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段子:《夷坚志》关于宋代医生医疗的故事为读者展示了很多生动简便的案例,这些治病救人的实例让我们感受到宋代医生的智慧,也证明了中医是追究实效,简便易行的实践医学。
【原文】
道人詹志永,信州人。初应募为卒,隶镇江马军,二十二岁,因习骑坠马,右胫折为三段,困顿且绝。军帅命舁归,营医救凿,出败骨数寸,半年稍愈,扶杖缓行,骨空处骨皆再生,独脚筋挛缩不能伸。既落军籍,沦于乞丐。经三年,遇朱道人,亦旧在辕门,问曰:“汝伤未复,初何不求医?”曰:“穷无一文,岂堪办此?”朱曰:“实不费一文,但得大竹管长尺许,钻一窍,系以绳,挂腰间,每坐,则置地上,举足搓衮之,勿计时日,久当有效。”如其言,两日便觉骨髓宽畅,试猛伸之,与常日差远,不两月,筋悉舒,与未坠时等。予顷见丁子章,以病足故,作转轴踏脚用之,其理正同,不若此为简便。(《名医类案》卷十引《夷坚癸志》。)
【白话语音文字版】
道人詹志永是信州(江西上饶)人。开始,他应募参军,隶属于镇江(江苏)马军,那时他二十二岁。有一回训练骑术,他不小心从马上摔下来,右腿胫骨骨折成三段,整个人困顿的要死了。军帅命人把他抬回来,让军队医生救治,医生从詹志永腿部取出好几寸长的碎骨头。经过半年时间,詹志永的腿算是稍稍愈合,他只能扶着拐杖缓慢行走,原来碎骨头取出的地方又长了新骨头,唯独他的脚筋是蜷缩的,不能伸张。因为残疾,詹志永被解除军籍,结果沦于乞丐。这样的日子过了三年。有一天,詹志永遇上一位朱道人,这人过去也在军中服役。朱道人问他:“你的伤还没恢复,为什么不找医生再接着看看?”詹志永说:“你看我穷无一文,哪里有条件找医生呢?”朱道人说:“其实这事情不用花钱,你只需找一段一尺多长的大竹管,中间钻个孔,系一根绳子,挂在腰间,每当你坐下休息,就把大竹管放地上,把你的脚放上面滚搓,不要计较时间长短,有空就搓,时间长了就会有效果。”詹志永按照朱道人所教,刚两天就觉得骨髓宽畅,试着猛的伸腿,比正常的时候还差不少,但没到两个月,詹志永的脚筋全都舒展开了,腿脚跟没从马上摔下来之前都一样了。洪迈说,不久前我见到了丁子章,他因为脚有毛病,也是做了一个转轴踏脚在用,这道理都是一样的,不过好像没朱道人的法子简便。(此文记载在《名医类案》卷十,它引自《夷坚癸志》)【祥宏点评】:《名医类案》是明代江瓘父子通过收集历代文献中名医治病的案例,整理集合成的医书,对中医的发展和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因为《夷坚志》有近一半内容散佚,《名医类案》保留了不少《夷坚志》已经散佚的故事;挛,指的是手脚蜷缩,伸不直;宋代实行募兵制,国家出钱出粮招募军人;镇江马军,指镇守镇江的一支禁军。宋代禁军即朝廷直属部队,由三衙统领。三衙即侍卫亲军马、步军司以及殿前司。马军就属于侍卫亲军马军司;胫骨,即小腿骨;朱道人的方法听起来真是简便有效,须受顶礼。全本夷坚志,点开免费听
(文图说明:原文电子版文字来自“梦远书城”-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版《夷坚志》校订;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轶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700多个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它表面看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却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随手转发,积功累德
(解读:祥宏谈夷坚系列之23-宋代医生与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