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先生 | 中國人的“武德”,全在這四個字

所謂武者

止戈為“武”

     武是什麼道理?戈是武器,止戈為“武”。所以真正武功到了家,世界是太平的,這是中國文化的軍事哲學思想,武的目的是使世界上沒有戰爭,永遠過著太平的日子。因此中國功夫,所謂少林、武當,工夫學得最高的人,看起來好像一點工夫都沒有。

     過去我們練武功有幾個戒條,第一不打出家人,第二不打叫花子,第三不打老年人,第四不打女人。什麼原因啊?尊重社會上這些人,尤其尊重老太太,尊重出家人,尊重討飯的。因為人已經到了討飯的地步,你受他一點氣也沒有關係,他們是可憐人嘛!另一個原因是,這些人不出手則已,算不定一出手武功是天下最高的,所以動不得手。古代有個老太太專門練筷子,那個筷子一出去,被擊中的非死不可。古代還有些纏小腳的老太太,走起路來搖搖擺擺,腰啊、屁股都在扭,她的工夫就在屁股上,你一碰,她的屁股一甩,不曉得幾丈遠就出去了,因此也不敢隨便打。

所以武功雖學到了家,因為這些戒條,武功等於沒有用,手不能動嘛!因此學武功的人,指甲都留長了,要打人時看到長指甲,就不打了。學武的人戴上戒指,也就表示不打了。武功再高,人家打死你也不還手,當然他也不會被人家打死。

——《列子臆說》

     中國人是永遠愛好和平的,在什麼地方證明呢?就在中文的這個“武”字。什麼叫“武”?從三千年以前中國人解釋,“止戈”為武,戈是武器,止是停止。但是人類如何才能永遠停止打仗?只有以武器來阻止武器,才不打仗。

所以中國文化幾千年,始終不肯去征服別人,只有抵抗侵略。這個“武”字是“止”和“戈”二字合併,意思是停止戰爭。

所以中國的武功,由體能的活動、身體的瑜珈,變成武功,變成少林拳、太極拳等等。中國真正武的方面,由身體的武功變成氣功,就是練“安那般那”;然後變成內功,就是打坐,靜坐的內養;然後變成道功;最後是禪功。

——《南懷瑾與彼得·聖吉》

武術的最高處

     武功裡有沒有不動心呢?有。現在我們覺得很有意思,方才也提到過,打拳啊、練武啊,叫國術。中國過去不用這個名稱,什麼“國術”、“國技”的,是民國初年以來受西方文化影響才改用的名稱。古代對於文章寫得好、武功練得好,稱文藝、武藝,意思是好到了藝術的境界。

我們看古代的書,說“武藝高強”,不說“武功高強”,更沒有說“武術高強”的。雖說只是用字的不同,但用字涉及一個國家文化思想的背景。所以武功到了最高處,同文學一樣,進入了藝術的境界。過去的武藝也的確先要修養到不動心。

——《孟子與公孫醜》

南師:學密宗有個法門,現在在西藏已經沒有了,叫“力大手印”,可以練武功就大徹大悟而成就了。這是抗戰以前,現在我一講就是六七十年前,當年相傳,有位學者修力大手印,在上海的,我沒有見到過。他走馬路的時候,正好兩個車子對面過來,刹不住車,他正好在中間,他手隨便這麼一分,無意的,兩個車子停住了,他就過去了。這是力大手印啊!你講到這個地方很重要,所以真正練武術到最高處,同得定的境界是差不多的,和初步得定都一樣。你講的差不多有些像了,你很了不起,再說下去。

僧丁:在沒有參禪以前,對武術理解不一樣,因為對武術的理解,在剛開始時,知解上的東西多一些,後來通過參禪以後,對武術的理解比較深一些。

南師:對。

僧丁:這個武術同參禪一樣,它有個階段的。剛剛學動作時有個基本功,基本動作的認識,同參禪是一樣的。所以我現在大膽地跟大家講。

南師:儘管放開講,我可以貢獻你啊,練武功到了最後跟學佛一點都沒有差別了。

僧丁:後來中間有個問題,這個參禪同練武術一樣的,動作練了以後,就發現有一個毛病,人呢,畫一個圈子,被這個圈子套住出不來。練了這個拳,有了這個動作,就是這個動作組合成以後,再沒法離開這個動作。離開動作就沒有辦法了,心陷在動作,解脫不出來。第二、我個人的心得,練拳要參透動作的根源在什麼地方,把這個根源弄透。第三、就是說,要忘形,得意才能忘形。把真意明白了,然後才能忘形,再回到心意上。回到心意以後,就是心靈通過肢體語言的一種抒發。這是我通過參禪以後,對拳有這麼一個淺薄的認識。我現在練拳,好像是給同學寫封信一樣,給好的朋友打個電話,談個心,是這個感覺。

南師:這個很不淺薄,很好。你儘管說下去。

僧丁:慚愧慚愧。其他的寺院,很多人認為練武就是練武,參禪就是參禪。少林寺主張禪拳合一嘛,現在就是說,通過參禪,覺得參禪就是練武術,我通過練武術以後,我感覺禪和武術,在根本上可能是一回事,從表現形式上、接引的方面可能是兩回事。

——《答問青壯年參禪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