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陈氏中医外科学术流派:丹药外用有奇效 内外兼治重气血
“这是白降丹,主要用于拔毒祛腐肉,这是红升丹,可以促进生肌长肉。”在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的福州陈氏中医外科学术流派工作室里,流派传承人陈伯仪手拿装有白色药粉和红色药粉的两个药瓶,向记者逐一介绍着。
丹药,通常指由金石矿物炼制形成的一种粉末制剂,是中医外科治疗疾病的一大法宝。
在工作室的陈列架上,烧得已经褪色的炼丹器具,仿佛在向世人昭示着丹药在缺医少药年代里的神奇疗效。
照片墙上,泛黄的黑白照片则讲述着这一学术流派的历史渊源。
特色丹药治疗扬名省内外
提起陈鳌石,很多老福州人并不陌生。作为福州陈氏中医外科学术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早年间,陈老就以其精湛的医术扬名于八闽大地。尽管现在他已88岁高龄,依旧有病人登门求医。
出身于儒医世家
陈鳌石出身于儒医世家,其外祖父赵飞翰在辛亥革命爆发后南下回到福州,隐居家乡开始行医为生。其父亲陈耕园先生从一名道士处学得治疗中医外科疾病的医术和炼丹术,在福州仓山一带悬壶济世,主要治疗中医外科疾病,并常使用丹药治病,每获奇效。
13岁开随外祖父、父亲学习
陈鳌石13岁开始随其外祖父赵飞翰学习中医基础知识和中医内科,并向其父亲陈耕园学习中医外科医术和炼丹术。
1956年,陈鳌石毕业于福建中医进修学校。
1958年开始在福建中医学院任教,其后担任中医外科教研室主任。上世纪80年代福建中医学院开办国医堂门诊部,陈鳌石设立了中医外科门诊。
为了方便丹药的推广使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陈鳌石还在福州屏山制药厂建立炼丹房炼丹,并将祖传炼丹技艺加以改进。将所炼丹药,用于治疗中医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在那个年代,采用丹药治疗肛门瘘管、脱疽、肿瘤破溃等疾病,具有简、易、便、廉的特点。由于疗效出众,一些外省患者都来闽求医,他甚至还被邀请到上海、香港等地会诊病人。
“印象很深的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上海有位将军弹片遗留在体内多年,后反复手术伤口不愈,邀请父亲会诊。父亲让他外涂丹药加内服中药治疗,仅治疗几次,伤口便痊愈。”陈老的长子陈伯仪说,“当时国内虽有不少中医外科都使用白降丹和升红丹,唯父亲炼制的丹药患者使用过程中痛苦少、效果好,在国内备受赞誉。”
尽管炼丹术流传千百年,但有关炼丹的专著几近空白。为弥补这一缺憾,陈鳌石将家传的炼丹术整理编写成《炼丹术》一书,弥补了国内全面传授炼丹教材的空白。1987年,《炼丹术》获得福建省中医药优秀图书三等奖。
注重内外兼治、调理气血
为了能将陈氏中医外科医术更好地传承发扬,2017年,陈鳌石带领传承人们,成立了陈氏中医外科工作室。
因自小兼修中医内外科,陈老在治疗中医外科疾病时特别注重内治和外治相结合,强调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作为工作室负责人、流派传承人之一,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的林颖副主任医师由于有内科和外科的三十余年工作经验,因此时常将陈老的学术思想融会贯通,运用在临床中。
“很多人认为治皮肤病就是涂涂抹抹,但依照陈老的思想,光外用还不够。这好比要让锅中烧开的水停止沸腾,可以扬汤止沸,可往锅中加冷水迅速冷却,也可以釜底抽薪,让水停止沸腾,但更好的方法就是双管齐下。治病亦是如此,比如治疗痤疮,外用药涂抹的同时,用内调药物治疗引发痤疮的内在病因,内外兼治方可减少痤疮反复发作。”
陈老治病还特别注重调气血,他将陈氏中医外科学术流派核心思想归结为九个字:重气血、宜辨证、予加减。因此,面对体弱的皮肤病患者时,林颖并不仅仅用凉药,而是先调节患者气血,提升正气,保护脾胃。
由于在治疗痤疮、荨麻疹、带状疱疹等皮肤病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前来求诊的患者遍布各地,甚至一些痤疮患者治愈后,还将受同样问题困扰的亲朋好友“组团”带来看诊。
结合各自临床经验多方发展
经过近一个世纪的锤炼,从医已近70年的陈鳌石将其医术和炼丹术尽传其主要传承人陈伯仪、陈仲伟、吴童、林颖、季炳武及门下其他弟子,让福州陈氏中医外科流派的队伍得以壮大,目前已传承五代。
这些传承人在继承陈氏外科流派学术精华的同时,结合各自临床经验,多方发展。
因自小耳濡目染,如今陈伯仪和弟弟陈仲伟都选择了与父亲一样的行医之路。尽管医疗水平的提升让丹药在临床中运用逐渐减少,但仍有不少疑难重症患者慕名来到国医堂寻求丹药治疗。
2019 年,陈氏中医外科流派的丹药制作技艺被列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医药的一项瑰宝,陈仲伟等传承人在传承技术的同时,也在为创新炼丹术做着努力。
“炼制丹药的成分毕竟有些具有毒性,对剂量要求十分严格。因此我们申请了课题,对丹药的物质成分进行深入研究,弄清每种成分的作用,以便更精确地掌握剂量配比。”陈仲伟说。
此外,陈仲伟还带领下一代传承人对白降丹、红升丹与不同药物的配伍展开研究,研发有效治疗中医外科的不同制剂产品。
当然,还有许多传承人或在临床深耕陈老的学术思想,或在教书育人、临床看诊的同时,从事陈老医案的整理归类。
“我们希望不断培养出更多的学生,未来能像蒲公英种子一样,将这个流派的学术思想传播到各地,发扬光大,让更多患者从中获益,为福建中医药和中医外科发展建设作出新的贡献。”林颖说。
来源:福建卫生报·新福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