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讲义】结合范诗银先生文章,解读《中华通韵》
杨衍忠
诗是文学之祖,艺术之根。是一种阐述心灵、言情明志的文学体裁。需要诗人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及丰富的意象,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要求,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及丰富的意象,表现的是内在美。而音节、声调和韵律等,表现其程式上的美。无韵不成诗。韵的本意指和谐的声音,韵的本意是舒服。比如韵律,感觉舒服的声音;笔韵,感觉舒服的字形,感觉舒服的字画,称作神韵。如此等等。久而久之,韵成为了一种境界,进一步成为了一种道。韵之于诗,如人之五官,一样不少,和谐搭配,方成其美。
今天,咱们结合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范诗银先生《关于“中华通韵”》一文,了解一下“中华通韵”及其它诗韵的有关知识。
(以下仿宋字体段落为引用范诗银先生原文)
(一)有关旧韵、新韵和中华通韵的起源与意义
范诗银先生该文题目是:关于《中华通韵》
《中华通韵》是中华诗词学会受教育部委托制定的。经过两年多的研究论证,确定了《中华通韵》16韵方案。这16个韵部,是依据汉语拼音韵母表来的,也就是横着数的3个韵母确定为3个韵部,竖着数的12个韵母确定为12个韵部,又从韵母表的说明里提出“er”作为一个韵部,形成了《中华通韵》16韵。现在处于结项鉴定后的试验阶段,也就是20所学校的教学试验,全国诗词作者依照《中华通韵》创作诗歌的试验。
《中华通韵》是中华诗词学会受教育部委托制定的,说明它是代表国家层面的,是合法的。
有时间有兴趣的诗友,可以研究《中华通韵》16部的原理,以便于牢固掌握有关知识。没时间的诗友,只要严格遵循中华通韵表去创作诗词作品就是了。
一、《中华通韵》是从历史韵书进化来的新韵书。商周时期的“雅音” ,孔子讲学的“雅言”,汉时用的“通语”,其名称还能在一些文献里读到,内容已无从考证了。比较普遍的看法是南北朝以前,诗歌创作的用韵是约定俗成的,尚无成型的韵书。
由此可见,在中国历史上,韵由来已久,且一直都有所遵循,无论是韵书还是约定俗成。
隋唐时期,诗成为开科取士的重要内容,韵书就成了作诗的必备工具。于是,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年)颁发了颜之推、陆法言起草的《切韵》193韵,同音字归在一起,以反切注音。唐仪凤二年(677年)长孙纳言注解《切韵》,玄宗开元二十年(732年)颁行了孙愐在《切韵》基础上增修的《唐韵》195韵。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赐名颁行《大宋重修广韵》206韵,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年)颁行《礼部韵略》 (或称集韵)206韵,南宋理宗淳祐十二年(1252年)距靖康二年(1127年)125年,金朝河东南路绛州平水乡人刘渊编著的平水韵《壬子新刊礼部韵略》106韵推出。元泰定元年(1324年)秋周德清写成北曲曲韵专著《中原音韵》19韵,最主要的是入派三声,取消了入声字。明太祖洪武八年(1375年)颁行了宋濂等人编成的《洪武正韵》76韵。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陈廷敬等奉敕编成《佩文韵府》106韵,“佩文”是康熙的书斋名,这部韵书其实是平水韵的翻版。道光元年(1821年)戈载编成《词林正韵》19韵。1941年,国民政府教育部颁行了《中华新韵》18韵。1965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部以此为蓝本,以《诗韵新编》为名予以多次刊印。1975年广西人民出版社推出《现代诗韵》13部,与有韵无书的《十三辙》分韵相同。2002年中华诗词学会推出新疆师范大学教授星汉主编的《中华今韵》15韵,2004年推出赵京战执笔的《中华新韵》 14韵。近年,湖北编辑出版了《诗词通韵》 13部21韵,盖国良编印了《中华韵典》20韵。
《切韵》是目前确定的中国最早的韵书,作者是隋朝的陆法言。以反切注音,大概就是用两个字为一个字注音。我们所说的“平水韵”,韵书名叫做《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是南宋时期(金朝)河东南路绛州平水乡人刘渊编著的,106部。此后,从元朝到中华民国,历代都有韵书,但作为诗韵,“平水韵”独领风骚,成为历代的官方用韵。《词林正韵》也是清人在平水韵的基础上归纳而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没有自己国家层面上的韵书。目前我们使用的各种版本的“中华新韵”,都是在民国时期《中华新韵》的基础上增改而来的,且都是局部作为,不能代表国家,不具备国家层面的权威性。
分析以上情况有三点启示:一是隋开国20年,唐开国59年和114年,宋开国77年,元开国53年,明开国8年,清开国75年,分别确定了本朝的韵书。新中国成立快70年了,应该有一部由国家部门颁发的具有权威性的新韵书,这也是诗词界的愿望。二是在韵书分部上走着由多到少的路子。三是知古建新,在全面分析历代韵书和现行韵书的基础上,依据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的语言体系:普通话、规范汉字和汉语拼音方案,制定一部新韵书,继承中华民族音韵传统,与新中国新的语言体系相适应。四是新旧并行,制定新韵书的目的不是取代旧韵书,而是将新韵的使用规范化,服务广大群众学习和创作诗词等韵文的需求,繁荣发展中华诗词事业,促进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弘扬传播。
新中国成立近七十年,语言体系已经有了很大变化,推广普通话是国家的基本国策,校园里的孩子们写诗填词,需要适应他们的音韵。于是,中国需要一部统一的权威性的韵书。同时强调了,制定新韵书不是要取代旧韵书。只是为了将新韵的使用规范化,使人们有规可循。
二、 《中华通韵》制定的主要依据。首先是有法可依。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当代诗词的声韵应该是普通话声韵,对此,诗词界有着比较广泛的认识。《中华通韵》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为依据,其韵部划分和各韵部韵字内容,应服从《汉语拼音方案》的法律地位。《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和颁发,无疑是我国文字工作具有革命性的创举。60多年来,我国由文盲大国变为文化大国,由南北不同音而凭借汉语拼音注音的普通话走遍天下,特别是汉语拼音输入法使汉字开始走向国外融入世界。汉语拼音,已是我们生活中须臾不可或缺的文化工具,已是当下不少诗人用新韵创作诗歌的自然依据。二是有理可依。这个理,就是研究制定汉语普通话韵的标准,就是以标准普通话读音即《新华字典》注音为读音所依据的音韵学的相关理论,以及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作为韵部划分标准的音韵学的相关理论。简而言之,《汉语拼音方案》所具有的音韵学理依据,也就是《中华通韵》的音韵学理依据。三是有实践经验可依。中华诗词学会成立31年了,现有的3万多名个人会员中包括社会各阶层各行业人员,260个团体会员中包括所有的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地区诗词学会,团结在中华诗词学会周围的上百万诗友,每年创作难以计数的诗词,积累了大量的创作包括用韵的经验。这些经验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对现行韵书的认知与使用经验,一方面对推行新韵近二十年的实际经验。
制定中华通韵合理合法,也合乎社会需求。使习惯于用新韵写作的诗人有了更可靠地遵循依据。中华通韵依据的是《汉语拼音方案》,与我们推广普及广泛使用的普通话完全一致,是科学的。官方语言是普通话,只要识字就能找到它的韵,不难。再者,目前已经有一大批诗人在使用新韵,他们在目前所使用的新韵的基础上去关注通韵,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因此,推广使用中华通韵是可行的。
三、《中华通韵》实行后的用韵原则。概要说来就是中华诗词学会一直倡导的八个字:倡今知古,新旧并行。所谓“通”,通各类韵文体裁,通古今韵脉。所谓“今”,普通话的汉语拼音注音。汉语拼音相对于传统的直音、读若、反切注音法来讲,无疑是具有革命性的举措。前三种注音方法交叉存在,拼音法实行以后,前三种就自然而然地不被采用了。所谓“旧”,即作诗依《平水韵》,填词依《词林正韵》,作曲依《中原音韵》。《中华通韵》颁行以后,这些韵书还照样存在。在教学上,《中华通韵》与汉语拼音教学衔接融合没有问题,只是多了一部分内容。在创作上,是用《中华通韵》还是用目前正在使用的某种韵书,全凭诗词创作者自愿。我的观点是,对一般诗词爱好者,习惯或愿意用什么韵就用什么韵,尊重个人选择。对诗词工作者,包括诗词教育者、诗词评论者,用新韵的应学习旧韵,称之为从新韵进去从旧韵出来;用旧韵的应学习新韵,称之为从旧韵进去从新韵出来。新旧韵贯通了,在工作指导和创作实践中,也就有了更多的主动权。
直音、读若与反切都是古代的注音方法。直音,指用同音字为某字注音。读若,即读如,“读如某同”的意思。汉语拼音注音以其革命性和科学性取代了其它各种注音方法。除台湾等少数地方,全球十几亿华人,中国大陆就13亿多。因此,汉语拼音注音是目前最方便最实用最广泛的汉语注音方法。也因此,传承弘扬中华诗词文化,“倡今”非常必要。放弃使用前几种注音方法,坚持使用汉语拼音注音,提倡使用中华通韵,也不是让大家直接抛弃“旧韵”。而是提倡“知古”,因为不知古,难以读懂先贤经典;不知古,难以传承诗词文化。而没有传承,就难以发展。《中华通韵》实行后,旧韵,即“作诗依《平水韵》,填词依《词林正韵》,作曲依《中原音韵》”,依然存在并照常使用。新旧韵并存,作者愿意使用什么就使用什么。
事实上,我个人平时也是这么做的。我开始使用的新韵,后来根据需要又学习使用了平水韵。现在,我两种韵都会使用,都常使用。我会在某字避不开新旧韵冲突时,果断的整首诗选择使用新韵或者旧韵。例如:
七律·小年遐想(新韵)
桃源笠叟
隐听谁唱小年歌,祭酒三樽送灶爷。
欲踏九霄云海浪,请乘四号月球车。
更期来日通高铁,自赋梦吟圆大柯。
宇宙逍遥千万里,一如城际不为赊。
这首诗我本想用平水韵来写的,但因为我需要用“柯”来呼应遐想中的梦,而柯字与“车”、“赊”等不在一个韵部(歌字在第一句,可用邻韵),所以我果断使用了新韵。
使用平水韵有使用平水韵的便利,比如我的“才过新年方雨水,已闻惊蛰动诗声”,“蛰”字在新韵是平声字,这首诗它所处的位置应该用仄声字。如果整首诗用新韵写,蛰字在此处就出律了,而我是用平水韵写的,“蛰”字在此完全合适。
使用新韵有使用新韵的便利,比如我在步韵宋昭斌老师的诗中,有一句“旧楼新厦看衰兴,一部电梯说富穷”,“说”字在平水韵是仄声字,这首诗如果用平水韵写,“一部电梯说富穷”就孤平了。
所以说,平时写新韵的,应该了解并学写平水韵;平时写平水韵的应该了解并学写新韵。两种韵并重,两种韵都会用等于多了一种技能,多了一条路子。
我个人非常赞同范诗银会长的观点:对一般诗词爱好者,习惯或愿意用什么韵就用什么韵,尊重个人选择。对诗词工作者,包括诗词教育者、诗词评论者,用新韵的应学习旧韵,称之为从新韵进去从旧韵出来;用旧韵的应学习新韵,称之为从旧韵进去从新韵出来。新旧韵贯通了,在工作指导和创作实践中,也就有了更多的主动权。
(二)关于中华通韵的用法
以第七个韵部“哀 ai,uai ㄞ,ㄨㄞ”为例,韵表如下:
七、哀 ai,uai ㄞ,ㄨㄞ
阴 平
哎哀埃挨(又阳平)娭唉掰偲钗差(又啊韵阴平、去声、又衣韵阴平)拆(又啊韵阴平)揣(又上声)呆该陔垓荄赅乖开揩拍毸腮塞(又鹅韵去声、又去声)鳃筛酾(又衣韵阴平)衰(又欸韵阴平)摔苔(又阳平)台(又阳平)胎歪灾哉栽甾斋摘
阳 平
挨(又阴平)皑癌白才财材裁侪柴豺骸还(又安韵阳平)孩徊怀淮槐踝涞徕(又去声)莱崃来埋霾俳排徘牌箄台(又阴平)邰苔(又阴平)抬骀(又去声)炱鲐宅翟(又衣韵阳平)
上 声
嗳(又去声)矮蔼霭柏(又喔韵阳平)百伯(又喔韵阳平)佰捭摆睬踩彩采(又去声)揣(又阴平)逮(又去声)歹傣改拐海醢楷(又鹅韵阴平)锴铠剀凯垲慨恺闿蒯买奶氖乃艿甩崴载(又去声)宰崽窄
去 声
艾(又衣韵去声)爱僾隘碍嗳(又上声)嗌(又衣韵去声)瑷叆暧败拜稗呗縩蔡菜采(又上声)虿瘥踹膪嘬黛戴叇逮(又上声)袋埭怠待贷岱带玳骀(又阳平)绐迨代大(又啊韵去声)殆概溉盖丐芥(又鹅韵去声)钙怪亥害骇坏欬忾筷脍浍(又欸韵去声)狯哙鲙侩快块会(又欸韵去声)郐籁癞濑睐徕(又阳平)赖劢迈卖麦脉(又喔韵去声)褦鼐萘柰奈耐派湃塞(又鹅韵去声、又阴平)赛晒蟀帅率汰太钛泰态外再在载(又上声)砦祭(又衣韵去声)寨瘵债拽
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分别对应普通话的一声二声三声四声。平声字,就是阴平、阳平两部分里的字。仄声字,就是上声、去声两部分里的字。大家写诗填词押平声韵时,就在上面阴平和阳平里找适合你诗意的字。押仄声韵时,就在上声和去声两部分里找。阴平、阳平可以通押,上声、去声可以通押。阴平或阳平,绝不可以与上声或去声混押。
二〇一九年三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