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如、瑞如、宝如:广州13条“鱼”中的最后3条 ▍ 九鱼迷踪(四)

自从2020年12月20日《广州旧闻》推出月宫孤客先生的《九鱼迷踪》系列以来,时间跨度已经持续一年。今天推出该系列的最后一篇,介绍多如、瑞如、宝如三座茶楼的历史!

本文所追寻到的还带有些许“腥味”的九条“鱼”是:惠如、三如、太如、东如、南如、西如、多如、瑞如、宝如。

前三期内容链接(点击阅读):

(1)九鱼迷踪(一) ▍ 13条鱼今何在?

(2)广州第一条“鱼”诞生记!▍九鱼迷踪(二)

(3)广州有“东如”“西如”“南如”,唯独没有“北如”,点解???

多 如 楼

地址:荔湾区珠玑路28号

多如茶楼位于广州市荔湾区珠玑路28号,开业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

原址在广州旧城大东门附近,据传在民国15年(1926年)迁移至西关陈塘三角市大巷(接近今址)。创业老板是谁已无从查考。

1926年10月,西关商业中心的上下九甫、十甫、十一甫开始拆房扩路,到1927年5月完工。接着,拆房扩路开展到西关其余各处,在1931年全部开通成新马路。

多如楼是三层高的砖木结构,建在珠玑路与梯云东路东南面交汇处,座东向西,门口北侧是陈塘南巷口,对面马路就是“迪吉大押”当铺。

多如楼所在的这一带,在宋代时是一片江水,随着珠江岸线加速南移,到了明代已成为滩涂湿地,清代时变成河涌交错的陆地。

伴随着广州长期作为通商口岸的商贸发展,这里也成为商业繁茂之地。

清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现时的沙面,在当时只是个沙洲,名为“中流沙”,因为其旁边(今黄沙水产市场一带)有个大米交易集散地——米埠,出入的都是有钱之人,手上大把的银子,自然要讲求享乐。

所以在最接近米埠的这个沙洲聚集起无数的大小不一的“花艇”,大的称为“横楼”;小的称为“紫洞艇”,俱装饰得精美华丽,雕栏画壁,富丽堂皇。

清道光廿六年(1846年),时人周寿昌《思益堂日记》中描述:“……沙面其最胜者,置船作行厨,小者名紫洞艇,大者名横楼,船极华缛,地衣俱镂金采,他称是珍错毕备,一宴百金,笙歌彻夜”,中流沙成为集饮食娱乐于一体的大型红灯区。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咸丰九年(1859年),在广州的英、法联军,阴谋在广州建立侵略基地,他们看中了沙面这面对白鹅潭、进可攻、退可逃的有利地形。

由英国官方人物叫柏克的,出面向清朝在广州的政府交涉,强迫清政府以“恢复商馆洋行”为由租借沙面 。拆炮台、筑堤岸、填土方等等,这一工程耗费白银二十多万两,全部由清政府埋单。

还要用人工挖一条宽四十米,长一千二百多米的小涌(即今沙基涌),与陆地分开,使沙面成为一个小岛。

把原来泊于此处的花艇、人居全部赶离,迁移到谷埠。而一部分却迁移到内陆的陈塘,陈塘离米埠近,可能是考虑到有一班熟客的缘故吧,来往都方便。

谷埠位于今西濠口至仁济路口对出江堤一带,两边的街道原是聚谷之地,故称谷埠。十三行近在咫尺,商业十分繁茂,久而久之,花艇、花舫越聚越多。入夜掌灯,江面如星光点点,水上弹词夹着潮水声软款传来,好一片温柔之乡。

清代吟香阁主人所辑《羊城竹枝词》有诗:

花艇横江一字排,

争夸谷埠胜秦淮。

儿家本是鸳鸯侣,

不住山崖住水涯。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谷埠的妓寨因一艘花舫失火,相连的花艇、花舫顷刻之间成为一片火海,大火一直蔓延到当时的沙面租界。

事后英国领事要求禁止在沙面基堤停泊船只,必须要离岸50米开外。

两广总督下令取消谷埠妓寨,都迁往大沙头和东堤,一部分迁入陈塘一带,从此逐渐转为陆上经营。

这样一来,陈塘显得更加拥挤和兴旺,风流雅士冠其名曰“陈塘风月”,其中心区域就在今六二三路广州市中医院附近。

因为以陆地为主,很多花艇都弃船上岸,建起了花筵酒家(又名花酌酒家),继续花天酒地、达旦笙歌,把个菜式打造得更有粤味,所以又称为“陈塘风味”。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一场大火横扫陈塘,灾后的陈塘反而越烧越旺,花筵酒家不减反增,各大花筵酒家,斗丽争华,门面堂皇,厅房阔大华美,肴馔争奇选胜,店役笑面迎人,灯火照耀如画。

清宣统元年(1909年) 农历正月初九,一场无情大火把广州当时最大的烟花之地——大沙头妓寨烧得清光,“一艇起火,大艇互相用铁锁扣在一起,不能单独撑开,蔓延很快。

嫖客、妓女在大火中丧生者近千人。火灭之后,珠江河面,满布尸骸,惨不忍睹”。时有竹枝词写道:“祸淫福善理非虚,珠海无情火一堆” 。

大火过后,因为“见过鬼都怕黑”,部分妓女从水上转移至东堤、陈塘一带,租赁新建的洋楼继续“经营”,通称大寨妓女。

仍有部分留在水上船艇,称中等寨妓女。更下等的叫“二四寨”、“炮寨”等,大沙头妓寨从此削弱,“陈塘风月”更进一步繁荣娼盛。

但事隔不久,陈塘再次起火,酒家、妓院受祸独深,其时东堤“烟花”正盛,陈塘妓女多有舍此就彼,陈塘变成凄风冷月,瓦砾灰泥堆满灾地,一片暗淡景象。

到了民国的1922年,东堤地方已极不安全,妓女源源回迁陈塘。陈塘各大寨纷事粉饰增建,各花筵酒家更重新添设,陈塘又见旺盛,风月再现。一直到1926年至1934年,陈塘为“烟花” 最盛时。

当时,陈塘最大的花筵酒家首推永春园,旧址主体建筑尚存,荔湾区陈塘南11号,2014年1月26日被定为广州市历史建筑。

1937年,广州沦陷前,因日寇敌机不停的轰炸,陈塘妓寨已莺燕一空,或往香港,或赴外地,至此,陈塘这块经营时间最长的烟花风月地宣告结束。

广州沦陷后,敌伪政府成立,复事害民之举,以为娼妓可装饰地方繁荣,又因陈塘多处已成烂地。另行选址,在西关旧时富庶地方十五甫正街一带利用那些因走避战火而人去楼空的大屋空房,改为妓院约20家,称为西区花坛。

十五甫正街街口斜对面,在宝华路的银龙酒家,成为当时广州市各酒家中唯一一间花筵酒家。

其时,尚有不少忘却前方战士浴血抗战之人、一批投机商人、汉奸、大天二、发国难财的暴发户都时常到此游乐。是以十五甫之“烟花”,赢得苟安一时,酣歌舞唱。

随后,第十甫与大同路交汇处的孔雀酒家(解放后为十甫商店)、文昌路口的广州大酒家(今广州酒家)也先后兼营花筵。

至抗战胜利后,十五甫一带妓院,银龙酒家、广州大酒家花筵部分,由此停市,孔雀酒家倒闭。所有妓寨占住之房屋,均归业主收回居赁。

多如楼在陈塘“烟花”最盛时迁建于此,砖木结构,楼高三层,全楼以木雕金漆、彩色屏风、石山花园装饰布置、古色古香。

一楼门口是一张长方形的玻璃柜台,用作摆放糕饼、果脯、烧酒等零售之用,内里便是工场厨房,二楼是茶厅,三楼是女伶唱粤曲的歌坛。

茶市中卖的招牌点心有嫁女饼、杏仁饼、牛肉烧卖、蜜汁叉烧包、排骨饭等。

当客人落座,伙计拿来一小圆形瓷茶盆倒上滚热开水,然后客人自己把焗盅连盖放进去洗一下再放回桌上,把自己事先挑选上的茶叶放进焗盅内,伙计用大铜煲冲上滚热开水,盖上盅盖泡一会,等茶叶出味了就可以喝了,焗盅内的茶水喝完,揭开茶盅盖放在桌面上,自然就有伙计过来用大铜煲倒上滚热开水。

1938年10月21日晚开始,国民党特工实行“焦土抗战”火烧广州城,当晚21时许,其中一个火头从黄沙梯云西路(已消失)发生,幸好没有波及到多如楼。

从21日晚开始至26日止,整个广州城多处起火,西关更是大片房屋被焚毁,多如楼却是幸存下来为数不多的茶楼。

而多如楼后面的原花筵酒家“永春园”和前面一路之隔的“迪吉大押”当铺也幸存了下来。现在,永春园和迪吉大押都成为了民宅和仓库。

自从广州沦陷后,陈塘“烟花”之地的转移,导致多如楼由中档转型为大众化食肆,艰难维持,已失去了往日的兴旺,抗战胜利后也没有多大的起色。

新中国成立后,于1956年2月改为公私合营。同年6月1日,《广州名菜美点展览会》在西关文昌路口的广州大酒家(今广州酒家)开幕,这是广州美食有史以来第一次举办展览。多如楼也派出了选手参加。

在7月2日上午,多如楼的员工在店内总结会上,青年工人谭锡漆说:“发扬祖国烹调技术的宝贵遗产,精益求精,使广大的劳动人民吃到名菜美点,这是我们饮食业工人的努力方向”。这话讲得真是豪气满怀、掷地有声啊。

上世纪60年代,多如楼曾经改过店名,到了1973年改回多如楼名号。多如楼的三楼早就没开了,只开地下和二楼,三楼作仓库。到了1970年代中后期,可能是危房的原故,多如楼结束经营,然后把多如楼南侧的18—26号连多如楼28号共六间房屋一起拆建成水泥框架结构的整体三层楼房。

新楼落成后,在多如楼的原址,珠玑路28号门楣上嵌入并排三块约50公分见方云石板面,行书“多如楼”三字是用黄铜板打造,粘在云石板面上。

但是不知何故还是没有开成,地下铺面在1980年10月(单位注册时间)成为“永佳利水产冻品店”。二至四层(第四层是后来加建的)在1999年3月(单位注册时间)成为“美如旅店”。

2014年7月9日(单位注册时间),多如楼旧址的永佳利水产冻品店和美如旅店地下铺面又换成“广州正田干果批发市场”的一部分,云石板面多如楼招牌不见了,不知是拆了还是被新店招牌遮盖着。永佳利水产冻品店从此消失,美如旅店门面移进陈塘南巷内。

月宫孤客 于 2017年10月3日

瑞 如 楼

地址:沿江西路五仙门电厂旧址右

瑞如楼,位于沿江西路五仙门发电厂旧址右侧,五仙直路(街) 路口与沿江西路交汇处东侧,瑞如楼和五仙直路(街)已消失多年,只留空地一块。

最先的瑞如楼创办人,也是出自佛山七堡乡(今石湾镇一带)商人,但出自何人之手就没有史料查找。

约在1940年至1949年,是由从摆地摊起家,到发展成营运茶楼业的新秀——区祺先生拥有。1949年10月14日傍晚5点50分,海珠桥被逃亡的国民党军队炸毁,波及到瑞如楼,老板区祺就此泄气,觉得无力回天,瑞如楼随即结业。

解放后的1953年冬,位于西关多宝路的愉园菜馆开业,在开业前“借”走了已结业三年的瑞如楼店内家私和用具,从此,瑞如楼只留下个四层楼房空壳。

瑞如楼创办的准确时间已无从查考,在拍摄于1906年的照片中看到,光绪二十六年(1900) ,英商旗昌洋行在长堤五仙门兴建开办的粤垣电灯公司(市民俗称五仙门发电厂),电厂的右侧只见到一间木棚屋,证明此时并未有瑞如楼的存在。

在1920年前后拍摄的照片中看到,图中五仙门货船码头后面的五仙直街街头左侧,出现了三层砖木结构的瑞如楼。如此估计,瑞如楼应该是始建于1916年前后。

瑞如楼在众多老茶楼中,照片是流传得最多的,虽然都不是以主体角色出现,这都要得益于他所处的地理位置,身处珠江北岸边,周围有众多的标致性建筑物,很自然他都成为配角出现,瑞如楼也可以说是幸运的。

1933年2月15日,海珠桥开通,此时的照片上所看到的瑞如楼已改建成混凝土框架结构的4层楼房,也即是说,兴建海珠桥时,约在1930年,瑞如楼就着手改建,这也是与时俱进啊。

瑞如楼对开的五仙门码头,以往是花农和菜农上落的多,这里也叫花渡头。他们和附近的店铺伙计及发电厂的工人都喜欢上瑞如楼饮茶食饭,场面相当热闹,高峰期真是一位难求。

可是,自从1937年日机狂轰滥炸广州城,人们为逃避战火,广州城大部分已人去楼空,至1938年10月21日广州沦陷后接连几个日夜,在国民党特工的“焦土抗战”下放火焚烧广州城,再加上日寇横行,市面更显萧条,瑞如楼只能艰难度日,苦苦支撑。

1949年10月14日,接近傍晚6点,这个钟点正是吃晚饭时候,海珠桥随着一声巨响,当即被炸成三段,国?民党在败退之时还不忘炸毁海珠桥。

瑞如楼较为接近海珠桥,这一炸肯定波及到了,说不定还有食客死伤。惊呆了的区老板久久不能回过神来,未能振作的他,在心灰意冷之下黯然关闭了瑞如楼。

解放后,人民政府很快便修复好了海珠桥,以下是1950年代至1990年代,不同时期的瑞如楼照片。

五仙门发电厂在2000年被广东电科院租给了艺景园公司,随后被分割成近百个档口和仓库,与周边5000平方米的违建成了艺景园精品城。

艺景园一度号称“永不落幕的玩具、精品交易会”,不过由于是违建,从2008年开始启动拆迁工作,但直到2012年底才清拆完成。

1994年底,在兴建解放大桥时,瑞如楼旧楼本已逃过一劫,但最终还是在2008至2010年间被拆除,离开了人们的视线。

 月宫孤客  2018年3月3日

宝 如 楼

地址:一德路蒟巷巷口东侧

宝如茶楼位于一德路蒟巷巷口东侧第三间店铺(解放南路与一德路交汇处东南侧),民国十七年(1928年)的地址是:一德东路91号。

一德路蒟巷,在1988年10月出版的《广州市区街道详图》中还可见到,但在1976年12月由广州市公安局编印的《广州市街道名册》中已找不到门牌号码了。

这本名册中还可查到当时一德东路还有单号门牌71~186号;双号门牌78~182号,但又注明有部分房屋已拆迁。已拆的房屋包不包含宝如楼旧址在内呢就不清楚了,而蒟巷对面的温家巷还有2、3、4号三个门牌。

一德路南边的蒟巷和北边的温家巷,这一带的零星房屋,在1995年前后,解放路拆骑楼扩建马路并打通由一德路至珠江边修建解放大桥时,顺带也把这些房屋给拆了,很有可能宝如楼旧址是这时消失的。

自从谭新义于1932年逝世,潭睛波被称为等二代茶楼王,当时已经拥有众多茶楼的他,再度承购了位于四牌楼(今解放中路)的金华茶楼,和位于一德东路蒟巷巷口东侧隔两间店铺的宝如茶楼,并都改名为大元茶楼。除这两间大元楼外,还有在十三行路与太平南路(今人民南路)交汇处南侧的大元楼,和长堤先施公司东侧隔两间店铺的大元楼,即是同时拥有四间大元楼。

潭睛波未承购一德东路蒟巷旁这间茶楼之前,茶楼名为宝如楼,也是以如字命名的九鱼(如)之一,当然又是出自佛山七堡乡(今石湾镇一带)商人之手,但谁是这家茶楼最初的老板呢?又是创办于何时呢?

无从查考,只知到后来给潭睛波买下来了,并立刻改名为大元茶楼。

1928年的《一德马路征信录》地图中,所标示着的是宝如楼,潭睛波可能在1932年后才承购的。

改名大元楼后,在1938年10月21日晚打后的几天,因“焦土抗战”放的那几场大火,其中一处就是把现时海珠广场一带房屋烧为平地。

这大元楼刚好处在这场大火烧到与烧不到之间,即使未被大火波及,但周边已成瓦砾,生意是没得做的了,可能就此结业,反正老谭名下的茶楼多的是。

潭睛波自从接替了谭新义做了广州第二代茶楼王之后,直至广州解放前夕才离开广州去了香港生活。

潭睛波所拥有的四间大元楼,三间都有照片存在,就是一德路这间没留下照片,可能与这一带没有什么好景物之故。

月宫孤客  2018年3月10日

广州的十三条“ 如”

NO.1 东如

在越秀区越秀南路、小东门桥前面;

NO.2 西如

在荔湾区第十甫路与文昌路口交汇处;

NO.2 南如

在越秀区北京路与禺山路交汇处;

NO.4 太如

在荔湾区太平桥路口对面、光复南路;

NO.5 惠如

在越秀区中山五路;

NO.6 多如

在荔湾区珠玑路与梯云路口交汇处;

NO.7 三如

在海珠区南华中路、堑口肉菜市场对面;

NO.8 五如

在越秀区广州起义路马鞍街口;

NO.9 九如

在荔湾区十三行路同兴街口;

NO.10 天如

在海珠区河南堑口(疑似);

NO.11 瑞如

在越秀区沿江西路五仙门发电厂旧址右侧;

NO.12 福如

在越秀区海珠南路卖麻街口;

NO.13 宝如

在越秀区一德路蒟巷巷口东侧第三间铺,1928年的地址是一德东路91号。

(注:以上用的是现今的区、路名。)

作者简介 

月宫孤客,1964年出生,广州人,长期从事广州历史文化研究和挖掘工作。尤为关注广州近代以来的饮食文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