珐琅彩收藏潜力巨大——珐琅彩收藏市场疯狂
清代的皇帝,特别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人都很爱好瓷器,珐琅彩瓷就是在康熙时期引进国外珐琅材料创制的,并一举成为极名贵的宫廷御用瓷器。当时在我国的欧洲传教士马国贤在写回国的信中,就记载了康熙皇帝热心于将国外的珐琅彩品种引进中国的情形。珐琅彩瓷的制作过程也与其他宫廷用瓷不同,是先在景德镇用高温烧成白瓷,然后送到北京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绘彩,再由造办处珐琅作在彩炉中烧成。康熙珐琅彩瓷全用进口彩料,尤其是其中一种玫瑰红或胭脂红色料,因含有微量的黄金而呈现出与众不同的娇艳效果。同时,中国传统彩瓷的彩料都用清水或胶水调和,而珐琅彩瓷则像西方油画一样,以油来调配彩料,使彩绘更具有立体感和层次感。
珐琅彩刚进入中国的时候是金属胎,不是瓷胎,我们今天说的珐琅彩是特指瓷器。但是实际上珐琅彩有多种,它专 业术语就叫铜胎画珐琅、玻璃胎画珐琅、瓷胎画珐琅。
珐琅器主要有两种,一是源自波斯的铜胎掐丝珐琅,大约在蒙元时期传至中国,明代 开始大量烧制,并于景泰年间达到了一个高峰,后世称其为“景泰蓝”。此后,景泰蓝就成了铜胎掐丝珐琅器的代称。另一种是来自欧洲的画珐琅工艺,它在清康熙年间始传入中国。
2010年香港苏富比秋拍,清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现场竞投气氛炽热,由口价2,000万港元开始竞投,经过总共45口叫价,以2亿5,266万港元天价成 交,刷新任何中国工艺品及瓷器之世界拍卖纪录。期间1位电话投标者由3,500万叫价至5,000万,哄动一时;收藏家张永珍博士跟一名电话投标者由8,000万开始,竞争超过30口叫价,过程激烈紧凑,持续约10分钟,后由郑博士以2亿2,500万港元投得,加上买家佣金,成 交价高达2亿5,266万港。2010年秋拍,在英国Bainbridges拍卖公司,一件清乾隆珐琅彩“吉庆有余”转心瓶以4300万英镑,加上佣金折合港元约6.9亿天价成 交,创下中国艺术品交易的新世界纪录,超过估价40倍,一时受到众多业内人士的关注。
铜胎画珐琅元代就有,现在叫景泰蓝,珐琅彩瓷康熙帝时便开始生产到雍正时彩料技术被突破,开始用国产彩料,此时也是珐琅彩瓷鼎盛时期,也只限于宫廷,直至民国民间才开始仿造,但一般彩料不是珐琅而是粉彩料。
清三代各有特色。康熙时期画珐琅,康熙早期的画珐琅技艺还不够娴熟,主要是制作一些日常用器物。康熙后期技艺才逐渐娴熟,除了日常用器物,还有鼻烟壶和花瓶等。雍正时期画珐琅,画珐琅由康熙起源,但是却在雍正时期兴盛。雍正画珐琅做工精细,釉色透亮。除了日常器物,还有一些特殊器型出现,如多层式烛台、成套的杯盘等。雍正时期的珐琅釉色以黄 色为主,但是出现了黑底上压彩色花纹的器物,这是前所未见的现象。乾隆时期画珐琅,乾隆时期的画珐琅器物样式多达几十种。虽然底色还是以黄 色为主,但是增添了湖蓝色、藕荷色等靓丽的颜色。乾隆时期的珐琅纹饰主要采用中西合璧的装饰形式。乾隆时期还出现了内填珐琅、掐丝珐琅和画珐琅相结合的新工艺。
珐琅彩又称瓷胎画珐琅,是康熙时期移植铜胎画珐琅工艺烧成的彩瓷品种。因此可以说珐琅彩是珐琅和瓷器这两种顶 级手工艺品的集合体,而珐琅彩也的确无愧于它的来历,无论是从它的精美程度还是从珐琅彩瓷本身的制作工序繁复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