息。
这是景秀路的前身,现在你是无论如何也看不出一点过去的痕迹的。
现在的景秀路上几乎没有一棵树。驾校、仓库、车场、汽修、商店、饭馆、小卖铺、快递公司、保安公司,谁也不需要一棵树。大家都是奔着利益而来,每天每日不断逐利就是唯一的目的和唯一有意义的事情,要树干什么。所以过去全部是树,现在几乎没有一棵树。城市街道的规划似乎也没有把它纳入绿化的范畴,路边连刷了白裤腿的护道树也没有。只有一个大院里,有过去留下来的一棵大杨树,因为正好在墙角的位置上,基本上不碍事,所以也就没有砍掉,不仅成了这个院子,也成了整个景秀路上唯一的绿色旗帜。当林木只有一株作为象征的时候,那它所予人的就只能是勾起回忆的叹息。
如果那些果树地下有知,不,不是地下,是被碾碎粘合成为家具用的精木板以后还有知,一定会感慨;感慨沧海桑田,它们曾经密集地簇拥在一起的无边无际的大地,现在居然已经变成了这么一副人类制造出来的建筑物灰白的屋顶,和强烈地反射着太阳光的水泥地组成的沙漠模样。
城市摊大饼的发展模式遇到了机场这样不能撼动的单位,势如破竹的气势也就只能止步于景秀路这样紧挨着机场的地方了。地方上的土地财政再肆无忌惮,也不能打军事设施的主意,即便是在这里建设高过几层的建筑也都是不允许的。这样就在城建区和机场之间,准确地说在二环和机场之间形成了这样一片相对可以保持旧日低矮景象的地方,也就是景秀路两侧的区域。低矮是低矮,但是还是将低矮的果园变成了低矮的建筑,不是人类不需要果园,只需要建筑;而仅仅是建筑带来的直接利益比果园大。
景秀路一年四季都在赤日炎炎之下,不同仅仅是夏天是赤日炎炎的热,冬天是“赤日炎炎的冷”,是苍白微弱的阳光下的干裂与瑟缩。不管什么季节,紫外线指数都很高,当然本地特色的长期雾霾在这里就更是毫无遮拦了。从每天早晨骑着三轮在路边一字排开来卖早点的人们,一直笼罩到进出沿途各个大院的大小车辆,大家抵御寒冷和酷暑都靠空调,抵御雾霾和今年外加的疫情则只能用口罩。景秀路上的这种状态,是现代城市人工作与生存的一种极端却也本质的显现:只有谋生的机械与漠然,没有生活的缤纷与色彩。
在这条街道上很少看见休闲的人,很少看见散步的人,偶尔看见没有坐在车里,没有骑在电动车上的人,也无非就是蹲在自己店铺或者大院的门口看手机的人。人们都很清楚,这条街上没有任何风景,风景只能存在于挣钱的努力与手机的屏幕上。这是一条彻底实用主义的街道,不带风景功能,没有树荫,只有喧嚣的大小车辆滚滚而来滚滚而去,只有风驰电掣的电动车和偶尔像我这样的骑车人,从不停留地一掠而过。
即使你骑得很快,也很难迅速通过这条街道;这条街道以自己沙漠一样的灰白颜色和没有树的乏味,让人感觉比实际距离要漫长很多。我有时候选择走这里,仅仅是因为这样走是一条最近的路。是走最近的路而忍受日晒,还是走绕远的路而沐浴树荫,这要看有没有事,急不急,偶然的选择心境等等因素。虽然总的来说走景秀路的占比不高,但是时间长了积累下来的感受也还是不少。
卖早点的三轮车,一辆车一个主题。煎饼果子最多,油条豆浆次之,肉夹馍、蔬菜卷饼已经属于后期引进的新鲜样式。来上班的人,提前到几分钟,或者从值班室里出来,在早晨就已经开始灼热的阳光里坐下,坐在与车轮滚滚在咫尺之遥的路边,大口吞咽着这些似乎天经地义的三轮食品。逐渐的每个人的脚下都是一片揉成一团的卫生纸……
中午饭一般来说就不再吃这种街边三轮上的饮食了。在景秀路巨大的可以进出22轮大卡车的仓库大门和各种大小不一的门脸之间,也有些小饭馆。小饭馆以炒饼面条为主,是人们午饭的主要场所。只要不是酷暑和严寒天气,人们一般还都愿意把桌子搬到外面,还是坐在马路边上吃。这倒不是因为外面多么好,仅仅是因为里面地方实在有限,坐不了多少人。
相比之下,晚饭就寥落了很多。只有值班的人来饭馆,饭馆门口的招牌上都是本地和外地的最通俗的名吃:本地炒饼、保定烩饼、牛肉罩饼、安徽板面、大馅馄饨、东北饺子、无极饸烙、北京炸酱面、陕西牛肉面、平山腌肉面、桂林米粉……
景秀路虽然很偏,也很不洋气,完全没有达到省城的绿化标准,但是却是一个公交通达的地方。不仅有过路的二环一路二路四十路,还有以与坤桥街交叉形成的丁字路口上的蓝天驾校为终点站的六十二路。不过所有的公交都是指向城里的,住在城外而在这里打工的人们大多数都是坐不了公交的。他们最主要的交通工具还是电动车。
骑电动车来打工的人们聚在单位门口,分了钱便立刻骑上电动车离开了。一片为汗水反复浸湿而变颜变色的灰黄的服饰,快速地向着更远的郊外方向纷纷而去。零工的工资都是日结,干一天活儿拿一天的工钱,今天干今天有,明天不干明天没有。他们大多是建筑工,也有些搬运的活计,因为这里是仓库集中的地方,也因为这里的场地经常被不同性质的单位新租和转租,每次新租转租都需要重修,根据经营性质做一些不一样的土木工程。
这些干了一天活儿的工人揣着刚刚拿到手的工资,风驰电掣地拐上坤桥街向着郊外的乡间而去的路刚刚开始,就遇到了武装保安公司门口站着的交通指挥。一天两次,在保安押运公司的武装押运车辆集中进出的时候,都有人在这条坎坷破烂的小公路窄窄的门口指挥,也就是临时拦住两侧的行人车辆让保安公司里的车出来,或者临时拦住保安公司的车辆,让两侧的行人车辆先走。这高效和文明的一个小小表现,自发地在这两条偏僻却也繁忙的街道上出现了。
在近乎无限聚集又无限扩张的城市的边缘,这样亦城亦乡,像是几十年前的城市的面貌一点点地向着城市的郊区和远郊区蔓延着,载着其间无数人,包括我这样的行经者在内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