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重阳节,苏轼在这一天登高赏菊,写下了颇有哲理的《定风波》
唐代会昌五年,也就是公元845年。这一年的重阳节,怀才不遇的张祜来池州拜访杜牧,此时的杜牧也正是郁郁不得志之时,两人颇有同命相连之感,于是一同登上齐山,登高远眺,抒发心中的苦闷,杜牧此时感慨万千,挥笔写下了《九日齐安登高》。
200多年后,北宋的大文豪苏轼有感于杜牧写的《九日齐安登高》,在重阳节这一天,与好友徐君猷也登高赏菊,一路大谈诗词歌赋和人生哲学,并写下了这首颇为旷达的词作《定风波·重阳》。
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登临不用怨斜晖。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
古代文人墨客的生活真是风雅至极,你瞧,在重阳节这一天,苏轼约上好友徐君猷,俩人背上点小酒和小菜,干嘛去呢?去登高赏菊啊。
在古代,重阳节可不止是老年节这么简单,它还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古人在这一天要祭祖、登高、赏菊、佩戴茱萸,瞧瞧,这是多么文雅的活动。而到了现在,所有的节日只剩下了各种吃。
苏轼和好朋友登到山顶,望着如画一般的景色,心情自然是大好,生活中的烦心事和磨难也都忘得烟消云散。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什么?是追求高官厚禄?还是功成名就?对苏轼而言都不是。他最大的梦想是率性而真实地活着。
在朝廷中,他敢于与当时的宰相王安石“死磕”,即便头破血流也毫不畏惧。
苏轼斗不过王安石,好吧,那就自请到地方任职,成为百姓的地方官同样可以发光发热,为民造福。
苏轼的一生曾三次被贬,距离一次比一次远,环境一次比一次恶劣,但是乐观豁达的苏轼硬是活出了人生的最高境界。无论到哪里,他都能苦中作乐,还时不时地自嘲一下,这种性格和境界还真的不是谁都能学得来。
在苏轼看来,人活着不仅仅在于手中是否有一幅好牌,而是在于是否将一幅烂牌打得漂亮出彩。苏轼做到了,自从被贬黄州,他就仿佛涅槃重生,面对人生的种种难题和挑战,他都能用乐观的心态和微笑一一化解。
苏轼和好友在山顶上,欣赏着夕阳西下的美景。美好的时光总是很短暂,苏轼觉得有过这种美好的感觉便足够了,无需像李商隐那样发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惆怅。
古往今来,没有人能够永远不老,更没有人能永远活在这个世界上,既然如此,不如充分享受这人生旅程。面对生老病死,我们做不到像庄子那样击缶而歌,但是也没必要像齐景公登牛山触景生情而哭泣。
这首词充分地表现了苏轼豪迈而洒脱的性格和处事态度。在我们仿徨和遇到挫折时,不妨多读读苏轼的诗词,或许我们会从中得到一些慰藉。
最后,祝大家重阳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