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财经一个叫“Dreamwriter”的机器人,一分钟撸完一篇新闻稿,这则消息让今天的记者们很是受伤。老记们追问,难道我们要下岗了?对此,腾讯今天下午通过官方公号就此回应称,不会抢记者们的饭碗。
腾讯财经在上午针对公布的CPI数据,通过机器人生成了一篇新闻稿,并在稿子的最后注明,本条稿件是腾讯财经开发的自动化新闻写作机器人,根据算法在第一时间自动生成稿件,瞬时输出分析和研判,一分钟内将重要资讯和解读送达用户。
事实上,机器人写稿在国外媒体机构比如《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Blossom等早已广泛应用。比如2014年3月17日,美国洛杉矶发生4.4级地震,《洛杉矶时报》成为最快报道这一突发事件的媒体,从撰写到发布仅用3分钟。据媒体事后报道,这条新闻就是由《洛杉矶时报》编辑部机器人写作和发布的。事实上,无论腾讯是否随后否认机器人不会抢记者饭碗,以及是否其他媒介机构也引进机器人写稿,记者们完全不用太担心机器人的替代作用。有业内人士表示,机器人再怎么智能,也是通过人的编程实现的,机器人所替代的工作,不过是一些能用模板、数据来替代的短平快的稿件。真正个性化的写作,比如深度报道、调查报道、人物报道等,机器人不可能替代记者的主导作用。腾讯自己也回应称,“我们更希望Dreamwriter能够解放记者,让记者从事更具挑战和智慧的工作。”这也就是说,之前这些稿件本身的技术含量就不高,被机器人或其他替代,本身对记者也是一件好事。解放记者、去做更有价值的内容,国外许多媒体机构已经这么干了。因此,除去腾讯,国内媒体如果也进行效仿,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这样看似一些岗位的员工,的确是没饭碗了,但对提升整体媒体的业务水平,从长远来看一定是件好事。不过,腾讯“不会抢记者饭碗”的回复,虽然打消了一些疑虑,但新的问题又来了。机器人写稿算是原创稿吗?很显然,机器人写稿,不是像记者那样通过采访获取的素材,然后写成稿件。主要是通过现有数据、资料,快速搜集加工编制而成。腾讯称,诸如公司财报、信贷等这样的消息稿,每天要生产百篇。因此,从现有的生成模式来看,机器人写稿算不上真正意义的原创,充其量也就是个整合稿。这样说来,记者的价值,永远不可能被机器替代。能替代的,是那种千篇一律、含金量不高的工作。事实上,这样的工作,在其他行业,早已被机器人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