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五唯”,新时代如何开展教育评价,海教思维论坛贡献这些智慧

编者按:11月26日,北京市海淀教科院与现代教育报社联合举办的海教思维论坛在海淀教科院举行。此次论坛主题为“科学教育评价引领新时代基础教育”,来自北京高校的专家学者、中小学校长、干部和教师约40人参加了此次活动。现场10位专家和校长分享了对教育评价的认识、理解和实践探索经验。本公众号将分三期刊发专家和校长的发言内容,本期首先刊发三位专家的精彩言论,以飨读者。
吴颖惠:用大数据为学生“画像”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吴颖惠)

教育评价是检验教育目标是否达成的一个重要手段,是现代教育活动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教育评价是否科学,直接影响教育活动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常常会导致教育活动向偏离教育目标的方向发展,进而也不能完成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

功利化的教育反映到教育评价上,就是“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现象。在新时代,要打破这“五唯”,必须建立起过程性评价、增值评价和科学的综合评价。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简称《总体方案》)要求“创新评价工具,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开展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

我们要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积极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不断完善综合素质评价。通过信息化等手段,探索学生、家长、教师以及社区等参与评价的有效方式,客观记录学生品行日常表现和突出表现……将其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

加强过程性评价,将参与劳动教育课程学习和实践情况纳入综合素质评价。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多元评价,将分数评估与综合表现评价相结合,课堂表现与学科测试相结合,日常成绩与关键考试相结合。

在评价方法上,注重实证性,注重教育过程观察,鼓励学校校长和其他管理者共同观察课堂;在评价结果的应用上,重视对学校的问责与改进,特别注重增值性评价,即在学校教育和学生学习成长的过程中,关注学校效能的改进与提高幅度、发展和变化倾向,以及学校所规定的发展目标的实现情况和学生成绩的提高情况,重视和强调学校质量的持续提高。

评价改革需要考虑目的、意义、价值、标准、方法、手段、结果、使用等一系列问题。其中核心是判断,对学生发展情况作出判断,无论是事实判断还是价值判断。当学生学习经历了一个阶段以后,教师的评价不仅是对学生过去学习的总结与判断,也会对学生未来的学习作出方向性、路径性、策略性引领。我们要将评价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涵盖学生素养提升的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把评价作为教育的内在动力,驱动教育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

“唯分数”“唯升学”的评价之所以受到诟病,最重要的原因是证据单一、片面、抽象。全息论认为,全息是局部通过自己与整体、现实通过自己与历史、个体通过自己与种类的对应、同构、共效,它包含着因而也反映着整体、历史、种类的完整信息。正因为如此,只要能够抓住事物足够多的反映全貌的关键信息,就能够作出全面、客观、科学的价值判断。

学生是具体的人,其成长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拘泥于某一个固定时空的静态评价难以准确评价学生,只有实施贯通学生发展全过程的动态评价,才可能更好地评价学生,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因此,需要强化过程评价,改进结果评价,探索增值评价,更加关注学生成长状态。

每一个具体的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其学习和发展的起点、过程和结果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评价必须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丰富性。学生立体评价坚持面向人人,并且把每一个学生当作立体的人,在全面评价的基础上关注个体的差异,并基于这种差异性强化因材施教,无疑是对人最深情的人文关怀。

未来,我们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数字社区,每一个现实中的学生都对应一个经过数据处理的“数字化学生”,每一个班级同样有一个对应的“数字化班级”,每一所学校也有一个对应的“数字化学校”。用户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的界面进入系统,按规范要求上传学生学习和成长情况数据,按权限可视化地了解某一个学生、某一个班级、某一所学校,或者某一个学生群体的学习和成长状况,获得相应的过程评价服务。

无论是数据采集、运行处理还是评价服务,都不是纯粹的技术问题,需要严密的组织体系、科学的制度规范、高效的运行机制来保障,确保数据安全。因此,我们希望以信息技术为工具,建立起第三方测评体系,进而提高教育评价的能力。可以根据教师政策、课程标准的变化,开发第三方教育评价产品,不断发展完善、发展和替换原有产品和服务,在教育市场中提升竞争力。学校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来实施评价。

学校也可以建立学生评价标准体系,研发学生智能评价工具。这种标准体系是素养型的,各级各类教育都需要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上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标准;也是分级型的,依据不同学生学习年段制定相应的全面发展标准,不同年段有不同的德智体美劳发展的要求;还可以是贯通型的,评价的标准体系贯穿大中小幼各个学段,一体设计,前后联通,系统培养。

评价最终是服务于学生发展,无论是试卷评价还是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方面的评价,都要致力于把握学生学习的历史、把握学生当下的学习状况,把握学生发展评价的结果、结论,把握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学习状况,把握如何改进和提升学生的学习策略。将这样的评价嵌入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全过程,无疑能够直接服务学生的学习,包括改进学习,选择课程、专业和学科,进行生涯规划等。

谢维和:了解学生是开展评价的基础

(清华大学原副校长谢维和)

教师对学生能够做出准确的评价,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切入点和关键的抓手是什么?一位好老师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学生。如果不了解学生,即使教师掌握再多的方法,也不可能对学生做出精准地适合学生、促进学生发展、反映学生品质和发展水平的评价。

评价一位好老师,还要评价他是否关注了学生;评价一所好的学校,要从学生真正成为老师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最后的关注点入手。家长对学校和老师最大的期望是什么?有时候并不是要求孩子一定要考多少分,而是希望老师能多关心孩子。

在了解孩子方面,我们最大的问题是什么,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述就是“我们看的多、听的少”。我们对学生做出的很多判断都是通过看、望的方式做出的。这种看的多、问的少、听的少的情形中基本上也都有自觉和不自觉的预设,认为孩子小,其所有特征都能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实际上,今天的孩子不是这样的,他们有很多想法,并不一定能通过外在的行为表现出来,教师必须去倾听,这是当前教育管理发生的非常重要的变化。

现在国际教育特别强调要了解孩子们的感受。孩子能够从内心出发和教师讲他的感受。这时候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比教师看得到的印象会更接近和反映这个孩子的情况。所以听的本事,我们教师要提高,怎么听也要学会技巧。

当前老师们在听取孩子内心想法方面所花费的时间是少之又少,老师对学生了解情况大多是看,很少是听的。

要让每一个年级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尤其是六年级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认真地写出对每个学生的评语。在将这个评语保留在档案的同时也将其交给学生的家长,让学生的家长把评语留给学生成长以后再看,看看小学和中学写的评语是不是符合他。这对老师是个非常大的压力,但是也是一种非常大的动力。

教师是否有这种信心呢?今天给学生写的评语,等学生长大以后再看。老师是否有信心,今天写的评语在20年以后能让学生看到后佩服这位老师。我们在这方面可以给老师很多指导、激励和帮助他们。这样我们的教育评价就能做的更精准,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落实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初衷。

张生:新时代呼唤新的评价体系

(教育测量与评价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张生)

当下,社会形态逐渐从物理世界向数字世界过渡,数字世界的核心生产力是数据和计算。社会的新基建是建立数字世界,教育的新基建同样是围绕数字世界开展研究和实践的。

教育评价最终是来给学生画像,一类是对物理世界本身的表现,还有一类是数字世界的表现。物联网技术把物理世界的内容表现在数字世界里。学生发展特征、心理品质等在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中有哪些变化,需要大量的研究。在这样的背景下,在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共存的时候,我们的育人方式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提出了以核心素养关键能力为代表的教育导向,关注于每个学科育人功能。因此,教育评价应随着这些变化而发生变化。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其中提到要改革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学校评价等,在评价方式上,则强调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

教育评价为什么非常重要,因为它是引领教育发展的重要指挥棒,具有导向、指导、诊断、激励等作用,但是现在评价核心素养越来越难,所以要研发新型的评价工具。原来我们强调数理化,强调对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强调科学主义和实用主义。然而现在强调核心素养的时候,则发现体育、美育对学生素养的提升影响很大,因此现在就要加强美育、体育、德育等等方面的工作。新时代新的评价体系需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大批有用的人才。

我们比较容易制定知识掌握评价标准,但不太容易制定素养评价标准,这是下一步要加强的。怎么利用大数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导向正确的育人观,还需要做大量的研究和试点。2018年7月24日,我国发布首份《中国义务教育质量检测报告》,如何运用这份报告,区域如何做,学校如何做,都需要从测评数据中挖掘规律。

分析这份报告,从学生负担的角度来看,从中可以看到四种类型的学生。第一种类型是低投高压型。这个类型的孩子学业成绩最差、各种品质较低,期望压力较高,但是给他们的减负绝对不是减时间,而是要增时间。对于这种类型的孩子,我们要做的是找到他的兴趣,让他获得成功的体验,我们要发挥学评融合。

第二种类型的孩子是低投低压型,他们学业成绩较低,各种品质较高,期望压力低。对于他们不需要减负,建议这一类型的孩子多投入一些学习时间提高成绩。

第三种类型是最应该减负的,属于高投高压型。这个类型的孩子学习成绩最好,各品质均低,期望压力最高。这个类型的孩子投入学习时间比较多,课外补课也很多,但是减不了,因为一减成绩就下降。这种类型代表的是全国大部分学生的状况。给这类孩子减负,则应该转结构,而不是简单地减时间,并且这类孩子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患抑郁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第四种类型是高投低压型,这类孩子学业成绩较好,各品质均好,期望压力中等。他们投入很大却没有负担感受,根源在于他们各种素养都很高。

当前每所学校都有这四种类型的学生,他们的客观投入和主观负担受到很多素养的影响。学习态度、学习意志力和师生关系在客观投入和主观负担之间起调节作用。

非学业学习品质是学生学业发展过程中的加速度,减轻学生心理负担的调节器,提升质量的核心。不同孩子的培养路径是不一样的,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发挥学评融合,发挥评价的高阶思维特性。

学生自我评价、修改完善,形成自我反思,对他人的评价则是心理理论的应用,是一次螺旋式上升的成长过程。在培养孩子“知己知彼”的过程中,我们对学生“知彼”的培养太少了。因此我们要基于互联网空间让学生进行互评,在评价别人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提升自己的素养。当前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学习强调同伴学习和社会化学习,强调同伴的作用。我们强调学生的进步,最重要的是保持孩子的好奇心。

我们需要抓住学生品质提升的关键,创建育人环境,转变消费知识的教学为创造生成的教学过程,这是提升教师育人能力的核心。而提高教师育人能力则是做好学评融合的关键。我们要提升老师基于学习空间构建学习情景的能力、提升教师评价的能力、提高教师的命题能力、提高教师思维的能力。教师们在注重分数的同时,进一步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和能力的发展。

此外,还需要强调的是,家长要树立科学学习观,培养孩子的执着坚毅、学会学习、与人相处等素养比牺牲学生的心理健康获得短时的成绩更重要。

(以上文章有删改)

欢迎您在下方发表感想或给作者留言哦~

来源:海教思维论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