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区域课堂改革 聚力课堂品质提升
南京市教学研究室 丁玉祥
摘要:课堂教学是落实课程改革主渠道。深化课程改革,转变教与学方式,打造高效课堂能够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绿色提升。秦淮区围绕“双主课堂”实施模式,切实优化区域课堂教学品质。通过整体建构,科学规划课堂改革实施方案,着眼特色,主动探索高效课堂改革模式,聚焦品质,精心凝练区域课堂改革经验,实现了区域高效课堂教学品质提升与课堂改革工作整体推进,为区域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提供了实践借鉴。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整体建构 教学模式 教学经验
课堂教学,是落实课程建设的主渠道。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打造高效课堂,方能有效地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绿色提升。秦淮区教育局局长李海岩始终倡导全区中学要聚焦“三课”(课程、课堂、课题),坚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积极探索“双主学堂”(学生为主体,学习为主线)的多样化校本实施模式,切实优化区域课堂教学的品质。
近年来,秦淮区各中学课堂教学改革总体要求,以推进“双主学堂”为抓手,强化学生、教师、学校三位一体,坚持区校联动、评估促动,逐步形成了符合课改要求、具有校本特色、凸显应用价值的新理念、新模式、新评价、新机制。
一、整体建构,科学规划课堂改革实施方案
一是整体规划课改方案。为确保有序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全区统一部署,精心顶层设计,研制下发了《秦淮区中学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指导意见》,明确了课堂教学改革总体任务、改革目标、改革内容以及实施路径。根据“双主学堂”建设的总体目标,厘清课堂改革中的难点和薄弱点;采取“分科实施、分类指导、分段推进、分步达标”的推进思路,科学谋划、整体设计了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明晰阶段改革目标,明确推进步骤和实施办法,确保课堂改革方案站位高、目标明、思想新、措施实,避免课堂改革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是因地制宜校本方案。各中学成立了高效课堂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根据《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指导意见》,制定了校本化的高效课堂改革实施方案,对教师进行了全面动员和专题培训,指导各教研组制定适应学科特点的高效课堂改革的推进方案。
三是着力凸显个性特色。比如:第二十七高级中学结合本校“适合教育”的教学理念,着力“关注每一个,关注这一个”,制定了《小班化生态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文枢初级中学则秉承“让你充分发展的办学理念”,追求“以人为本,教学合一”,进一步拓展了“双主”课堂内涵和外延,探索了校本化的改革方案。中华中学初中部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为主导、探究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形成了《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二、着眼特色,深入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是强化课改基本认识。秦淮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潘春雷指出,课堂教学改革的思想基础是教师教学观念和思想认识的改变。各中学通过校本研修来逐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采取了分期研修、分层研修、分段研修等多种形式,分阶段落实教师和管理人员的高效课堂教学研修,使其形成正确的课堂教学观;组织多样化的培训让教师对高效课堂特征以及实施的关键环节形成基本的认识;开展外出观摩、课例研讨、分组研讨等活动,增强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是引导教师主动参与。全区鼓励教师循序渐进地参与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活动,逐步优化自身课堂教学结构,切实提升适应于课堂教学改革发展需要的专业素质,实现了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落地生根、稳步推进。
三是彰显学校个性特色。秦淮区各中学以高效课堂教学原则为指导,建构了校本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将“双主学堂”不断引向深入。据第二十七初级中学校长孙后丽介绍,学校逐渐形成了“适合教育”的办学理念。将“适合教育”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形成了“5—20—20”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一节45分钟的课堂上,设置5分钟前置补偿性练习,20分钟左右的老师课堂教学,剩下的20分钟用于学生的自主训练与拓展探究。行知实验中学根据“先学后教、作业前移、小组合作、导练共进、依纲据本、教考一致”形成了“三基三学”多维课堂模式,即“基于学情、基于问题、基于达成”,“导学、自学、互学”,特色鲜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初级中学形成了符合生态课堂文化理念要求的“高效361课堂教学模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高级中学积极探索、累积经验,构建了“探究——引导——巩固——反思”课堂教学总模式。中华中学初中部提出了“创设情境、呈现目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展示提升、拓展总结”六环节24字课堂教学基本范式。南京市第十八中学总结提炼出了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六步教学法”。
三、聚焦品质,提炼升华课堂改革教学经验
一是聚焦主题,开展多样课改活动。秦淮区各中学通过系列的主题研讨、现场观摩等活动,促进高效课堂改革的经验交流,提高课改认识。全区分阶段地推介高效课堂改革的典型学校,采取课堂改革现场会、课堂改革管理论坛等形式,加大课堂结构多样化的研讨力度,促进全区中学的校际交流和相互学习。
二是突出品质,提炼校本特色经验。南京一中初中部聚焦课堂教学品质提升,确立以课堂学历案的编制与使用为抓手,让集体备课研讨和个人二次备课更有质、更有效。秦淮外国语学校着力于集体备课内涵、流程的优化,在如何创设善于合作校本研修氛围上,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实践。第三高级中学文昌初中实施了有差异的分层走班教学。郑和外国语学校则构建了“导、学、教、研、考、写”的校本研修模式并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反思、总结。钟英中学借助网络、巧用微课、智慧学习,主动开展多项教学实验,促进信息技术工具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第三高级中学通过两大信息化系统——极课大数据系统和“希沃”交互系统,不懈追求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完美融合。
三是评估推动,浓郁区域课改氛围。截至目前,秦淮区已开展了四届以“双主学堂”为形态的“秦淮好课堂”评选活动。通过校级评选、区级展示、网上评课、学科评审等环节,推动了课堂改革进一步深化。各学校把课堂教学改革校本化实践活动情况做成了H5微课程,并在全区教学校长群和教务主任QQ群里发布,相互借鉴与相互学习。教研员以学科一等奖教师的课例为资源,为全区教师提供“双主学堂”课堂教学经验的交流、学习和研讨。每次活动评选结束,秦淮区教育局都召开中学“秦淮好课堂评选”总结表彰大会,营造区域整体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浓郁氛围,有效推进了“双主学堂”课堂教学改革经验的学习与交流,切实带动了全区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持续深入发展。
秦淮区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深入,带来了课堂教学品质的提升,教与学方式的主动转型,全区整体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已连续7年获得南京市高中教学质量发展性评估区县一等奖,已两次获得南京市区县初中质量发展性评估优质均衡奖和改革创新奖。“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秦淮区将一如既往地走在课堂改革的路上,致力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从而为南京教育事业贡献一己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