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

其实,之前写《大学之道》这个标题时,有点紧张,这几个字很庄重,很厚重,不是可以随便拿来说说的,所以这篇文字写好,我倒过来又改了,我想,对我来说,还是要走第一步。

这几天听皇甫老师解读《大学》,才懵懵懂懂地知晓了那么一星半点的东西。

听老师讲完,粗浅的一点认知,大学之道,一个大人,君子,成人之道。人,仁爱之人,君子,老师讲到,君子群也,就是眼中有他人,有仁爱之心。从学习家庭教育,到逐渐开始自我教育,期间,有挑剔,看别人的眼神,总感觉别人这里不好,那里不对的。但是自己做事情,像是做了那个样子,自己也慢慢明白,总是感觉欠缺,老师说,我做事毛毛糙糙,粗手粗脚,其实这都是表象的一种呈现,真正内心深处,还是没有足够的敬畏心,做事情,只是图做了事情,却没有想真正用心去做,或者真的在为对方考虑。

回到我们的家庭教育,面对孩子,面对爱人时,说是做事情,就像做饭,带着一点不太单纯的想法,为家人做饭,其实心思并不是太纯正干净,如果问,带没带着敬畏心对待自己的爱人和孩子,这么一问,自己就有些懵,因为大多数时间,是有敷衍,是有一种我为了你才做这事,那事的想法,好像总带点目的。也没有特别庄重地对待家人。

有人说,自己家人,是不是搞得太严肃了,上纲上线地,反而让家里人不亲近。其实这也是在混淆概念,真正敬畏家里人时,会认真听他们讲话,和风细雨地回他们的每一句话,也会用心到极致去对待他们,而不是总是想着自己赶紧做完要做的事情,松口气,可能这种想法,也是对自己生命的不敬畏,不尊重。

有好几次,看到朋友急急忙忙地去学校接孩子,又匆忙赶着送孩子去上补习班,接着自己啃一口面包在补习班门口等待着孩子。一般情况,想到可怜天下父母心,或者感叹现在孩子的不易,却很难想到这种生命节奏下,会养出来什么样的孩子,而长期在这种快节奏下的人,她会感受到什么美好?

每次我到父母家吃饭,我爸属于做事情,喜欢催着赶紧做完的人,可能一直以来养成的习惯,家里做好饭,我老爸就会说,赶快吃把,吃了好收拾,听完让人赶紧总是不对劲,后来慢慢发现,本来一家人聚在一起是很享受很舒服的事情,怎么在这种快节奏下,就特别别扭和难过了。有人觉得在家里吃饭很麻烦,收拾起来麻烦,人多了,房子脏了也麻烦,吃火锅简单,但是把家里弄乱弄脏也麻烦,还不如到外面饭馆吃了饭,也省事。

记得木心先生的《从前慢》,现在摘过来,一起读一下。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这几天看到《大学》,讲的那些,其实都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还有我们每一个动作语言里。越看越不懂,越不懂就越觉得自己很无知,一方面无知,一方面还很无耻,就是很多东西,自己根本就不懂,还很傲慢。于我而言,可能很多东西都要打破,一方面,要慢下来,说话慢下来,让自己减速刹车,另一方面,慢下来是给自己一个回旋的余地,多想想再去做,有时候觉得自己的冲动像子路,但是闻过则喜的高尚品质却与子路相去甚远。

想走大道,需要破掉的东西也有很多,当下就是慢下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