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留记忆画涛声
刘涛同学曾经是我的得意门生。当然,他现在已经研究生毕业了。他在初中的一些印记,仍旧在我的脑海里闪闪发亮。
清晨,他是班级里来得最早的学生。他是班级里的一把钥匙。他率先打开了青春的知识之门。别的同学拿着钥匙,几乎派不上什么用场,不是来得有些晚,就是钥匙放在家里了。其余的同学走进教室前,总不致于咀嚼到“闭门羹”。刮风了,他们也不怕。下雨了,他们也不怕。他们算定教室里有一个人,正坐在那里,持书摆渡学海。那个人就是班长,那个人就是刘涛。他是班级的灵魂人物,当然可以领军。看到领头雁的精神风采,谁还好意思不秉书晨读呢?因此在刘涛的周围,他团结了一大批品学兼优者。这些同学,不止是本班的,还有兄弟班级的。
他的家离学校约六里地的光景。他是骑着脚登自行车来的。放学了,刘涛并不急于回家。他还能够在教室里再看一会儿书,再做一会儿题,顺便关窗、锁门。如果看到兄弟班级的门窗没有关好,他也是乐意代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所以同学们从来都不会担心,哪天夜里因突然下雨而淋湿了谁放在窗口的书香。
刘涛以班级之最的成绩,问鼎全校。他曾经说过:“除了成绩优秀,我本平凡。”但刘涛毕竟是个孩子,他也有口无遮掩的时候。在我的印象中,好像只有一次。这也是瑕不掩瑜的。
在一节自习课上,一个叫浩的后进生,以一米八的大高个,压着教室的后阵。但没有压住,他开始飘。想必是出于羡慕、嫉妒或恨吧,浩拿起一块钱的硬币就往小刘涛的头上砸。刘涛坐在班级的第二排的正中间。那枚硬币也似乎愿意充当帮凶,跟刘涛作对了一回。命中了,有人在心里尖叫。这一声尖叫里,充满了恶意的惊喜,真可谓是“来者不善”呀!要知道,刘涛的脑袋也是血肉做成的,并非铜墙铁壁。他分明感觉到了那个“疼”字的哭喊:“哪个孩子的事!”浩大言不惭地说:“老子,我的事。我拾金不昧。看来,你也会说赃话。除了成绩好,有什么了不起的?”刘涛分明还在气头来:“我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有本事,你也成绩好!”浩自讨没趣,就没有下文了。如果一定要有下文的话,那也只能是涛的成绩依然精彩,浩的成绩依旧糟糕。浩说过:“我是大洛庄帝国的子民。”他是洛庄村的,聪明的劲头,真是用错地方了。
学高为师,这是对老师的要求,也是对学生的要求。在我看来,涛的学识早就在老师之上了。
作为他的班主任,我最初并不欣赏他的晨读课。别的同学的晨读课,都是朗朗上口。而他的晨读课呢?始终默不作声。我本想批评他一顿,转念一想:“他的这种学习方法也许是最好的,但未必适用于他人。”事实证明,他是一个真正用心在读书的高尚学子。
我教他的是语文,我学他的也是语文。我估计,别的老师也一定会和我同感。谨以八年级的一节物理课为例。
清,是涛的物理老师。作为学校的领导班子的重要成员,他特意邀请校长和其他老师前来品课。结果,老师在课堂上演了尴尬的一幕。请问:“教室里的灯,是并联,还是串联?”这个问题,老师课前是讲过的:“一个开关统治着好几盏灯,一提携一串,是串联。”同学们闪亮登场,在教室四面的黑板上,写满了两个字——串联。真理是这个样子吗?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我爱我的老师,但我更爱真理。”适逢校长坐在涛的身边。校长就压低了声音问刘涛:“教室里的灯,是并联,还是串联?”刘涛胸有成竹地说:“并联。”校长慕名再问:“为什么是并联呢?”刘涛就用自己在课内外学到的物理知识,平静地地讲给校长听。校长听得津津有味,并且不住地点头。老师懵了,他也讲不清了,只好让同学们做着别的练习题,苦等下课的铃声。老师们纷纷离场。就这样,一节精心准备的好课不欢而散。
课下,同学们都来围观刘涛。他们也想像学神一样,揭开灯并联的神秘面纱。
记得有一次,刚刚期中考完试。下午不上课,同学们各自回家休息。第二天早上,一来到学校,就有人采访刘涛:“昨天,你看了哪些书?做了哪些题?”刘涛真诚地回答:“什么书也没有看,什么题也没有做。昨天下午,我放羊去了!”试想,小羊吃草的情景,是不是还能够启迪刘涛的军心呢?学习重要的是消化,而消化才意味着进一步吸收。一张一弛,是用兵之道。这适用于武,也适用于文。刘涛,是一个会休息的人,更是一个会学习的人。
刘涛初中毕业以后,以全区前五名的优异成绩考取了县里的高中。后来,我托人捎信,请求刘涛介绍一下他的学习经验,以便影响后来的更多的师弟和师妹们。他欣然答应了。经验是以一封信的形式,中转到我的手上的。他很谦虚,基本上没有谈论他的学习方法。他把论坛留给了他崇拜的人物——孙启伟同学。
伟比涛高一届。在初中校园里,他们有幸相会。伟在九年级读书的时候,送给了涛一些学习资料。涛说:“我手中有题库,哪里还有时间做你送给我的礼物。”鲁迅先生说,时间总是有的。启伟也建议刘涛去“挤”时间。当老师面对后进生,传授你早已自学完毕的“小儿科”的时候,最适合你对我的礼物下手了。刘涛照办,果然奏效。
和刘涛一样,启伟也是一个珍惜时间的人。他争分夺秒的加速度,简直可以与风相媲美。据刘涛多次观察,启伟总是跑着上厕所,然后跑着回教室。他像一支文化的利箭。可爱的是离弦,充满了杀伤力。可贵的是回弦,充满了真实力。
做学问,一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难题。老师也不例外。但问,始终是打开学习之门的金钥匙。低头问问自己的芳心。抬头问问他人的爱心。学而不问的朋友,请记住刘涛的那句话吧:“脸皮薄的人,早就饿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