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父母买保险
其实父母面临的风险非常简单,就是疾病引发的财务风险。直白地讲,为父母做保险规划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
除了疾病风险,我们几乎不用担心父母离世带来的风险。他们已经不再承担抚养子女的责任,也几乎没有背负房贷、车贷,这和中青年人面临的风险区别很大。由此看来,定期寿险并不适合给父母购买。更何况父母已经到了六七十岁的年纪,这通常也是定期寿险保障的截止时间。
这样看来,给父母配置保险,主要考虑的应该是重疾险、医疗险和意外险。
但问题接踵而至,年龄超过60岁的人想要投保重疾险和医疗险会有很多限制。
第一,年龄限制。
几乎所有重疾险和医疗险的投保年龄都在0~60岁。对重疾险而言,55岁的投保年龄上限是普遍规则。没办法,人的年龄越大,患病概率就越高。尤其在25种重大疾病里,有些疾病基本上是“老年人专享”,比如严重帕金森病、严重阿尔茨海默病等。保险公司是商业机构,不赚钱的事情肯定不会做,由此它们选择了:放弃老年人市场。
第二,保额限制。
同样一份保险,30岁的人和50岁的人可享受的保额上限是不一样的。以重疾险为例,如果在网上直接投保,30岁的被保险人的保额上限基本为50万~60万元,而50岁的被保险人的保额上限只有10万元。
仔细想想,这10万元的保额到底有什么用呢?我们都知道,重疾险的保额应该和被保险人的收入挂钩,以便在其患病期间提供失去收入的补偿,并解决一部分自费医疗开支(比如某些尚未引进国内的新型诊疗手段)。
离退休的老年人既然已经没有了工作收入来源,那么为其配置重疾险的前提也就不存在了。这时候,不妨以高保额的住院医疗险为主,让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共同解决大病就医带来的经济负担。
更重要的是,与重疾险不同,住院医疗险的保额通常不受年龄影响,挑选一个续保条件好、保额高、责任全的住院医疗险,远比买重疾险更“划算”。所谓的划算,指保费倒挂。
第三,保费倒挂。
让我们来简单地算一笔账。
一位55岁的男性购买保额为10万元的重疾险,每年需要交3500元左右,交20年,总计7万元的支出和10万元的保额相比,差别不大。如果计算内部收益率,相当于每年投入3500元,买了年化复利为3.5%的普普通通的理财产品。
选购保险时,杠杆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指标。同样是交20年保费、保障终身的重疾险,想要撬动10万元保额,不同年龄的人保费相差巨大。因此,给父母买重疾险,似乎不存在花小钱办大事的逻辑。当然,话也不能说得这么绝对。你有没有想过,如果只交了两三年保费就理赔,是不是就比较“划算”了呢?这话听着很晦气,好像早早得病反倒成了一件好事。但这种假设实际上可以让我们换个角度看“保费倒挂”这件事。
第四,健康告知不符。
当你接受了低保额、低杠杆率的事实,却发现身患慢性高血压的父母在健康告知这一环节被拒保。这是给父母买保险时最常见的问题,即想买也买不了。
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的老年人,可以直接和重大疾病险、住院医疗险说再见了。保险公司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于是想了一个办法:双方各退一步。保险公司把保障范围缩小,限制也随之减少。但这个保障范围不能太小,得有存在的意义。
于是,防癌类保险应运而生。重疾险涵盖的几十种疾病,只保留第一项,即恶性肿瘤;住院医疗险涵盖的所有疾病的住院责任,也只保留一项,即癌症住院责任。在给家庭带来巨大压力的重大疾病中,恶性肿瘤占70%。笼统地说恶性肿瘤你可能没有概念,但如果我说一款保险既保白血病,又保胃癌、肺癌,还保身体所有器官的癌症,听上去是不是挺全面的。如今,整个社会已经谈癌色变了,癌症的严重程度足以成为一个独立的险种。
这种做法最大的好处,就是健康告知的内容大幅减少。只要不是易引发癌症的症状(肝部疾病、器官或组织的结节等),保险公司都不介意,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也可以投保。毕竟,高血压导致的急性心梗和糖尿病导致的终末期肾病或截肢,都不在防癌类保险的责任范围内。
这可以说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保险公司针对带病体客户额外开发针对性产品,这有点儿像吃自助沙拉。虽然39元/人的沙拉比59元/人的沙拉的可选食材少,但起码实现了让更多人吃到沙拉的目标,沙拉店也赚到了钱,可谓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