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子割了
你想去了解你生活的城市,仅仅在最热闹的街道闲逛是永远不足够的。想写出文字,总是待在室内也是不行的的。谁说的,你应该到生活里去。
成片的金黄色的稻子熟透了,马路上晒着的稻谷也快装进谷仓了。目之所及满是收获,不知农人是忧还是喜。
每次知晓要去一个陌生且有段距离的地方,都会由内生发出喜悦,好奇的探究心理会掩盖住长时间的奔波。又来到一个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窗外移动的风景全部是金黄色,属于秋天的颜色。走出去才有秋天的感觉,大概处于都市的人对于季节的变化最为迟钝,反正任何季节对他们来说都一样,也没什么好计较的。在车程的前半段时间是在看《观念的水位》和睡眠中度过,外面阳光很烈,大开着的窗户吹得大巴车上那种略显粗糙的窗帘噼啪作响。清醒之后阳光转移方向,正好可以肆意注视车窗外一闪及过的景象。
醒来已经是郊区,有村庄出现,低矮的房子上写着“拆”,有些房子旁边已经是废墟一片,不远处在施工,不知又是什么发展工程。那些用“中国特色”的圆形符号圈住的“拆”字房屋里,依然住着很多人,大部分是老人,他们依然像往常一样生活,完全没被“拆”字干扰。但是必须承认,发展已经将许多古老的痕迹抹去。而再走远一些的村庄则是完全一种样式的房子,样式很新。可能发展还意味着“千篇一律”、“整齐划一”,削掉个性,生产复制品,发展也就完成了。果然只有同一性才最好管理,大概也符合美学原则吧。
总需要有人为发展让路,而且彼此互利,又何乐而不为呢?以上根据观察到的房屋建筑,其确切目的不知,只是自我猜测,算是无中生有,只是突然想说而已。
应该谨记被教育的“不说毫无根据的话”。
看见菜园里老人在忙碌着,一直觉得若是想知道符合时令的果蔬,应该在农村天然的菜园看看,在那里有所有的答案。农人对于节令、耕作、气候有种天然的感知力,尤其是老人。不应该忽略田野的学问,那是实实在在被应用且最踏实不具欺骗性的学问。总有一天,田野也会产生投机学吧,大概已经有了。
群山、田野,荒僻之地没有眼花缭乱的商品,没有各种喊着“降价”、“优惠”的商铺,选择少了,好像更容易满足也更容易快乐。我们总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其实山里的世界也不赖。老人在门口提防着鸡、麻雀前来啄食稻谷,在午后很可能会不小心打个盹,醒来挥着竹竿颤巍巍驱赶吃得正欢的鸡、麻雀。胖乎乎的鸡一摇一晃的跑远了,麻雀扑腾一下翅膀就飞得无影无踪了。
想起总是和家禽对话的爷爷。
想去了解自己的所在的城市,就应该到处走走,大街小巷,郊区农村。看到那些实实在在的田野,和在博物馆、纪念馆看到的人造的动植物感受完全不同。看够了城市中人们脸上挂着的疲倦,需要在大自然中得到舒展。
稻子,熟透了,稻谷都运回家了。田野诗人海子该喜欢秋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