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苏东坡

因为在国庆节前有友约去诸城的超然台看看,就这一个引子,我们便开始背苏轼的诗。我又看了《苏东坡传》,又在樊登读书听了一遍,又听了5集蒋勋的'话说苏轼'……是一个连锁反应!

今天又看了余秋雨老师写的一篇文章《苏东坡的突围》,决定写点儿文字,从黄州开始。

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

苏轼贬到黄州后,这是写给李端叔的一封信中的话。余老师写在文章中,并为此有“气'有“憾'……

而林语堂老先生的《苏东坡传》中,苏轼在黄州倒也悠闲自在:…徐太守热诚相待,常以酒宴相邀…长江对面武昌的朱太守也常送酒食给他…而且苏东坡与他们的书信往来一切正常,比如苏东坡与王巩在来往信件中谈哲学,谈养生……

林语堂老先生、余秋雨老师都是治学严谨的人,他们又都有苏轼当年的文字作为材料,不是信口胡言,我相信他们的角度不一样。余秋雨老师颇为理性、全面地在讲述一位历史上的伟大诗人,相比之下,林语堂先生对苏轼的偏爱更多些,这一点儿,从他们俩对王安石的态度可窥豹一斑。

那苏轼在黄州的境况到底怎么样呢?

他自己说的什么,估计自己也忘了。

读书的时候,读到苏轼被流放,读他生活窘迫,读到他被陷害,心情总是那么压抑!

但是在今天,在此时,突然脑海里出来一条河。一边的岸上是他的政敌,只要他想上岸,就用竹篙把他打落到水中;另一边儿是他的好友和崇拜者,不断地向他抛去绳索,想把他拉上岸来。但有时候,他们当中的人也会被政敌从背后一脚踹入河中;也有人自愿与其同游……所以他的生命中有孤独时刻,也不乏同行者。

苏轼就像青春期的中学生,心情好的时候拿起笔来写几个字,心情不好的时候,拿起笔来又写了几个字……所以子由才会劝他:说话不要这么率真!

所以余秋雨笔下的苏轼是真实的,林语堂先生笔下的苏轼也是真实的———他也郁闷,也发牢骚,也欣赏美景,也热爱生活………

黄州是他的突围之地。

江水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这是苏轼写给范镇儿子的信中所言,这闲人当时的生活确实窘迫———钱要算计着花,自己开荒种地,寻竹箨供太太做鞋的衬里,房子要自己建……

但他依然在目之所及处发现风光之美;依然在困难之时发现生活之乐趣;依然能与自己周围的人打成一片……即使是醉酒归来未敲开门,也可以“倚杖听江声',所以余秋雨先生才称他是诗人中难得的“可爱”之人!

苏东坡在黄州,心态上发生了改变,写书信这件事上也开始注意“对不同人说不同话',但这变化没拘谨了他的生活,反而更能安于、享受当下。

巜赤壁赋》巜临江仙》巜寒食帖》……每一部都是经典。

蒋勋先生在讲“寒食帖'时,虽然我不懂书法,但是看那笔势和内容,又想到苏东坡自嘲的“蛤蟆体',想象那个不囿于规矩、不悬腕、懒洋洋挥笔的人,说他不可爱都难!

“美就是回来做自己',蒋勋老师当今讲的这句话,其实早在苏东坡的身上就已体现:字也美,诗词也美,生活得也美!

如果在黄州一直待下去,他的一生也算是相当精彩了!但他是苏东坡,黄州只是一生中的小插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