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家言说 | 卞之琳:翻译对于中国现代诗的功过——五四运动70年的一个侧面

爱世界,爱文学,爱《世界文学》

卞之琳

翻译对于中国现代诗的功过

——五四运动70年的一个侧面

卞之琳

五四新文学运动一开始,外国诗翻译对于中国现代诗(新诗)创作既立有大功也该记小过。胡适用现代白话把一首英语诗译得像样,开了“‘新诗’成立的纪元”。但紧接着,部分由于一般译诗钻新诗尚未定型的空子,不顾原诗的真面目,用白话随意处理,反过来影响新诗创作,引出了不少分行散文。郭沫若以他的初期诗创作基本上完成了“尝试”集群开道的突破旧诗框架的任务,初步树立了中国白话自由诗的像样体例。但他随后译西方古典诗,稍一注意音韵,要译得“像诗”,结果,却与胡适本人不谋而合,开了半自由半格律体的先河,只是他反而从文言旧诗袭取了更多的滥调,连同陈旧的词藻。这样,民族化变庸俗化,这个“像诗”架势一朝成为流行模式,就为概念化、浮泛化倾向大开了方便之门。居然成为新诗“正宗”,与另一极端一一经过翻译照搬过来的现代西方藉不拘形式之名、行玩弄形式之实的形式主义的炫奇模式,在今日中国大陆诗坛分占统治地位。

早在20年代中期,以闻一多为首,一些诗人,开始认识了应从说话的自然节奏提炼新诗格律,在结合翻译的创件实践中,初步得出了以音组取代单音节(汉文单字)作为建行节奏单位的办法。随后此道在译诗、写诗互相推动下,日渐成熟,如今开始顶住了滥调与洋腔——正统与反正统一一各走极端的两面夹攻,终于有所抬头,不少有识者提供了像原诗的译诗,因此评论界出现了“译诗像原诗”的提法,言之成理。但是这个建行道理还有待普及才能在共同认识下,使作、译终于脱出以“方块”自囿的泥淖或以避嘲为“方块诗”而误入不顾节奏(整齐或突兀)的迷津。

也早在20年代中期就出现了另一个分支态势:李金发,正以其在语言上对中西、文白都欠通的缺陷而闯出了中国诗现代化的另一条别径。他最先从法国引进了象征派诗,动摇了19世纪西方浪漫派诗一直影响中国新诗的垄断局面,立了一功;他却往往牛头不对马嘴来译诗,影响了自己也多半不知所云而写诗,虽一时还不成气候,似乎倒多少得今日一度“崛起”的所谓“朦胧诗”风气之先。无可否认,戴望舒也由于李金发拙劣引进的启蒙,才开始和法国象征派诗、后期象征派诗首先挂钩,因为他的中、法文造诣远高于李,后来居上,以作以译为中国诗现代化真正开了路。可惜他盛年病故,未能完成他写诗译诗的同一个探索过程,即半格律体→纯正自由体→半自由体→严谨格律体这一个曲折历程,而进一步更好以诗作为艺术工具而生产更有意义也更具艺术价值的新诗,为民族与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外国诗翻译在中国新文学运动一开始,就对中国新诗的产生与健康成长或倒退与误入歧路都发生了影响,对日后新诗的两极分化、三番转折起正负作用直至今日。事实上,今日我们的新诗繁荣实伏总危机的隐患。诗界形势,如不妨照时下风气,信口开河说话,那么可以说:一方面进一步僵化,一方面进一步异化,大家自吹互捧,为前所未有。而少有人扪心自问:新诗本身在今日中国真正能受一般有相当文化水平的读者由衷喜爱(像喜爱古典旧诗一样)吗,真正名符其实而挺立(被由衷公认)为中国现代诗的主体吗?为解除这种杞忧,译诗工作负有一定责任,因为它既能误导创作以断送新诗的前途,也能恰当提供借鉴以促进新诗的正常发展。

《世界文学》译家档案别册(卞之琳)
原载于《世界文学》1989年第3期

附:英国十七、八世纪讽刺诗三首  卞之琳译

01

梓姆理

约翰·德莱顿作

一个这样的多面手,多到他似乎

不只是一个人,而是人类的缩图。

意见总是要坚持,可总是荒谬;

开头什么都要做,什么也不长久;

从月圆到月缺还不过转了一遭,

他做了药剂师、胡琴手、政治家和丑角,

回头就搞女人,涂鸦,凑韵,酗酒,

外加一万种想想就死掉的怪念头。

有福的疯子,他可以把每一刻时光

都用来想望或享受新鲜的花样!

经常的课题在他是谩骂和称赞;

两方面都显出他总是走极端;

那么样过分的激烈,过分的客气

每个人他看来总不外是魔鬼或上帝。

浪费钱财的本领就数他最高:

什么他都给报酬,就不给功劳。

给小丑骗光了,他总是发觉得太晚;

他得到了开心,人家得到了他田产。

闹笑话出了朝,他又组织政党

来安慰自己,可从来做不到首长;

因为,不管他怎样,办事的权柄

都落在阿伯沙隆和阿基托弗尔掌心;

所以只是心里坏,手里没办法,

他不离党派,党派可不爱理他……

02

海姆普敦宫

亚力山大·蒲伯作

永远戴花的那些草地近傍,

泰晤士炫耀它那些楼台的地方,

耸立着一座大厦,威风凛凛,

就从近在咫尺的海姆普敦取了名。

英国的政治家在这里往往预先

注定了国外垮暴君,国内倒女仙;

伟大的安娜!三邦臣服的陛下

你有时在这里听政——有时喝茶。

多少英雄和美人在这里相聚,

品尝一会儿宫廷生活的乐趣;

他们在漫谈里每分钟都大受实惠,

谁开跳舞会,或者谁上次拜访谁;

有一位称道不列颠女王的光荣,

有一位描摹一座印度的屏风;

另一位解释动作、脸容和眼睛;

一句话出来,一个名声就凋零。

鼻烟、扇子,到谈话空隙里点缀,

外加笑、歌唱、送秋波,诸如此类。

03

势利

萨缪尔·约翰孙作

报刊人都为鹊起的名声撒谎,

献书人趋附兴隆的钱财去捧场,

哪一个房间挂了地方的大台柱,

哪一个房间就有画像给撵出,

送厨房去熏烟或者送拍卖场卖掉,

把一付金框子留给了更好的面貌;

现在我们不再从一纹一线

认出来英明的身价、圣明的慈善;

别扭的相貌证明了活该倒台;

深恶痛绝它,解除了墙壁的愤慨。

原载于《世界文学》1982年第4期

(0)

相关推荐

  • 高一语文导学案《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高一语文导学案课题<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型新授编号学习目标1.咀嚼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象.2.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否定旧的社会现实.摆脱旧的思想束缚.张扬个性.追求解放的强烈愿望,以及诗中 ...

  • 【诗学探讨】枣红马:我提出“深度意象时代”的三个理由

    枣红马:本名李传申,曾用名释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诗歌学会副会长.商丘市作家协会主席.出版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杂文概观>.<深邃的世界>等四部,长篇小说<举起火把&g ...

  • 技艺的历史性——论新诗开端处的闻一多

    关键词:闻一多 郭沫若 白话诗 关于新诗开端或起点的问题,今天看来依然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因为开端并非是一个单纯的时间性概念,而是一个含义复杂的历史性概念.这就是说,对开端的确认,是从其所造成的结果而 ...

  • 周瓒:以精卫之名

      诗歌翻译之不同于其他诸如叙事类.公文类及科学文献类的翻译,主要在于诗歌文体的殊异.诗歌的表现力极端依赖于它的声音总体性,不惟以韵律为外部形式特点的古典诗歌,以散文化的言语呈现的新诗或现代诗更是如此 ...

  • 诗歌理论专栏

    "现代派"诗歌与欧美象征主义 文/蓝棣之 从新诗(与旧体诗例如五.七言律体相区别)流派群落的角度考察,20世纪30年代和80年代是两个繁荣时期,在这两个时期,新诗刊物和新诗流派群落 ...

  • 译史||卞之琳:翻译对于中国现代诗的功过——五四运动70年的一个侧面

    本文来源:<世界文学>1982年第4期 转自:世界文学WorldLiterature 翻译教学与研究 语言塑造世界,翻译再现人文,语言绽放人性,翻译重塑文明. 13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卞之 ...

  • 众家言说|格非:我读《玫瑰之名》

    爱世界,爱文学,爱<世界文学> 我读<玫瑰之名> 格非 去年冬天,我在法国南部的索拉日修道院呆了一个多月.这座矗立在半山腰上的修道院属于圣方济各修会,地点已靠近了意大利北部(我 ...

  • 众家言说 | 沈大力:《国际歌》——欧仁•鲍狄埃的不朽诗篇

    爱世界,爱文学,爱<世界文学> <国际歌>(英法双语字幕) 国际歌 --欧仁·鲍狄埃的不朽诗篇 沈大力 天地翻覆,阶级斗争的风暴迅疾地吹卷了人类社会的日历,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 ...

  • 分享卞之琳的9首经典诗

    来源:网络,未知:如涉及版权请告知,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

  • 卞大琳老师投稿《诗百家》诗十八首

    -请扫码关注- 诗人思归平台欢迎您 投稿微信号: CZJ690430 喜 讯 喜 讯 <草根诗人>已新鲜出炉,正在快递中,不日将抵达贵处,请文友注意查收! 另:<诗百家>一书征 ...

  • 黄自元的笔足以撬动整个书坛,博采众家之长,而自成一家,真书法

    书者介绍 黄自元(1837--1918),字敬舆,号澹叟,湖南安化县龙塘乡人,清末书法家,实业家.生于道光十七年(1837),清同治六年(1867)举于乡,次年殿试列第二(榜眼),授翰林院编修.曾任顺 ...

  • 「众家集评」杨逸明 亲情友情爱情诗词八首

    当代诗词百首点评 亲情友情爱情卷(连载十四) 评家简介 杨逸明,1948年8月生于上海.曾为中华诗词学会第二届.第三届副会长.<中国诗词年鉴>副主编.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云帆诗友会顾问,全球 ...

  • 诗歌 | 卞之琳《航海》:多思者想起了家乡的一夜长途

    廖伟棠 诗意:关于新诗的三十种注脚 诗歌 | 卞之琳<航海>:多思者想起了家乡的一夜长途 诗歌 | 卞之琳<航海>:多思者想起了家乡的一夜长途 00:00 02:12 当前音频 ...

  • 众家评说黄宾虹,你怎么看?

    黄宾虹生前屡遭现代艺坛的冷遇,逝世后人们对其又毁誉褒贬不一.而一切则源于他毕生追求的"法",与看不懂的"黑".吴冠中在接受有关访问时曾直言,"黄宾虹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