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机器人是不会像人类的,因为人类没那么优秀呀
全球技术地图
创新丨前沿丨科普丨资讯
人形机器人,一个试图按人类形象创造人工生命的自命不凡的项目,本质上就是人类在尝试扮演上帝的角色。但问题是,人类也不是做得多么得心应手。
去大街上让路人说出一个机器人的名字,你可能会听到“终结者”(Terminator)、“赛博人”(the Cybermen)或者“《星球大战》里那个金闪闪的东西”,而不会听到特斯拉Model X(Tesla Model X)、卡西尼(Cassini)或大疆悟2(DJI Inspire 2)。后面这些都是机器人,却并未呈现出科幻小说里描述的机器人该有的样子。事实上,短期内研发出的机器人都不会像C3PO那样踢踏着两条腿,却会比我们这些两足动物更具效率。
我们对机器人的印象早已被科幻小说和大众文化影响。“机器人”一词起源于1920年的戏剧《罗素姆的万能机器人》(R.U.R.),恰佩克兄弟卡雷尔(Karel)和乔瑟夫(Josef)用其来描述一位人工机器人。自那之后,人类沉醉于自恋的欲望,以为这个词就是与人形机器人或者机器人偶同义。
人类常常认为自己是地球上的优势物种,所以机器人应该与我们相似。然而事实却是:并没有这个必要。我们不能飞翔,不是特别突出的游泳健将,无法在真空世界里生存,大部分人行走超过一英里就需要车辆代步。我们一直靠双足运动过得很好,但是它受限颇多,需要大量的脑力和多年的学习完善。计算机版的大脑远不及人类大脑水平,也不可能在未来的几十年内就能实现。经过约100年的发展之后,最先进的人形机器人也就只能达到开门不会摔跤(经常发生)的程度。
飞机是机器人吗?
所以,未来的机器人是什么样的?首先,这要看你如何定义机器人。不幸的是,现在对其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不过大家普遍认为它是一个能够感知周围环境、并可在有限的人为干预下与环境进行交流的物理设备。这个过程可以提前设定好程序自动进行,也可以由机器人自主进行。
假设我创造了一个四轮机器人,它能从地点A移动到地点B而不会发生冲撞。给它一个地图,讲明目的地,不需要深入的说明,它就能照做。这听起来的确很不错,但是它的意义在哪里?将其扩大规模让人们坐进去,它就突然变成了一辆自动驾驶汽车,而不是机器人。但是有所改变的也只是规模而已。
现在我要飞去度假,高兴地登上飞机,看到两个飞行员坐在驾驶舱。飞机着陆的时候,我看到他们还在那里,心想这真是一份完美的工作。虽然很有可能飞行员并不需要驾驶飞机。他们给自动驾驶仪输入指令,由电脑控制飞行。不管出于何种意图和目的,飞机就像自动驾驶汽车一样是一个机器人,需要人类监督者的管控以防严重的错误发生。
飞机、火车、汽车······和机器人
未来几乎所有的交通工具都会是移动机器人。我们已经有了机器人飞机,在未来的十年内还会出现机器人汽车,自动驾驶火车和有轨电车也会很快诞生。无人驾驶飞机将会在未来社会发挥重要的作用。这些东西都是机器人,但是因为社会大众对“机器人”一词的印象,或许还要给他们起个别的名字。
重要的是,我们要让技术适应环境。相比于研发与人类相像的机器人直接代替我们,不如开始制造适用于某一领域的机器人。当你可以把剪刀或锤子装进机器人身体里的时候,为什么还要给他们设计复杂的手去抓取呢?在地震中,当四条、六条腿的机器人或者轮式轨道更加稳定的时候,为什么还要研发一个两条腿的机器人在残骸中穿行?
毫无疑问最终机器人偶将会四处走动,和人类交谈。你可以绕过他们漫步街头,也可以像在逛街一样开始和他们聊天。不过现在,短期内的机器人都不会与人类相似。它们能行驶,可以飞翔,会游泳,或者迈着好几条腿(除了两条)四处走动。
编译丨路会会
选自丨The Convers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