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食品 | 深度】下一个包装水十年:海外透视、阶段空间与发展路径

产品形态:纯净水、天然水和天然矿泉水有何区别?水源是产品差异的根本,纯净水来自公共供水系统,后两种水源通常是水质较优的地表水或地下水。通常情况下,矿物质含量纯净水<天然水<矿泉水。虽然产品有差异,但在即饮场景,消费者尚不能清楚区分。对比海外市场,美国包装水结构与我国类似,纯净水和天然水各占半壁江山。日本、欧洲天然矿泉水占比在80%以上,而且风味水、气泡水消费较多,瓶装水定位更像饮料。

包装形态:大包装VS小包装。1)海外对比:美国包装水经历从大到小,日欧小包装为主。美国包装水直饮消费为主,早期驱动为居民对市政供水系统的不信任,面向家庭和企业的大包装水主导市场。后来PET瓶装水代替含糖饮料,购买便捷,市场份额由20世纪初的24%提升至67%。而日本欧洲瓶装水类似饮料,规格基本在2L以下。2)差异原因: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公共供水系统不同。天然矿泉水相比纯净水定位更高端,结构上的差异受制于消费水平的高低。另外,公共供水系统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比如我国自来水水质较差,大包装水除直饮外,还存在煮饭、泡茶、餐饮等多种消费场景。

竞争格局:海外包装水市场有哪些玩家?欧美市场相对分散,CR5不到50%,快消巨头、本地品牌和自营品牌三足鼎立。自营品牌凭借强大的渠道以及低价策略,在美国市场份额不断提升。日本包装水市场相对集中,CR3超过60%,三得利、可口可乐、朝日等快消品巨头主导市场。

启示:中国包装水市场如何展望?我国饮水环境目前与美国更为类似,包装水兼具刚需(代替自来水)和可选属性(代替饮料)。展望未来,1)小包装水放量增长时代已经过去,进入集中和升级阶段。首先可以看到份额向龙头企业集中,其次产品价格带的直接升级(2元向2.5元升级)以及产品结构的升级(纯净水向天然水、矿泉水升级),有望打开小包装水价格空间。2)大包装水刚刚起步,多种消费场景涌现,量的空间可看更远。长期来看,预计大包装水与净水器同时存在,饮水机逐渐被取代。参照美国经验,大包装水人均销量在37L-42L之间,我国天花板还很高。近几年各龙头纷纷加码大包装,打造多种消费场景。以农夫山泉为例,企业围绕“天然水”概念加大推广,与餐饮终端合作打造“泉水火锅”,在社区展开水质测试等消费者教育活动。而且相比550ml,5L水经销商利润率更高,铺市率在逐步提升。

风险提示:食品安全问题,其他饮料替代,净水器冲击

一、产品形态:纯净水VS天然水VS矿泉水

1、纯净水、天然水、矿泉水有何区别

根据2015年包装饮用水新国标,我国包装水分为饮用纯净水、其他饮用水和天然矿泉水三类,以农夫山泉为代表的天然水属于其他饮用水类别。市场关于饮用水的宣传眼花缭乱,消费者对不同种类的包装水尚未形成清晰认知,我们对水源、生产工艺、国家标准、成分含量等进行梳理,从产品力角度深入探讨不同种类包装水的差异

1)水源是产品差异的根本

根据《包装饮用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19298》,饮用纯净水水源来自公共供水系统,天然水水源为非公共供水系统的地表水或地下水,矿泉水水源则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或经钻井采集。

  • 纯净水水源即日常所说的自来水,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规定。由于我国自来水经过常规工艺处理后尚不能达到直接饮用的水平,因此纯净水还需进一步采用多种净化工艺。

  • 天然水虽来自非公共供水系统,同样也需满足国家标准GB5749,处理工艺上相对受限,要求不改变水的基本物理化学特征。《浙江省包装饮用天然水标准T/ZZB0808》还对天然水水源做了额外规定:(1)不得经过公共供水系统,不得经过化学处理;(2)以深层湖(库)水为水源的,取水深度不小于20米。

  • 天然矿泉水需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或经钻井采集,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微量元素或其他成分,在一定区域未受污染并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污染的水。

我国地表水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Ⅰ-Ⅲ类为可饮用水源,满足Ⅰ-Ⅱ类标准的天然水源水质更优。根据《2020年1月全国地表水水质月报》,我国检测的1932个国考断面中,Ⅰ类水质占比13.1%,Ⅱ类占35.8%,Ⅲ类占28.0%。月报中检测的全国50个重要水库中,千岛湖、丹江口水库、新丰江水库(万绿湖)均是农夫山泉布局的重要天然水源,根据检测报告这几处水源均满足Ⅰ-Ⅱ类标准,水质较优。

2)核心工艺不同导致成分含量不同

过滤和杀菌是包装水生产的基本工艺,纯净水过滤精度更高,天然水及矿泉水重在保留原有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纯净水生产中反渗透处理是核心工艺,反渗透膜孔径多在1nm之下,可过滤掉原水中的细菌、病毒、重金属离子、有机物等,但同时也会过滤掉矿物质。由于纯净水水源是自来水,水污染严重下反渗透处理必不可少。此外,也有部分纯净水采用蒸馏技术代替反渗透处理,同样会去除掉水中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于天然水和矿泉水,水源标准高、水质较优,因此生产中无需反渗透处理,大多采用超滤膜过滤(孔径大于反渗透膜),以最大程度保留水中含有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纯净水和天然水虽工艺不同,但成品的安全标准并无本质差异。虽然天然水采用的过滤工艺精度相对更低,但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两种水的成品要求基本一致,主要包括感官要求、理化指标、污染物限量、微生物限量、食品添加剂五个方面。如下表所示,除感官要求略有差异,纯净水和天然水需达到的其他要求都相同,浙江省包装饮用天然水标准在符合国家标准GB19298的基础上,还额外提出了部分指标要求。

差异在于是否含有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在安全标准上,纯净水与天然水并无显著差异,关键在于矿物质含量。国家标准GB8537对天然矿泉水成分有明确的指标要求,必须有一项或以上指标符合规定(如表4)才可以成为天然矿泉水。对于天然水,国家标准虽无明确规定,但浙江省标准T/ZZB0808要求天然水中成分必须有两项或以上指标达到相应规定(如表5)。以怡宝纯净水、农夫山泉天然水、百岁山矿泉水为代表对比,通常情况下,矿物质含量纯净水(无矿物质)<天然水<矿泉水。

产品力虽有区分,但直接效果不明显,消费者尚未能清晰辨识。纯净水、天然水和矿泉水水源不同,工艺亦不同,最终产品差异体现在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含量。但是由于饮用水对人体的直接效果不明显,目前消费者还未能清楚认识各种包装水的差异,比如同为纯净水的品牌价格有1元有2元(550ml左右),而同为2元价格带的包装水有纯净水也有天然水,还需要厂商围绕差异加大消费者教育。随着大包装家庭消费场景的兴起,长期使用时消费者会去关注水源、水质、成分含量等因素,天然水及天然矿泉水的产品力有进一步被认知的可能。

2、海外对比:美国纯净水、天然水各占半壁江山,日欧几乎均为矿泉水

日本、欧洲调味瓶装水、气泡水消费更多,饮料特征明显。根据欧睿数据,瓶装水可以分为碳酸瓶装水、调味瓶装水、功能瓶装水以及静态瓶装水,我们平时常见的无气泡无味道的纯净水、天然水以及矿泉水等都属于最后一种静态瓶装水。中国包装水基本不添加风味、气泡或者功能,但在日本和欧洲,调味瓶装水、气泡水等受到消费者欢迎,定位更类似饮料。比如日本瓶装水龙头三得利集团除经典款Tennensu天然矿泉水,还推出柠檬、蓝莓、白桃、芦荟等口味的矿泉水或气泡水。根据Canadean调查数据,欧洲有40%的消费者更偏好饮用气泡水,主要瓶装水生产国中,德国气泡水占比高达78%,意大利和法国占比分别有33%和18%。

静态瓶装水中,美国产品结构与我国类似,日本、欧洲以天然矿泉水为主。按水源划分,我国静态瓶装水以天然水和纯净水为主,代表企业农夫山泉和怡宝市占率分别排名第一第二,天然矿泉水龙头百岁山市占率估计7%左右。美国市场与我国相似,天然泉水和纯净水分别占比53%和46%,前五大品牌有纯净水代表雀巢优活、Aquafina、Dasani,以及天然泉水PolandSpring和Ozarka。但是在日本以及西欧市场,天然矿泉水占比达到80%以上,企业宣传围绕水中含有的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对人体有益,瓶装水定位更偏向代替其他含糖饮料的一种健康饮品。尤其是在欧洲,天然矿泉水历史悠久,消费者清晰地区分矿泉水与纯净水、市政自来水,认同矿泉水来自天然的纯净水源,含有的微量元素及矿物质对人体有益。可口可乐旗下的纯净水Dasani曾经想在欧洲销售,但消费者普遍不接受。

产品及定位不同导致价格差异。由于日本瓶装水以天然矿泉水为主,定位偏饮料,因此价格高于我国以及美国瓶装水均价,2019年日本瓶装水均价1.68美元/升,中国和美国分别为0.61和1.12美元/升。日本三得利旗下的Tennensu天然矿泉水售价130日元/550ml,折合人民币约8.5元。而且三得利旗下的经典茶饮料乌龙茶、绿茶售价140日元,与瓶装水基本接近。

二、包装形态:大包装VS小包装

1、海外对比:美国包装经历从大到小,日欧小包装为主

美国包装水直饮消费为主,小规格PET包装增速更快。从规格来看,美国大包装水可以分为零售大包装(1-2.5加仑)和办公室家庭配送装(3-5加仑)两类,销量分别占比8.7%和10.6%。但是消费场景与我国不完全一致,美国消费者购买大包装水仍以直饮为主,我国4-5L以及8L以上包装水除直饮外,还有煮饭、泡茶等家庭生活用水,以及餐饮渠道如火锅底汤等消费场景。在美国,由于小规格PET包装水购买便捷受到消费者青睐,增速明显快于整体瓶装水行业。在90年代中期,美国办公室家庭配送装曾是占比最高的品类,受到PET瓶的激烈竞争,份额一路下降。零售大包装(1-2.5加仑)亦是如此,市场份额从21世纪初的近25%下降至2017年不到9%。而1999-2009十年间PET包装水一直保持双位数增长,2009-2017年间复合增速下降至7.4%,仍高于整体增速,市场份额从1999年24%增长至2017年67%。

早期美国大包装水的发展源自消费者对公共供水系统的不信任。在1975年,美国人几乎不喝瓶装水,平均每人每年消费量仅有1加仑。到2005年,人均消费量增长到26加仑,2012年进一步增长到31加仑。虽然自来水可以直接饮用,但居民对于公共供水系统的不信任加速了瓶装水行业的增长。早在1999年全国消费者水质调查中,大约四分之三的美国成年人对家庭供水质量担忧,几乎一半人担心可能的污染物。美国的水利基础设施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许多城市的水管是在70到90年前安装的,管道老化导致水中重金属含量升高。

后来消费者健康意识增强,低糖低热成为诉求,瓶装水被视作含糖饮料的替代品,推动小包装水快速发展。除代替自来水解决美国居民对公共供水系统的信任危机,国际瓶装水协会、美国饮用水基金会等机构也倡导消费者选择无糖健康的瓶装水代替含糖饮料。2009年后美国饮料市场增长最好的是与有益、功能相关的品类,比如包装水、能量饮料、运动饮料等。2007年到2017年十年间,瓶装水人均消费量增加13加仑达到42加仑,同期碳酸饮料人均消费量下滑11加仑,牛奶、果汁等饮料消费量也在下降,咖啡和茶保持稳定。

日本、欧洲以天然矿泉水为主,规格大多在2L以下。根据欧睿数据,美国市场8L以上包装水销量占比10.1%,而日本、欧洲销量为0。欧洲瓶装水联合会主席称,在欧洲矿泉水规格不得超过2L。日本龙头企业三得利旗下矿泉水大多是500或550ml装,其2L装产品标明防灾存储用,保质期63个月。按规格拆分,另一龙头朝日集团的饮料产品也是以2L以下PET装或罐装为主。

以日本为例,天然矿泉水的发展由消费者对健康饮料的诉求推动,因此规格与饮料类似基本是小包装。在60-70年代经济快速发展时,日本碳酸饮料及果汁等含糖饮料比重显著加大。80年代后随着经济进入成熟期,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健康,无糖茶饮料和包装水份额快速提升。另外,企业持续教育消费者天然矿泉水含有矿物质对人体有益,瓶装水作为一种健康饮料迎来快速发展。三得利矿泉水在1970年首次销售时,当时日本几乎没有购买和引用矿泉水的习俗,市场规模还很小。1982-1987年间,日本瓶装水人均消费量仅维持在0.7升左右。但1988年后,日本瓶装水进入快速成长期,人均消费量从0.8L增长至2007年的19.6L,CAGR高达18%。

2、差异原因:消费水平以及公共供水系统不同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影响包装水的选择。天然矿泉水水源独特,产品中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含量高,定位偏高端。而纯净水水源多为公共供水,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普遍较低。我们对比各国家人均GDP水平以及包装水中纯净水占比,除了个别国家,大部分人均GDP较低地区纯净水占比较高,人均GDP较高的国家,如日本、澳大利亚、德国、意大利等国家以天然矿泉水为主。我国目前包装水市场以纯净水和天然水为主,天然矿泉水价格普遍在3元以上,对于主流消费群体定价仍然偏高,市场占比较低。

公共供水水质的差异导致不同国家瓶装水行业结构特点不同。我们国家采用常规工艺处理后的公共自来水水质仍较差,不能直接饮用,驱动居民日常饮水的包装化以及中大规格家庭消费场景的兴起。但是美国、日本以及欧洲部分国家,水源保护较好,自来水净化工艺以及运输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发达,公共供水可以直饮。叠加国内外经济水平及消费能力的差异,海外包装水市场的发展路径以及产品结构等呈现出与我国不同的特点,比如供水系统发达的国家,瓶装水中天然矿泉水占比高,重在宣传含有矿物质、天然健康等特点,作为含糖饮料的一种替代品。另外,自来水水质较优的情况下,大包装水家庭消费场景缺失。

三、竞争格局:海外包装水市场有哪些玩家?

1欧美格局分散,日本相对集中

欧美包装水市场格局分散,快消巨头、本地品牌和自营品牌三方竞争。欧睿数据显示,美国和西欧市场CR5都不到50%,份额排名靠前的公司为雀巢、可口可乐、达能等快消巨头。根据国际瓶装水协会,美国市场也存在大量的本地品牌,这些公司大多是当地家族企业,与当地社区关系深厚,使用本地水源,配送范围在300英里以内。美国瓶装水公司中60%的公司年销售额不足200万美元,90%公司年销售额不到1000万美元。此外,零售商自营品牌也是市场中的重要力量,且在美国份额不断提升。渠道商巨头通过大量进货具有强大的议价能力,通过低价策略抢占市场,美国瓶装水行业中自有品牌份额从2010年29.3%提升至2019年41.4%。在西欧市场,自由品牌占比约24%,以英国为例,Tesco和Asda超市自营品牌分别排名第4和第6,份额为9.7%和5.5%。

欧美零售商自有品牌质量相似、价格更低,备受消费者青睐。根据尼尔森2016年统计,在欧洲和北美市场自有品牌的市场份额分别达到了31.4%和17.7%。自有品牌便宜,优质,高性价比,并且质量也越来越好。在北美地区,高达71%的消费者认为购买自有品牌是聪明之举,62%的消费者认为购买自有品牌更划算。

日本包装水市场格局相对集中,快消巨头主导市场。日本头部品牌三得利、可口可乐、朝日、麒麟均为综合性饮料巨头,CR3接近50%,龙头三得利份额接近30%,三得利旗下的Tennensui天然矿泉水从1991年上市以来一直保销量第一。从购买渠道看,日本便利店渠道占比16%,相对欧美偏高,自营品牌很少。从地区分布来看,日本包装水以天然矿泉水为主,山梨县和静冈县交界处的富士山天然水源丰富,这两个县的矿泉水产量占全国55%+。

2、海外主要瓶装水品牌介绍

四、启示:中国包装水市场如何展望?

1、中外差异点总结与启示

我们从产品形态、包装形态、成长驱动等方面对比了海外包装水市场的异同,并探讨了差异背后的原因。回顾中国包装水市场,我们总结了中外的几点核心差异,以及由此延伸而得的一些启示。

(1)美国包装水形态先大后小。美国先是大包装水(1-2.5加仑和3-5加仑规格)市场占据主导,原因在于行业早期驱动是居民对公共供水系统的不信任,随着管道老化,水质变差,甚至出现重金属污染问题,由包装水替代市政供水,家庭、办公室配送占比较多,以大包装为主。随着美国居民饮水消费习惯被培养(以前碳酸饮料消费较多),小规格PET包装水因购买便捷性受到消费者青睐。另外,随着消费者开始注重饮食健康,无糖无热成为核心诉求,小包装瓶装水成为碳酸、果汁等饮料的替代品,作为健康饮料被倡导。

(2)日本欧洲饮水环境较好,以小包装矿泉水为主,类似饮料。由于日本、欧洲公共供水系统较为发达,瓶装水从出现开始就以天然矿泉水为主、定位为饮料的替代品,规格基本在2L以下。企业持续教育消费者矿泉水更天然健康、矿物质含量丰富、对人体健康有益等,日本、欧洲消费者普遍对天然矿泉水和纯净水的产品差异有清楚认知。

(3)包装水同时具备刚需(直饮解渴、摄入水分)和可选属性(饮料化)。在市政供水系统较弱、水质较差的地区,如发展中国家,随着消费水平以及健康意识的提升,包装水逐渐作为自来水的替代,解决用水安全问题,满足消费者直饮解渴、摄入水分的需求,具备一定刚需属性。如果公共供水环境较好,则刚需属性不明显,如70年代以前的美国,包装水消费量很少。但是在C端(B端对应家庭),瓶装水尤其是天然矿泉水,也可作为一种健康饮料,如80年-代后日本瓶装水快速替代含糖的碳酸和果汁饮料。

(4)我国饮水环境与美国更类似,但也有两点区别。从目前来看,我国包装水的消费更多是替代自来水而非其他饮料产品,行业增长的驱动力是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率提升以及健康意识增强带来的饮水包装化率提升,这一点类似美国包装水行业发展的早期阶段。而且我国包装水结构与美国十分类似,从产品形态看,都有较大比例的纯净水,从包装形态看,大、小包装并重。但是我国饮水习惯与美国也存在两点区别:1)中国人相对美国人更有喝水的习惯,其他饮料消费相比较少,尤其是碳酸饮料,因此包装水在我国的天花板理论值更高;2)中国人习惯烧开水,一是通过煮沸进行家庭端的净水杀菌,二是中国人本身有喝热水的习惯,这对于包装水潜在空间的理论值有一定削弱。

2、我国饮用水市场所处阶段及未来空间

大小包装并存,小包装价格升级,大包装放量增长。我国包装水存在大小规格两种包装形态,小包装水起步较早,即饮消费场景为主,目前进入份额集中和结构升级的阶段。大包装水近几年刚刚起步,直饮、做饭、泡茶、餐饮等多种消费场景涌现。除此之外,两者在消费者关注因素、销售渠道、发展阶段、量价空间等方面也有差异·。

1)小包装:进入集中和升级时代

以550ml为代表的小包装水预计量增有限,首先将会出现份额集中,其次有望看到价格升级和结构升级。包装水行业终端接近2000亿规模,出厂端600-700亿,整体增速接近双位数。但是从规格拆分来看,我们预计小包装水未来量的增长有限。以农夫山泉为例,2018/2019年水整体增速16.4%和21.8%,其中中大规格(1.5L-12L)增长34.4%和31.1%,按照中大规格占比30%估计,小包装水和19L桶装水(占比较少)2018/2019年增速仅有10.7%和18.2%。另外,渠道调研反馈,农夫山泉550ml瓶装水增速15%。怡宝表现相对更不如人意,2016年后收入仅个位数增长,2019年首次出现下滑。综合两大龙头的收入表现,我们判断小包装水品类放量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份额开始向龙头企业集中,未来看产品价格和结构的升级。

升级打开小包装水价格空间。虽然小包装水放量增长时代已过,中长期来看,价格仍有提升空间,横向对比,我国包装水行业均价还远远低于海外。

  • 首先是价格带的直接升级一方面,2元水抢占1元水份额的趋势仍将延续。另一方面,中期维度看,2元水有直接提价到2.5元的可能。随着运费、人工成本上升,行业内企业利润承压(如怡宝只有个位数净利率),渠道利润分配难度加大,企业存在提价动力。从农夫山泉零售价变动来看,2012年由1.5元提升至2元,至今已经8年时间,若进一步提价至2.5元,年复合增速2.8%,同期CPI复合增速2.2%,具备提价基础。

  • 其次是产品结构升级:从纯净水到天然水和矿泉水的升级路径有望实现,最终理想状态是类似日本和欧洲,小包装以价格接近饮料的天然矿泉水为主。参照海外经验,随着消费能力提升以及健康意识增强,叠加企业持续的消费者教育,小包装水形态将越来越偏向于天然矿泉水,作为其他饮料的替代。我国上游矿泉资源足够丰富,关键因素在于消费者对不同水产品差异的认知以及消费升级带动。

2)大包装:起步阶段,多种消费场景涌现

大包装水刚刚起步,量的空间可看更远。大包装水均价比小包装更便宜,更适合家庭端消费。以农夫山泉为例,550ml瓶装水售价2元钱,5L大包装水仅10元,价格几乎是前者的一半。美国1999年人均包装水消费量64L,当时大包装占比约66%,对应人均消费量42L。之后美国人均包装水消费量持续上升,到2017年人均消费159L,其中大包装水份额持续下降,2017年占比23%,对应大包装水人均消费量37L。我国目前包装水人均消费量34L,估计大包装水消费量在5L以内,对照美国37L-42L的历史区间,理论空间还有很大。根据尼尔森统计,家庭消费场景带动2L以上大包装水快速增长,2017年在线下食杂店渠道增速达到51%。

家庭端,预计大包装水与净水器同时存在,饮水机逐渐被替代。针对家庭饮水需求,大包装水、净水器与饮水机一定程度上互为替代。从使用成本来看,我们估算大包装水>饮水机(19L桶装水)>净水器。按照理想状态估计,每人每日需摄入水1500g,其中30%通过食物获取,70%由直接饮用水贡献,则一个三口之家一周饮水需求量约20L,选择大包装水、饮水机和净水器的成本分别如下:

  • 大包装水:农夫山泉一箱5L*4瓶的大包装水售价37元,三口之家每月消费4箱,每年成本约1800元。

  • 饮水机:19L桶装水价格大多在16-26元之间,三口之家每月消费4桶,饮水机每半年清理一次(费用88元),饮水机成本长期摊销忽略不计,每年成本约950-1400元。

  • 净水器:按照较为普通的净水器2000元/台,使用寿命十年,每年200元。不同滤芯建议更换频率不一样,平均每年更换滤芯费用300-400元。每年净水器成本约500-600元。(注:净水器以及滤芯根据个人选择不同,成本差异会比较大。)

因此,对比来看,大包装水使用成本略高于饮水机,但是19L桶装水存在PC桶多次循环利用、量大开封后使用时间长等问题,卫生健康方面比不上5L大包装水。另外,由于桶装水需要就近建厂、物流配送以及回收空桶,目前仍然以区域性的小品牌为主,缺少有规模有竞争力的大厂。净水相对最经济,但很多家庭安装净水器后仍然不会直接饮用,而是烧开后才饮用。因此,我们预计大包装水和净水器有同时存在的空间,饮水机市场将逐渐被替代。
企业纷纷加码大包装水,打造多种消费场景。2016年农夫山泉成为G20峰会指定用水,农夫借此机会进军家庭用水市场,搭赠饮水机促销5L包装水,能满足一个家庭1-2天的饮用量,打造泡茶、煲汤、煮饭等消费场景。2018年农夫又推出12L一次性桶装水,主打不重复使用、无二次污染。其他企业也纷纷入局大包装水市场,比如怡宝推出4.5L桶装水,打造生活就寝饮用、朋友聚会泡茶饮用、出外旅游饮用三个消费场景。娃哈哈在2019年推出4.5L的新款包装饮用水——PH9.0,并提出“泡茶茶更醇,煮饭饭更香”的口号。随着企业在供给端不断创新以及持续做消费者教育,大包装水的各种消费场景不断涌现。
农夫山泉发力大包装水,围绕“天然水”教育消费者。根据渠道反馈,农夫山泉5L大包装水在城市渠终端覆盖率能达到50%(550ml产品覆盖率90%),县级市场覆盖率40%,目前还在积极铺货提升铺市率。从渠道利润来看,5L水经销商进货价24元一箱(6元/瓶*4瓶),出货价通常是30元一箱,毛利率20%,比550ml毛利率更高(进货价24元,出货价28元)。再加上动销较旺,经销商进货动力强。对于即饮消费场景的小包装水,消费者目前还不能区分纯净水、天然水产品的差异。但在家庭端,长期消费大包装水的场景下,消费者会去关注水源、水质等问题,农夫山泉借机教育消费者天然水更适合长期饮用,提升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
  • 餐饮渠道农夫山泉与火锅店合作,用4/5L大包装水做底汤,打造泉水火锅的概念。给予火锅店主一定价格优势以及费用,引导门店在菜单中做宣传。另外,也与茶楼等合作,打造农夫山泉天然水泡茶的场景。

  • 家庭渠道农夫山泉针对社区做一系列消费者拓展活动,对比天然水与纯净水、自来水的差异。经销商和业务员配合在传统渠道也会做一些地笼,相比竞品在终端抢夺上优势更明显。

附录:海外瓶装水品牌详细介绍

(1)雀巢

旗下饮用水品牌涵盖纯净水、天然水和天然矿泉水,也有气泡水。2019年饮用水业务收入约565亿元,占总收入8.0%。

  • NestlePure Life为饮用纯净水,其原身为AberfoyleSprings 瓶装水,于1993年上市。雀巢公司在2000年将其收购后,正式更名该产品为Nestle PureLife,专注于生活饮用纯净水。

  • PolandSpring为雀巢旗下一款天然瓶装饮用水,水源地位于美国缅因州波澜市的天然泉。该系列瓶装水最早可追溯到1980年代,之后Perrier公司将其收购,在雀巢于1992年收购Perrier后成为雀巢公司下的子品牌。

  • S.Pellegrino最初为意大利矿泉水品牌,生产地位于意大利伦巴第大区的贝加莫省,其历史达620年之久。S.Pellegrino一直定位于高端天然矿泉水,富含丰富的天然矿物质,绿色玻璃瓶装为其经典包装,于1997被雀巢公司收购后成为其旗下品牌。

  • Vittel原为法国天然矿泉水品牌,水源地位于法国维泰勒镇,雀巢公司与1992年将其收购。

  • Perrier俗称“巴黎水”原为法国天然矿泉水品牌,历史可追溯到1863年,水源来自于法国南部的加尔省,以其自然碳酸化而闻名。1990年陷入商誉危机,随后雀巢公司于1992年将其购入成为雀巢子品牌。

(2)达能

达能集团旗下有11个瓶装水品牌,多数为天然矿泉水,依云为其最著名的瓶装水品牌,在140多个国家地区销售,同时销售的品牌还有Volvic,Font Vella,Lanjaron,AQUA,Banafont,Villavicencio等。

  • Evian其历史追溯到1789年,水源靠近法国埃维昂莱班,位于日内瓦湖南岸,与瑞士的洛桑隔岸相望。于1970被BSN(达能公司前身)收购。

  • Volvic水源来自法国中央高原圆顶火山多姆山正北面的奥弗涅地区火山自然公园,该矿泉水内含的独特矿物,于1993年被达能公司收购。

  • Font Vella水流经过Sant Hilari Sacalm和Barranco deRíoDulce两大自然保护区,Font Vella除了经典款还有专门适合女人和小孩的瓶装水以及风味瓶装水。

(3)可口可乐

瓶装水产品丰富,拥有纯净水,其他饮用水在内的4个品牌,分别为Aquarius,Dasani, glacéausmartwater, glacéauvitaminwater。

  • Dasani1999年在美国本土推出,属于纯净水系列。在过滤过程中使用反渗透过程,并添加矿物质,口感清醇。

  • Aquarius于1983年首次在日本推出,后于1991在葡萄牙、西班牙上市。多次作为奥运会官方饮料(1992巴萨罗那奥运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如今主要为椰子水。

  • glacéausmartwater于1996年在美国本土推出,为人工添加一定含量的矿物质的饮用水。

  • glacéauvitaminwater品牌原创于1996年,于2007年被可口可乐公司收购。该系列特点为在不同口味的水中添加不同的矿物质、维他命。在2002年成为美国最受欢迎的维他命水饮料。

(4)百事可乐

百事在美国地区的瓶装水品牌主要有AQUAFINA,LIFE WTR, 以及PROPRL.。

  • AQUAFINA是瓶装纯净水,1994年上市,同时还被许可加入用于多种护肤品的生产。

  • LIFE WTR是瓶装纯净水,2016年首次推出,其产品特色在于其包装的艺术特点,改系列经常与不同艺术品牌合作,推出不同艺术包装或限量包装。

  • PROPRL运动调味瓶装水,含有抗氧化剂和维生素,2000年上市。

(5)三得利

三得利旗下瓶装水主要有SuntoryTennensui以及“山崎水”两个系列。Tennensui为天然矿泉水,主打清新健康,自1991年上市以来已成为日本销量第一的天然矿泉水。Tennensui在日本有四处取水地,分别为Aso,Okudaisen, Omachi, Minami-Plps。除无味静态水,Tennensui也相继推出气泡水以及橘子、柠檬、蓝莓、白桃等多种口味的瓶装水。另一大系列“山崎水”为定位更高端的天然气泡水,水源来自日本威士忌的发源地山崎的天然水,价格在300日元/330ml(Tennensui价格130日元/550ml)。

风险提示

食品安全问题:饮用水对水质卫生标准有严格的要求,一旦出现水源污染等事件,有可能失去消费者信任。

其他饮料替代:无糖茶饮料、纯果汁等健康饮料或功能性饮料兴起,替代瓶装水消费。

净水器冲击:净水器普及率快速提升,对家庭端大包装水形成一定替代。

参考报告

1、《农夫山泉:匠心沉淀,搬运自然》2020-07-18

作者风采

杨勇胜:食品饮料首席分析师,武汉大学本科,厦门大学硕士,西方经济学专业,11-13年就职于申万研究所,14年加入招商证券,8年食品饮料研究经验。

于佳琦:南开大学本科,上海交通大学硕士,CPA,16年就职安信证券,17年加入招商证券,3年食品饮料研究经验。

李泽明:四川大学本科,北京大学硕士,17年就职国泰君安证券,18年加入招商证券,3年消费品研究经验。

田地:复旦大学本科,复旦大学硕士,20年加入招商证券

招商证券食品饮料研究团队传承十五年研究精髓,以产业分析见长,逻辑框架独特、数据翔实,连续14年上榜《新财富》食品饮料行业最佳分析师排名,其中六年第一,2015-2017年连续获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第一名,2018年获得水晶球评选第一名,2019年获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第三名。

附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