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又不变,贯穿成年

文/高英           〔首发原创文章〕

真正的成年,主要包含三方面:身体发育成熟、认知能力清晰、心理状态稳定。虽然以年龄划分的话,通常用十八周岁为区分成年与未成年的界限,但是上述三项内容都能达标的话,实际上多数人需要的远远不止十八年,这也是武志红说许多成年人是巨婴的原因所在。

因此除了生理发育之外,一个人在认知与心理方面真正成熟起来,不是容易的事情,既需要时光的打磨,又需要现实的历练,更重要的,是需要终生保持自我学习和自我成长的能力。

正如学无止境,人的成长也无止境。这里的成长,指的是心智的成长,是精神的成长,是自我的成长。至于成长需要的的时间长短,因人而异,因境而异,有时候一个人在短短数日便能获得多年未曾有过的成长,有时候一个人历经数十年不见有新的成长。

身处信息社会的我们,经历了2020年全球新冠(COVID-19)疫情的冲击之后,更是看到了世界格局日渐改变,未来更具不确定性,假如不与时俱进而固步自封,显然就会被奔涌向前的时代潮流随时甩到一边。

这意味着人在今后更需要具备能够适应变化的能力。怎么适应呢?中国有句老话叫“以不变应万变”。这句话很有意思,既告诉人世事无常会有“万变”,又教给人在变中求稳,可以用一个“不变”的东西应对万变。

这个不变的东西究竟是什么东西?估计任谁一时半会儿也说不清,只能故作高深地送一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然后,看各人的悟性,结合现实去实践。

由此可见,这个不变的东西真的不是一个具体的东西,可以直接拿到当法宝一样使用,只是一个抽象的为人处世指导原则。

这个不变,肯定不是一成不变,科学地看,世间万物,的确时刻在变,人也不例外,何况有时因大势所趋,即使再不愿意自己也不得不变。那人世间真有什么可以不变吗?当然有,例如一些通用的做人原则,例如一些通用的做事经验。

自古而今,人身处的外部客观世界可以变来变去,内在心灵世界却始终需要一些稳定的东西来支撑自己。假如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整日变来变去,即使不精神分裂也会变成为人不齿的反复无常的无品小人。

这些稳定的东西,是以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基础,以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为辅助,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慢慢巩固,无论外面的世界怎样变化,自己都能因有着坚定的信念和清醒的认知而审时度势,稳住阵脚,以从容的姿态完成新的蜕变。

对于拥有不变的精神内核的个体来说,及时改变的往往只是适应外部世界变化的形态,或者说方式。

最好的人生状态就是变又不变,贯穿成年。变,需要终生学习和不断成长;不变,需要保持个性和坚守原则。

回顾我从出生至今已47年的人生,不知不觉中变化明显:从小学时的害羞腼腆,到中学时的开朗大方;从年轻时的自以为是,到中年时的懂得包容;从过去的热心无度,到如今的日渐内敛;从以前的困于情感,到现在的放手释然……这些变化,有时代大环境的影响,有自我反思的作用。

然而有些东西于我而言永远都不会变,例如与人为善,例如看重情义,例如知足常乐,例如独善其身,例如喜欢单纯,例如热爱自然,例如理想主义,例如保持自我……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不变的东西,我才是我,我才能踏踏实实地享受着生命的每一天。

总之,变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提升自己;不变是为了保持个性,不负自己。变与不变,都有道理。

高英写于2020年9月14日,农历七月二十七,周一午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