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三十五条麻黄汤之我见

麻黄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第三十五条:“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麻黄汤的组成是:“麻黄 12、桂枝15、杏仁 12、炙甘草 15。

这个方子是千古名方,对这个方子做个诠释还是蛮有压力的!首先我先说一点我的个人经验,麻黄不可超过12克,否则容易产生劫阴现象,浑身不舒坦,另外心脏过虚者,不可以直用原方,可以用如下版本:“麻黄 12、桂枝15、杏仁 12、炙甘草 15、蝉蜕12。”可以简称为:“蝉蜕麻黄汤”,无论是蝉蜕麻黄汤还是麻黄汤原方,都应该在无汗的情况下使用,若手心有汗,心窝子有汗,还是不用为好,以免伤心。

这里的“头痛、身疼、腰痛、骨节疼痛”全部是在无汗的基础之上而言的,若有汗的“身疼、腰痛、骨节疼痛”,则应该考虑合并阳明了。

为什么麻黄汤会有“疼痛症状”呢?

有人会说这是因为足太阳膀胱经,受寒导致的!其实这么说有点浅薄了,《素问.阴阳应像大论》中的一句话就会回答了大家的疑问了,这句话是“诸寒收引,皆属于肾。”有人可能又诡辩了,麻黄不入肾经啊!那么麻黄入膀胱经可是板上钉钉的铁律了吧?你难道就忘了肾和膀胱相表里了吗?其实麻黄入心也入肾,别泥古,我认为泥临床更靠谱!

这里的“无汗”必须是在“恶风”的基础之上而言的,但这里应该重点强调一下以“后背恶风”为主!

这里的“头痛”以颈椎连带头痛为主,若不是则慎重选择麻黄汤。

这里的“腰痛”应该是在舌苔白腻合并恶风后背怕冷基础之上而言的,若不是还是应以“麻附辛汤”为主。

这里的“”类似狗在夏天热的张嘴吐舌头的喘,若不是还是应该考虑肾或心亦或其他。大体把握住:“张嘴喘、无汗、恶风、后背怕冷,手摸额头冰凉”为主的方能言麻黄汤。

36 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

肯定不能下,下则引邪入里!若真是喘而胸满,纯粹麻黄汤,恐怕无济于事,还是合方“小陷胸汤”的好!若真是阳明病必然口渴、大便干,还是再加石膏的好!简单可以归纳为“麻黄汤合小陷胸汤加石膏汤”。

真要用下法,最起码应该没有表证,而且还得是右寸强、胸闷憋醒、嘴里有痰等为主,才能用下法,若是右寸弱,还是考虑镇肝熄风汤类的吧!

37 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有小柴胡汤证必然是“咽喉红肿、口苦、弦脉”,若不是,还是别老拿胸满胁痛说事儿的好!淤血也可以导致胸胁满痛!肝硬化也可以导致胸胁满痛!

46 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

这里的“发热”都是38度以下的发烧,若是高烧别拿麻黄汤开玩笑,否则真是开玩笑了!38度以上的高烧,有可能是“降温煎”证,也有可能是“湿温毒火煎”证!如何分辨?

麻黄汤的发烧,必然是“无汗、恶风、后背怕冷、额头冰凉”为主。

降温煎的高烧,基本都是38度以上,40度以上,且此类高烧都会“口渴、口干、口苦”等为主。

湿温毒火煎的高烧,基本都是“腹泻不止、高烧不退、发在未月、咳痰不出”等为主。

51 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

前提也得是“尿不出来或后背怕冷或清鼻涕或恶风”若手心有汗,心窝子有汗,还是别管它是不是在表了,更别管是不是浮脉了,否则就是负责了!

52 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

浮数就用麻黄汤,过于武断了,还是应该考虑,我说得那几个症状为主更加稳妥!若光凭脉而用麻黄汤,除非有王叔和那两下子!

55 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

“衄者”用麻黄汤可以,但必须是“无汗”基础之上才可以,正所谓:“汗血同源”是也!若有汗“衄者”还是应该考虑“茅根桑叶汤”的好!

若一味不考虑我说的那几个症状,见鼻子出血就用麻黄汤,那不过是迷信伤寒论而已!

232 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

脉浮不能有数亦不能有弦更不能有滑脉,总而言之,纯浮脉少之又少。

无余证者”此话不妥,还是有“无汗、恶风、后背怕冷,手摸额头冰凉”这几个余证者,更稳妥!

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不治者,没遇见,不尿者,多是年老体衰,前列腺功能不好,太阳闭表,导致的尿不出倒是常见,至于腹满,一直尿不出便会大肚子,这倒是非常常见,没有啥,可异议的!不治这句话还是不妥,若太阳闭表感冒后尿不出,蝉蜕麻黄汤合滋关通肾丸,便可迎刃而解!岂可言不治乎?时代之浅见而已。

235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

若有额上冷汗者还是麻黄汤合白虎汤为佳,小心驶得万年船,别因为迷恋经方“简小廉验”而不顾“额上冷汗”,否则悲哉!若真是阳明病,大便干和口渴问题,都会出现。这里还是别老拿“浮脉”为准则的好!若有黄腻苔还是麻黄汤合苍虎汤的好!

总而言之一句话麻黄汤必须在有几个主证的前提下方可斗胆使用:无汗、恶风、后背怕冷,手摸额头冰凉”。

点个“在看”答应我不分开
(0)

相关推荐

  • 桂枝汤治疗感冒

    感冒发烧是很头疼的病.感冒发烧啊,在这个古经方当中就是我们用伤寒论中的方来解决感冒发烧的话,我觉得是太简单了,这个话我不是随便说的啊,是我10多年的验证.就是我们正常的风寒感冒,如果用思伤寒论中的方法 ...

  • 《伤寒论》读书笔记51、52、53--身体虚的人禁用麻黄汤,除此之外出现无汗、怕冷、身体疼痛就要马上...

    条文51: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 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 何以知之,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 这一条进一步讲述了 体虚的人,不可发汗 这一条是尺脉迟,代表血虚 脉浮紧是典型的太阳伤寒之脉 ...

  •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57条)

    从头学中医 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57条) 讲者:孙洁  编辑:东旭 57.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伤寒发汗已解",是说太阳 ...

  • 每日一方——“”麻黄汤

    每期一问--老陈给你讲伤寒 麻黄汤      麻黄汤这张方子,几乎是所有方剂教材记录的第一张方,但说来也是奇怪,我目前为止还没亲眼见到过使用麻黄汤的医生,究竟是为何呢?个人认为是因为教材把麻黄汤列为解 ...

  • 舌像分析:怕冷,体痛,呃逆,发烧

    自述发烧,怕冷,体痛,呃逆.舌像如下 学习伤寒到现在,一直想找一个典型麻黄汤症的舌象,没有机会.今天刚好一个患者把舌象和主述发过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主述呃逆,发烧,全身疼痛,怕冷.<伤寒论> ...

  • 伤寒论第三十四条葛根芩连汤治疗眉棱骨痛真传之我见

    葛根芩连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第三十四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葛根芩连汤的组成是:"生葛根 60.生 ...

  • 三十五条班级管理经验

    三十五条班级管理经验

  • 甲骨文蕴藏的惊天秘密 卜 屮 第三十五条 单渔泉

    第三十五条 发展不确定性 前一条解读了甲骨文"乃"会意了一个正在诞生的介乎于信息和实体之间的空间,从无形到有形的中间阶段.空间(物质)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发展的必然性和发展结果的不确定 ...

  • 上下对应,左右对应,两极对应 、​吃西瓜上火---郝万山讲伤寒论(三十二)

    上下对应,左右对应,两极对应  1,上下对应 第325条,"少阴病,下利,脉微涩,呕而汗出,必数更衣,反少者,当温其上,灸之." '少阴病,下利,脉微'是阳虚. '脉涩'是血少,阴 ...

  • 白发伤寒论|第三十讲(146)

    第三十讲 讲述:白发渔樵 编辑:达生    标蓝:原文    标红:药证    标绿:知识点 146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上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这条宋本里是心下支 ...

  • 白发伤寒论|第三十二讲(148)

    第三十二讲 讲述:白发渔樵 编辑:达生    标蓝:原文    标红:药证    标绿:知识点 148.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 ...

  • 白发伤寒论|第三十三讲(144)

    第三十三讲 讲述:白发渔樵 编辑:达生    标蓝:原文    标红:药证    标绿:知识点 149.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 ...

  • 白发伤寒论|第三十四讲(153.154)

    第三十四讲 讲述:白发渔樵 编辑:达生    标蓝:原文    标红:药证    标绿:知识点 153.太阳病.医发汗.遂发热恶寒.因复下之.心下痞.复加烧针.因胸烦. 可能一开始是个太阳病,发汗,可 ...

  • 白发伤寒论|第三十五讲(155.156.157.158)

    第三十五讲 讲述:白发渔樵 编辑:达生    标蓝:原文    标红:药证    标绿:知识点 155.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大黄黄连泻心汤就两味,大黄,黄连.附子泻心汤有四味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