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鹰扬|你所不知道的“腹部呼吸”,脾胃堵,呼吸浅
前言
01
呼吸,安全稳定的训练方法
元神在位,人就不会走偏。对做的每一件事情,对自己身心的体会都会非常深刻。一旦有问题,自己就会调回来。
呼吸法门是我多年来一直在实践的,让自己能保持稳定清晰的精神状态的一个好方法。我所分享的是自己在实践当中的一些体会。
呼吸法门也叫出入息,休息的息。通过一进一出的呼吸变化,体会我们本有的觉知的状态。呼吸进来,呼吸出去,都非常清楚,专注一念,念兹在兹,是这个呼吸法的核心。这是一个非常安全、稳定的训练方法。
为什么要找到呼吸?在整个修炼的过程中,要找到一个稳定而随时能够陪伴我们的对象。只有呼吸让我们最容易感觉到它的存在。有人会问,心跳怎么样?相对于呼吸,心跳没有那么容易感觉到,除非你把手放在脉搏上,或者放在胸口。但是呼吸不一样,鼻子甚至小腹部都会清晰地感觉到呼吸的律动。
呼吸只是作为一个对象而已。这个对象可以训练我们的定力,通过呼吸安静下来,起到对身心内外的更深层次的观察。借用佛家的名词,呼吸也是一种止观法门。
止让我们专注在一个对象上面,我们只是通过呼吸让心专注,专注以后,再去觉知身心内外的一切。对很多事情有一个更深刻、更深层次的认识。这就是所谓的观。
02
怎样在生活中练习出入息
呼吸可以在两个地方进行观察,一是鼻子。我们可以试试静下心来,用三秒的时间感觉一下,很多人都能感觉到气息是在鼻孔处进出的。
另外一个地方,在小腹部,即丹田处。丹田包括整个小腹部。我们可以观察丹田部位呼吸的起伏。大家可以去观察下小婴儿的呼吸,他就是腹部呼吸的,胸部其实起伏不大,而在丹田这个地方会有起伏。当我们坐正,脊柱挺拔,身体放松下来以后,自然会感觉到呼吸就是在小腹部的位置。
对一般没有经过任何呼吸训练的人来说,最自然的时候,吸气小腹会鼓起,吐气小腹部会凹下去,这是顺呼吸。个别有练过气功或瑜伽的,也会有逆呼吸的方法。
不管是顺呼吸还是逆呼吸,重点不是练呼吸,重点是专注在呼吸上面,它只是一个对镜而已。是顺呼吸还是逆呼吸关系不大,自然就好。
什么叫自然?没有人为的干预控制,让它自然发生,就是一个很自然的丹田呼吸。我们也称之为像婴儿般的呼吸。如果我们能够在生活中经常觉察到呼吸随时在丹田部位,就是一个非常健康的呼吸法。
道家有一句话,“呼吸到脐,寿与天齐。”如果呼吸能一直到达你的肚脐,甚至丹田处,就可以延年益寿,变得很健康。
丹田呼吸是比较深长的呼吸。很多人不一定马上能够体会得到,尤其是脾胃不好的人,他的气下不去,会一直闷在胸口。一个人气短、气喘,呼吸就很短浅,这是身体不健康的表现。为什么会这么短浅呢?
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焦脾胃运化不利,被堵住了。很多人暴饮暴食,经常吃一些重口味的食物,或者经常吃冰的东西太多了,经常会腹痛、腹胀,甚至有一些慢性胃炎或胃溃疡等现象。
另外一个原因是不够放松,很多人坐着的时候放松不了,肩是耸起来的,很难体会到腹部呼吸。我建议可以仰躺,人躺着的时候是比较放松的,双手交叠捂住小腹部,就可以感觉到小肚子一起一伏。有了这个体会后,再把放松的状态带到坐着的时候,再去体会腹部呼吸,可以做一下这样的训练。
放松的时候,会慢慢体会到呼吸是非常深长的。我们可以通过放松来体会呼吸。当然有些人放松不了,也可以通过呼吸慢慢让自己松下来,这是可以双向调节的,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收获。
一个健康人的相,或者说他的相貌和精神状态是松的。而紧是一个病态的相。如何把自己放在一个松的状态里?可以不断的学习,比如儒释道、中医、武术,当我们学进去以后,很多观念都会改变。看待一个事物的时候,见地变了,角度变了,看通了,看透了,马上就放松下来了。
人松下来以后,会发现身体的气血运行得更加的好,对外周事物的变化也会更加顺畅,没有过多的评判和执着了,身边的人也会感觉轻松很多,你跟外界的关系也会改善。
如果一个人是紧张的,一般是某些观念没有打通,没有打开,就会有很重的评判心、执着心,自己会很难受,身边的人也会很难受。
通过呼吸可以改善整个身体的健康,甚至改变和周边的人际关系。
03
正襟危坐,体会腹部呼吸
大家可以通过练习正襟危坐来体会腹部呼吸。可以坐在稍微高一点的凳子前1/3处,胯步和腹股沟这个位置要比膝盖高,双腿自然放下,脚底贴着地板,双手放在大腿上,脊柱必须要直,做到挺而不僵,松而不懈。
保持中正的状态,头是直的,目光平视,可以睁开或闭着眼睛,也可以睁开眼睛,放松自然,慢慢会发现呼吸变得比较深长。
在小腹部会感觉到呼吸,吸气时小腹鼓起,呼气时瘪进去。都是自然的,不要刻意控制,唯一要注意的是身体放松,呼吸自然。慢慢通过练习,每个人都可以体会到腹部呼吸。
感觉到腹部呼吸后,接着可以再按照以下方法循序渐进练习,目的是专注一念。
第一个阶段,数息。每次吐气的时候,数一个数,从1到10,气吐尽后自然吸进来。如果在中间被杂念打断,又从1开始数,不断地练习数息的方法,这也是一个专注的训练。
第二个阶段,随息。数息到没有太多杂念的时候,算是初步数息的成功,就不用再数数了,就可以慢慢进入随息的练习。在随息的阶段,只是专注在呼吸的出入上,没有别的杂念。
第三个阶段,可以达到止的状态。这个时候内心非常地专注,从而因止生定,让我们心无杂念,安静下来。
第四阶段,就可以进入观的状态。完全处于觉知中,此时心极其地宁静,犹如镜子般照见身体的变化,从表层到深层,一层一层慢慢观察,对身体的内在感觉和精神状态都越来越明了。为什么会发脾气?为什么会心情不好?都可以慢慢去探索。
通过一个简单的呼吸法,让气不再发散,能够整合,就是一个养气的过程,气慢慢会养得越来越足,能量越来越通畅,气血能够很好地滋养身体。道家说上药三品,神与气精,上等的药物都在身体里。
另外要注意,腹部呼吸只是一个专注力的训练,跟一般说的意守丹田不一样。不是忘记所有,过度用力,把所有意念聚集在丹田,只需知道呼吸的进出。对外界所有发生的事情都是了然的,只是把呼吸作为一个对象来看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