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景德镇明清仿古瓷制造史,看封建帝王及社会经济文化对瓷业影响

一、仿古瓷的定义

关于仿古瓷的定义,一般认为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中国古代瓷器基础知识》写道:

“后朝模仿前朝的名瓷品种而烧造出来的瓷器,称仿古瓷”。

故宫博物院古瓷专家赵宏先生也提出了自己的定义,他说:

“中国古代仿古瓷指的是那种在中国古代瓷器发展过程中,一个时期的瓷器里出现的模仿这个时期以前瓷器工艺的制品。”

听起来十分绕口,却是非常严谨。

仿古瓷的广义定义,在狭义定义的基础上,还包含了同时期不同窑口间的互相仿制,如宋元时期景德镇仿龙泉窑制品;以及仿青铜器、金银器、漆器、动植物纹等仿生瓷。其广义定义,不在本文重点讨论之内。

元代景德镇仿龙泉窑瓜棱梅瓶

二、仿古与作伪的区别

在中国,一提瓷器仿古,往往就会与作伪联系起来。其实二者有着本质区别。

仿古,追求的是被仿者的艺术风格,而不是工艺流程、胎土胎色、形制结构的刻意模仿。其目的是满足嗜古者的审美需求,而不是牟利。正规仿古瓷,都会明码标价,写明“某某仿某某瓷”。

作伪是以劣质的材料、低劣的技术刻意做旧;是以盈利为目的,企图以假乱真,带有欺骗性质的牟利行为。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雅好古窑瓷器,不惜花重金刻意搜求,真品价值日高,供不应求。于是一些好利之徒,便集名匠高手作伪仿造,以图暴利。清末民初,作伪之风最为盛行,作伪对象主要是宋、元、明、清时期的各大名窑器。越是有名的窑口,仿品就越多,市场的需求量就越大。

景德镇樊家井正在用“泥巴”做旧的作伪瓷器

因此,陶瓷仿古不同于陶瓷作伪,二者在方法和目的上有本质区别。对于市场上以仿充真,欺骗牟利的作伪行为,要严厉打击,处以重罚。对于明码标价,工艺精美的仿古瓷,要加以保护,助其延续、传承。

晚唐至元代,景德镇逐渐成长为全国的瓷业中心。这段时期的仿古瓷多为仿制同时代的其他窑口,属于广义的仿古瓷制作。直到明朝,景德镇瓷器的制作工艺、生产规模与管理制度有了长足进步,呈现出“官民竞市”的繁荣风貌。所产瓷器数量大、品种多、质量高、销路广,不仅满足了民众日用需要,还担负了宫廷和外贸所需。在这种大背景下,景德镇的仿古瓷器制作也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成熟期。

一般来说,明代仿古瓷大致经历了二个发展阶段:洪武至弘治为前期,正德至明末为后期。

一、明朝前期的仿古瓷制作

明朝前期,永乐、宣德、成化是明代瓷业的三个高峰。其中永宣的青花、红釉,永乐的甜白,宣德的洒蓝,成化的斗彩,都是后人竞相追逐的名品。

如果说永宣时期制瓷业的发展,为仿古瓷的诞生奠定了物质基础;那么明初汉族文人视蒙元为不懂文化的蛮夷,大力复兴宋代士大夫精神体系,则为仿古瓷的诞生塑造了精神内核。

皇甫录在《皇明纪略》一书记载了这样一段话:

都太仆言,仁宗监国,问谕德杨士奇曰:“哥窑器可复陶否?士奇恐启玩好心,答曰:“此窑之变不可陶,他日以问替善王汝玉。”汝玉曰:“殿下陶之则立成,何不可之有?”仁宗喜,命陶之,果成。士奇不悦。

这段记录表明,至少在永乐时期就已经开始仿制宋代名窑了。后来宣德也继承了这种精神追求,命景德镇御器厂仿制汝、官、哥窑瓷器,品种极为丰富。永宣时期的宋代名窑仿制非常讲究,既有汝、哥窑特有的开片,又融合了明代精美的纹饰刻画,真正做到了“仿而不拘泥旧式,新而不乱基苑”。

明初仿哥窑菱口盘

宣德时期最有名的瓷器品种是青花瓷。清人朱琰在《陶说》中说:

“故论青花,宣窑为最。”

这一时期的青花原料采用来自波斯的苏麻离青,其色泽浓艳、凝聚黑斑、深入胎骨、工致典雅。宣德青花的成就,使得成化时期就有仿宣德青花出现。例如景德镇陶瓷历史馆藏成化青花缠枝花碗,仿写“宣德宋制”款。

此外,成化时也有仿哥窑、钧窑作品。仿哥窑八方高足小杯和敞口小碗,均落“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楷书款。仿钧窑多为碗,敞口微外撇,碗身稍矮而近垂直,下部丰满,圈足,里外施釉,多为玫瑰紫或海棠红色,圈足内无釉,呈黄褐色。成化仿钧碗除清宫旧藏外,上海博物馆及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也有同类收藏。

故宫博物院藏成化仿哥窑八方高足小杯

明前期的仿古瓷器虽然保留了一些宋代的装饰风格,但从造型、纹饰上看与宋有明显差异,融合了明代瓷器的新特点,突破了仿制藩篱,以创新阐释仿古。

二、明朝后期的仿古瓷制作

明代仿古瓷后期发展从正德至明末。重点为正德、嘉靖、万历三朝。

明中期后,资本主义萌芽兴起,很多民间窑厂为了抢夺市场倾力摹古,仿制宋代名窑瓷器。同时,宫廷出于对本朝前期瓷器的喜爱,命景德镇御器厂仿制永宣、成化名品。这种“官民竞市”情况的出现,使仿古瓷的生产繁荣一时。

青花瓷依然是本时期的大宗品种,其生产规模、制瓷水平、日用依赖度,均是其他品种无法比拟的。但此时青花瓷的制作工艺大幅度下降,青花发色要么浅淡泛灰,要么滞重无神,手法粗糙不精。这种情况,使人们更加怀念“永宣”时期鼎盛的青花工艺,出现了大量仿永宣青花瓷。

万历青花鱼藻蒜头瓶

成化最负盛名的瓷器名品,则是“用白地青花,间装五色”的斗彩。明后期仿斗彩的实例,有嘉靖仿斗彩子午莲盘、万历仿成化斗彩三秋碗等。其中的子午莲盘,口径16厘米,足径10厘米,撇口、圈足,外壁绘八朵缠枝莲,内无纹饰,底双框内落楷书六字款“大明嘉靖年制”,青花轮廓比成化时期更加清晰完整,可看作明后期在斗彩工艺上的深化与完善。

此外,这一时期极为活跃的民间窑厂也涌现出许多仿古高手。如仿宣、成器的崔国懋,仿定窑的周丹泉,以及壶公窑昊十九等。《景德镇陶录》记载:

嘉靖间,人善治陶,多仿宣、成窑遗发制器,当时以为盛,号其器曰“崔公窑瓷”,四方争售。诸器中,为盏式较宣、成两窑差大,精好则一。余青,彩花色悉同,为民窑之冠。

在《浮梁县志·陶政》中,也提到了万历年间大名鼎鼎的壶公窑昊十九:

“隐陶轮间,与众作息。所制精瓷,妙绝人巧。尝作卵幕杯,薄如鸡卵之幕,洁白可爱,一枚重半铢。又杂作宣、永二窑,俱逼真者。”

昊十九画像

仿宋名窑瓷器,明朝自始至终一以贯之。不同的是,前期主要为官窑制品,后期则民窑器较多,这与明末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有关。前文提到的“崔公窑”等,就属于民窑中的精品窑口。但大部分民窑的仿古瓷质量并不高,朱琰在《陶说》中写道:

“饶镇仿定器,用青甲石粉为骨,曰粉定。质粗理松。不甚佳。”

三、明朝仿古瓷器发展总结

有明一代,景德镇仿古瓷逐渐走向成熟,无论规模、表现形式还是工艺水平,较元代均取得了长足进步。其时不仅有宋代名窑仿品,更增添了富有创造性的五彩、斗彩等品种,几乎涉及了瓷器工艺的各个领域,标志着仿古瓷逐步与瓷器工艺的演变融为一体。此外,明朝御窑厂的设立,和后期“官民竞市”局面的出现,也为清代仿古瓷工艺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清帝国260余载,景德镇制瓷业达到了封建时代的最高峰,仿古瓷也进入了鼎盛时期。

清初,百废待兴,窑事不著。自康熙22年后,才逐步走向正轨,不仅复烧了“永宣”时期所有瓷器品种,还有所创新,从而形成新的仿古文化格局,并一直延续到了乾隆时期。嘉道之后,国家内忧外患,社会经济在列强的冲击下萧条不堪,景德镇瓷器生产逐渐衰退,御窑厂时常出现停烧现象,仿古瓷也随之呈现衰落态势。光绪时期,官窑生产有所恢复,但已是夕阳西下,无力回天。

清朝景德镇御窑厂

一、“康乾盛世”时期的仿古瓷发展

提起康雍乾三朝鼎盛的瓷器制作,就不得不说那几位大名鼎鼎的督窑官,因为他们的出色表现,形成了以督窑官姓氏命名御窑的传统。如“臧窑”、“郎窑”、“年窑”、“唐窑”。

1.康熙“臧窑”和“郎窑”

经历了明末战争和“三藩之乱”的景德镇,无论官窑还是民窑,一度处于停滞状态。清御窑厂始建于顺治11年,但是生产状况并不令人满意,几次烧造均未成功。直到康熙22年,御窑厂才真正完善。《景德镇陶录》记载:

国朝建厂造陶,始于顺治十一年奉造龙缸……经饶守道董显忠、王天眷等督造未成。十六年奉造栏板……经守道张思明、工部理事官葛巴、工部郎中王日藻等督造亦未成。……十九年九月,始奉烧造御器,……二十二年二月,差工部虞衡司郎中臧应选、笔帖式车尔德来厂代督,器日完善。

文献中提到的臧应选,就是“臧窑”之主,清朝的第一任督陶官。其最突出的成就是单色釉的烧造,又以鲜红为最。此外,臧窑还有仿明宣、成二朝的青花五彩瓷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康熙44年到51年,郎廷极上任江西巡抚,人们把这一时期的景德镇御窑器称之为“郎窑”。“郎窑”的名品就是“郎窑红”,时人称赞其如“雨过天青红塚玉”,土坯腻、质莹薄、诸色兼备。在仿古瓷方面,“郎窑”有仿弘治娇黄,仿嘉、万的娇紫、娇绿、吹红,仿宣德的吹青等釉色,均为一时名品,为后世“唐窑”所模仿。

康熙郎窑红梅瓶

2.雍正“年窑”

雍正四年至乾隆元年,督理江淮关税的年希尧总理瓷务,因此一般将雍正御窑生产的瓷器归为“年窑”。但雍正六年,朝廷又派唐英赴景德镇协理窑务。所以“年窑”其实是年、唐二人共同的成就。《景德镇陶录》对“年窑”有极高的评价:

“物力富裕,工事精良……琢器多卵色,圆类莹素如银,皆兼青彩,或描锥暗花,玲珑诸巧样,仿古创新,实基于此。”

“年窑”最善仿官、钧二窑,仿官窑将釉如堆脂、纹如鳝血等特征仿得惟妙惟肖;仿钧窑则呈现出火焰般的窑变色彩,偏红的称为火焰红,偏蓝的称为火焰青。

“年窑”的青花瓷多为仿永乐青花。其青花发色模仿苏麻离青效果,但纹饰、布局有明显区别。另有仿永乐青花梅瓶,下部偏瘦,更有亭亭玉立之感。

仿钧窑天蓝釉紫斑觯瓶

雍正一朝只有短短十三年,但仿古瓷却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其品种之多,工艺之精,其他时期无法比拟。原因有五:

  1. 有雍正朝强大的国力、财力作支撑。

  2. 雍正帝45岁登基,之前一直在潜邸赏花吟诗、把玩珍藏、韬光养晦,培养了他对陶瓷艺术的热爱,以及极高的审美眼光。

  3. 年希尧酷爱文化、科学,对制瓷一道理解颇深;他身兼内务府总管,便于传达圣意、调动资源;由于胞弟年羹尧的关系,使他更加努力的体合圣心,以求自保。

  4. 唐英初到景德镇时,对陶务一窍不通,但其人极为勤奋刻苦,“与工匠同其食息”三年,终成谙熟土脉、火性、诸料的制瓷名家。

  5. 雍正朝因经济发展迅速,对铜钱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于是颁布“禁铜令”,收缴社会上的铜制品用来铸造铜钱,客观上刺激了瓷业的发展。

3.乾隆“唐窑”

乾隆元年,唐英从协理官升任督窑官,全面主持景德镇御窑窑务。

首先,“唐窑”全面继承了“年窑”的宋代名窑仿制。其中,仿宋官窑以大纹片为特色,有的在瓷口涂一层淡咖啡色的釉,以代表“紫口”的特征。器型以瓶、碗、杯、渣斗和文房用具居多。仿宋汝器以鱼子纹为特色,器型除盘、碗外,多见三足洗、桃式洗及象耳、如意耳、贯耳等各式瓶,尤以瓜棱最多。

其次,“唐窑”青花瓷的仿制依然以永宣为主,但器型较雍正时更为丰富,有螺耳、凤耳大瓶,天球瓶,鹿头尊等等。

最后,唐英和助手老格为了满足乾隆猎奇求巧的喜好,通过施釉填彩,使瓷器能够准确模仿各类工艺品甚至动植物纹的色感和质感,可谓巧夺天工。这些仿生瓷同样属于广义仿古瓷的范畴。

乾隆瓷荔枝

乾隆21年,唐英去世。其助手老格坐镇御窑厂,瓷务尚且继续。乾隆33年,老格年老隐退,瓷器质量逐渐下滑,大清御窑再无往日之辉煌。

对于“唐窑”的成就,《景德镇陶录》评价很高:

“所造俱精莹纯全,又仿肖古民窑诸器,无不媲美;仿各种名釉,无不巧合;萃工呈能,无不盛备;又新制洋紫、法青、抹银、彩水墨、洋乌金、珐琅画法、洋彩乌金、黑地白花、黑地描金、天蓝、窑变釉色器皿。土则等白壤,而填体厚薄惟腻。厂窑至此,集大成矣。”

二、嘉道时期的仿古瓷

1.嘉庆时期的仿古瓷

嘉庆时期农民起义不断,列强虎视眈眈,清帝国危机四伏。而且经过乾隆一朝的纸醉金迷,国库空虚,使景德镇瓷业陷入衰落境地。另外,嘉庆也不像其父痴迷雅玩鉴古,对瓷器生产不甚关心。他认为古玩珍宝饥不可食,寒不可衣,还不如粪土。下令凡是进呈宝物的官员均予以惩处,决不轻恕。嘉庆15年,他干脆下令终止了御窑烧造。

嘉庆前期,由于太上皇乾隆尚在,还有一些仿永宣的精品仿古瓷。到了嘉庆后期,大多数仿古瓷呈现衰退,乏善可陈。

2.道光时期的仿古瓷

道光时期以鸦片战争为界,前期有一些精品,后期则相差甚远。

道光前期单色釉以仿哥窑、钧窑最为突出,仿哥窑有细开片及仿金丝铁线两种,多施酱口。另有“慎德堂制”款的仿古瓷,其价堪比雍乾。

道光“慎德堂制”款白釉粉彩山水人物瓶

道光青花仿古瓷传世较多,仿永宣、康雍乾、嘉靖均有,但普遍质量不高。

三、晚清时期的仿古瓷

晚清指的是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四个时期,我们分别来说。

咸丰一朝,江西是太平天国运动重灾区,景德镇瓷业遭受很大影响。这一时期的单色釉仿古瓷乏善可陈,只有仿雍乾青花质量稳定,已算是咸丰上品。

同治一朝为景德镇瓷业的最低谷,只有同治大婚时的贺瓷装点门面。

光绪时期,由于洋务运动的兴起,国力稍复,景德镇瓷业呈现复兴态势,仿古瓷制作也比较突出。尤其是为慈禧几次大寿烧制的贺瓷,出现了大件仿古瓷,颇为难得。如仿洪武青花缠枝花纹大碗、仿康熙大盘、仿乾隆九桃天球瓶等。大件瓷器烧造难度极大,说明景德镇制瓷技术有所恢复。

光绪仿乾隆粉彩九桃天球瓶

此外,光绪时期还出现了仿青铜器的仿生瓷,器型有豆、簋、鼎等;青花则以仿永宣、雍乾居多,精品几可乱真;另有仿雍乾粉彩、康熙五彩、乾隆斗彩,均为光绪一朝的精品。

光绪民窑仿古瓷的生产也是一片繁荣,如仿雍乾粉彩,或以粉彩仿雍乾珐琅彩等,部分落雍、乾款,为晚清仿古瓷的鲜明代表。

宣统一朝,风雨飘摇,苟延残喘不过三年,瓷器烧造数量极少,基本为光绪时期的延续。

一、仿古瓷工艺不断深化,边界不断扩展

从仿古瓷发展过程来看,前期品种单一,釉色单调,仿制限于形态的模仿(如款识、造型等)风格稚嫩朴拙。但从明朝永宣时期开始,以青花为主的瓷器品种拓展出了釉上彩、釉下彩、斗彩和颜色釉四类,使仿古范围更加扩大;到了清朝康乾时期,不但复烧了历史上所有的瓷器种类,又创新出“郎窑红”、“珐琅彩”等精品,纷纷成为后世仿古的对象。

二、仿古瓷于明清的兴盛,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文化的衰退

明清两代的文化领域,较秦汉、唐宋等中国文化大繁荣时期,是缺乏创新的。这一时期封建思想的极度禁锢,使文人大都延续前代成果,“拾人牙慧”,因此明清两代出了不少综合典籍。反映在瓷器方面,后人学前人、“照猫画虎”盛行。例如宋代五大名窑的仿制贯穿明清始终;雍乾青花瓷由于创新能力不足,转而仿古明代永、宣瓷器。

台北故宫藏永乐青花凤凰纹三系茶壶

可以说仿古瓷的出现,一方面证明釉彩、制胎技术的高超,但与之结合的艺术思想是衰退的;另一方面说明有当一个瓷器品种达到高峰,再难创新时,就以仿古瓷演化出新的表现形式,促进制瓷工艺的发展。

三、封建帝王的喜好,对仿古瓷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

明朝永乐、宣德二帝,以及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帝,都对仿古瓷非常喜爱,明仿宋、清仿宋明盛极不衰。这使得瓷器的日用性被消减,玩赏性得到加强。可以说,仿古瓷一定程度上是这些封建帝王把玩出来的。封建社会,专制皇权左右着文化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深刻影响着仿古瓷的发展脉络。

四、其他影响仿古瓷发展的因素

对于景德镇官窑来说,当朝国力显然是最大的影响因素。明朝永宣时期、清朝康乾时期,都是国力最盛之时,也是景德镇官窑瓷业和仿古瓷发展的高峰。

反映乾隆时期景德镇瓷器生产的《陶冶二十图》

对于景德镇民窑来说,商品经济的发展、收藏之风的兴盛,是民窑仿古瓷的生命来源。如明朝嘉万时期、清朝光绪时期,虽国力日衰,但因民间商业的繁荣和收藏热的兴起,民窑仿古在景德镇遍地开花,呈现出一片繁茂景象。

《皇明纪略》

《陶说》

《景德镇陶录》

《浮梁县志》

《景德镇史话》

《中国古代瓷器基础知识》

《仿古瓷出现的历史条件与种类》

《督陶官与清代前期御窑的成就》

(0)

相关推荐

  • 青花釉里红怎么鉴定出手?

    青花,是指用青花料描绘图案花纹,然后施透明釉,在以1300C左右的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釉里红,是指用铜的氧化物(铜花)为着色剂配制的彩料,在坯体上(或先施以青白釉的坯胎土)描绘纹样,再盖一层青白釉, ...

  • 古代瓷器上的回纹

    回纹,是宋代瓷器上兴起的重要几何纹样之一,尤其是作为边饰辅助纹样,对后世影响极大.宋代瓷器上的回纹,主要是以商周青铜器上的云雷纹为蓝本,采用横.竖短线折绕而成,因颇似汉字"回"字, ...

  • 成化瓷器到底有多珍贵?

    成化瓷是中国瓷器烧制的稀世珍品.成化瓷胎薄体轻,釉脂莹润,画面清澹雅逸,青花瓷在成化时风格为之一变,其呈色由浓艳变淡雅,成化青花被推为明代八大时期之冠,精雅绝伦. 明成化朝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宫廷用器, ...

  • 故宫馆藏与景德镇出土:成化瓷对比看,让你加深认识(高清图)

    成化皇帝朱见深,是明朝第八任皇帝,在位23年.明成化朝是我国瓷器烧造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成化御窑瓷器素以胎质洁白细腻.釉质平整油光.装饰题材丰富.构图疏密有致.设色清丽典雅.绘画技艺精湛而闻名于世 ...

  • 青花釉里红应该怎么鉴定

    洪武的釉里红制作虽然已比较成熟,但依然存在一定缺陷.该时期发色区域比较宽广,自灰黑至暗红,且时常因釉里红料研磨不细而出现类似元青花青斑感觉的局部红斑,同时还经常带有露釉.淌釉等时代特征.总体而言,时代 ...

  • 乾隆喜欢花花绿绿的瓷器,却更喜欢这种名瓷,不惜代价将其还原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乾隆的审美观是很值得吐槽的.尤其是在瓷器上,他就喜欢花花绿绿的,比如粉彩,在雍正时期是秀丽淡雅的,但在乾隆时变得繁缛多样.色彩艳丽鲜明,几乎成为乾隆时瓷器的代名词.特别是他下令制造了 ...

  • 鉴别:明清仿古瓷,看这里......

    仿古之风,早在宋代就很盛行,当时已出现了大量仿制的商周青铜器,同时一些地方瓷窑,也不乏刻意仿古者. 仿古瓷主要萌芽于两宋,形成于元代,成熟于明代,繁荣于清代前期,衰落于清代后期. 历史上仿古瓷的生产主 ...

  • 明清仿古瓷鉴赏

    一提"仿古",很多人会把它和造假欺世划等号.其实不然,在我们中国古代陶瓷里,有很多后朝仿前朝的作品,专业称之为"仿古瓷". "仿古瓷"一定是 ...

  • 纳西族史〔13〕:元代经济文化的发展

    [往期回看] 第一章 导论 [1][2][3][4] 第二章 纳西族古老的社会形态和民族渊源[5][6][7] 第三章 秦汉至唐宋时期纳西族的历史发展 [8][9][10] 第四章 元代纳西族社会与土 ...

  • 史上最贵30件景德镇明清瓷器

    景德镇是闻名天下的世界瓷都.自宋景德年间由"影青瓷"获赐镇名以来,因精湛的制瓷工艺,高超的制瓷水准,独特的制瓷环境,近千年一直为皇家御用瓷器的生产窑场.景德镇瓷器是中国艺术品收藏的 ...

  • 了解仿古瓷:看这篇就够了

    仿造是古玩业历来如影随形的业态,也是古玩业富有挑战性的拦路虎. 主要有极仿.高仿.中仿.低仿.地摊货和垃圾货之分. 从事这一行当,必然要吃透"四态",否则真没法玩. 仿古瓷,即仿其 ...

  • 读懂仿古瓷,看这篇就够了!!

    仿造是古玩业历来如影随形的业态,也是古玩业富有挑战性的拦路虎. 主要有极仿.高仿.中仿.低仿.地摊货和垃圾货之分. 从事这一行当,必然要吃透"四态",否则真没法玩. 仿古瓷,即仿其 ...

  • 最便宜的也要7500万:史上最贵30件景德镇明清瓷器

    景德镇是闻名天下的世界瓷都.自宋景德年间由"影青瓷"获赐镇名以来,因精湛的制瓷工艺,高超的制瓷水准,独特的制瓷环境,近千年一直为皇家御用瓷器的生产窑场. 景德镇瓷器是中国艺术品收藏 ...

  • 典史看人:从李叔同到弘一法师,看国难之际一个浪荡富家子的表现

    李叔同填词的<送别>,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不知哪个有才人,把第一句改了 ...

  • 故宫博物院藏:宋代官窑及明清仿官瓷器的显微特征

    宋代官窑及明清仿官瓷器显微特征的相似点 明曹昭在<格古要论>中说到:"官窑器,宋修内司烧者,土脉细润,色青带粉红,浓淡不一,有蟹爪纹,紫口铁足,色好者与汝窑相类."这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