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旅行找不到借口的时候
精彩内容
对于纠结“为什么而旅行”的人,有没有面临过这样一个问题,当你的朋友圈和微博关闭,当你被禁止拍照,你还会不会对“去看看这个世界”抱着万分的憧憬,会不会心里依然有一种蠢蠢欲动的“说走就走”的念想?
有过好多次,我跟一些爱好旅行的朋友出行,在一些宗教场所或者比较重要的博物馆区域,总是会遇到被禁止拍照的提示,此时的朋友们都蔫了,没有拍照的权利,他们宁愿呆在寺庙门口抽烟,因为“不能分享”“没办法出作品”等原因,很多人连进去看看的冲动都没有,这似乎跟他们“热爱旅行”的标签有点冲突,但仔细想想也能理解,因为旅行对于很多人来说,仅仅是停留在——我想告诉别人我去了哪里。
我问同伴们,假如不旅行,会怎样,他们脑海里会立刻出现一个无趣、窘迫,穷逼、打游戏、做程序的形象。大家都会下意识地判断,能经常去旅行,是一种高品质生活的体现。
然而不得不承认,很多人包括旅游圈子里的,出门旅行依然实行的是一种亘古不变的套路,那就是走景点,走路线。有人甚至觉得,不去景点拍一张到此一游的照片,根本就不算来过此地,而大多数人追求的“最佳路线”,也总是被放大,成为旅行准备的一个重要的指标。
小黄金周又到了,古城古镇里挤满了兴致勃勃的游客,他们一点都不介意在人堆里探出一个脸蛋拍照,为了露出景点的招牌,可以牺牲自己最完美的角度。当旅行社和网站不断罗列著名景点的时候,在人潮中心力交瘁的游客都会摇头感叹:黄金周只有两个地方不能去——这也不能去,那也不能去。但感叹完之后,心中又被那些“旅行”的梦想催促着前行,早已经忘却了上一次深受“景点”之害,好了伤疤忘了疼,很久没出去旅行了,在朋友中实在找不到一些提升自己形象的谈资了。
因为写了几篇有些阅读量的游记,开始有很多网友发消息来资讯我一些关于旅行的情况,问的最多的便是,能不能要个攻略或者路线,当我无奈地摊手:我没有。此刻的他立刻粉转路人,对于他们来说,一个不做攻略的人,有什么资格谈论旅行?
我想我是深受不做规划之害的,从小到大,不管是学业事业,几乎都没有做过任何规划,每次填写资历表的时候总会在“职业”一栏犹豫不决,心想今天我虽然待业,说不定我明天就是个画家了呢。这种对待生活的态度并没有对错,是否适合才是指标。
就像做路线做攻略,有些人旅行的机会不多,好不容易十天假期,做的准备工作越多,整个旅途才能充分利用起来。订机票、定攻略、安排时间,下载英语词典、哪里有Wi-Fi也必须弄清楚、否则发不了朋友圈……如果告诉他们我去泰国吃了一顿饭就回来,他们会觉得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是一个浪费时间和金钱的傻逼。当然,如果换成梁朝伟去伦敦喂鸽子,那事情的本质就截然相反,人家那是生活,不是旅行,作为一个坐经济舱睡商务酒店走普通游客通道的普通人,做任何事情还是不要太“作”。
所以,在“热爱旅行”的人面前,千万不要提你在某一个村子住了一个星期单纯只是住下,这是他们鄙视链中的某一个环节,如果你连续几天发同一个窗外的风景照,会被误以为是景点的工作人员。当然,有经验的人也总是被很多事情困扰,航班延误,天气恶劣,水土不服等等影响旅行质量的不确定事件,即便是攻略做得十全十美,也总有受约束的时候,很多人会因此而放弃出门,遇不到好天气意味着拍不到好照片,航班延误势必影响所有的行程计划,这对于想在朋友圈展示真实的自己的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困扰。
某一天你就突然间变得疲乏和厌倦起来。像我一样,懒得去做攻略懒得设计路线,高清大图和风光纪录片让你免去了在人群中举着相机的痛苦,而你得到的体验未必会比身临其境少,当美景、美食、美人、美物都在眼前活灵活现,为什么要出门?你已经在各种APP上把要去的地方研究了一遍,即使没有去,你都能说得天花乱坠,你知道这座城市最好吃的冰激凌藏在哪个角落,而住在那个城市里的人甚至都没有去过……是的,区别仅仅在于,你没有一张身在此处的照片证明你来过而已。
其实说到底,都是没钱没时间惹的祸,大部分人的天性都喜欢自由自在去流浪,怕累怕热怕麻烦无非是没钱没时间。因为没钱,所以每一次出行都是大事,必须物尽其用,做攻略看景点走路线,一个都不能少,因为没时间,那些浪费在机场、路上的时间实在太过宝贵。但你还是没忍住,咬紧牙关,精打细算,洋洋洒洒地发表自己在路上的见闻,收获无数来自朋友的点赞,你的心里好受一点,因为假期结束,回到工作之中,生活一点都没有变,唯一变化就是我们心底那个魔咒,“我曾经到过纽约”“我来过撒哈拉沙漠”……人生有了这些点缀,似乎更有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