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慕斌|记忆中的芬芳
记忆中的芬芳
林慕斌
+ + + +
2013年春季的一天,老同学祝晓燕来电话告诉我,她的退休表格已经发下来,四月份正式退休。我一听兴奋不已,因为本学年我们宁德师院附小有五个同龄老师,包括我在内,将陆续结束教育工作。平时我们常常掰着手指数算着,希望退休的日子早点到来,可是,当我放下手机,心里突然涌出一股说不出的滋味,怎么说退休就退休了?几十年的工作、生活时光真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呀!
我和晓燕相识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记得那时,同学们带着泥土的芬芳和美丽的梦想从各乡村走进古田五中读书。读完初中后,我来到新分的班级——高一(3)班。新学期开学第一天,师生照例齐集操场,做开学讲话的是从外地新调来的祝亨同主任(那个年代,主任就是校长)。他身着褪了色的军装,魁梧身材,黝黑脸庞,浓眉下的双眼透出正直、威严的神情,这是一个富有军人气质的校长。他的到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日渐规范。记得在高一下学期开学的那天早上,班主任张光耀老师向大家介绍说:“今天,班级里来了一个新同学,从福鼎转学来的,我们祝主任的女儿——祝晓燕。”大家齐刷刷地朝站在老师旁边的祝晓燕看去,只听见教室里一阵“嘘嘘”声,特别是男生悄声说着:“真漂亮!”我也仔细瞧着,她个儿和我差不多高,但结实、匀称、健美。瓜子脸,柳叶眉,一头卷曲的黑发辫子末端,还生动地往上翘着。尽管身穿那时流行的绿色军装,却清新俊秀,与众不同,如一朵清丽的山茶花。紧接着,她落落大方地做自我介绍。听着她清亮悦耳的声音,一口纯正的普通话,大家由衷惊叹。当时同学们都想,晓燕是主任女儿,又是从外地来的,而我们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她不会与我们在一起玩的。可实际与我们想象的不同。她善良热情,活泼开朗,能歌善舞,和班上同学都友好相处,尤其是对家境困难的同学,特别关心,与她们交朋友,尽力相助。晓燕在福鼎中学读书时,还是校篮球队的队员,代表宁德地区参加过省少年篮球比赛。每到放学时间,她和妹妹晓玲就在操场投篮、跑步,即使有男生在打篮球,她也很自然地和男生们一起追逐、奔跑。她的到来,给我们封闭落后的农村中学带来新的活力和生机。渐渐地,我和晓燕熟悉了,走得近了。课余时间,我和同学们会跑到她家——学校教师宿舍,品尝周老师——她妈妈做的甜点,有时周末也邀她到我的老家钱坂村玩,去溪尾林捡红豆。
那是多么美好的岁月,我们如烂漫的山花绽放着青春的光彩!晓燕工作大胆,能力强,有创意。在她的组织下,班级文体活动特别活跃,记得我们跳的舞蹈《各族人民心向毛主席》就是她编导的,要求几对男女同学一起跳,开始,大家都有些害羞,躲躲闪闪的,在晓燕的开导鼓励下,大家慢慢地放松自如,最后竟手牵手欢快地跳起来。游艳霞、陈细琴跳藏族舞,林美玲、黄翠花跳汉族舞,李德金、林彩珍跳朝鲜族舞,我和晓燕跳新疆舞。男生有林森官、包向书、郑宗居、黄旭……服装、道具也是我们自己准备。头上戴的民族帽子用硬纸皮制作,上面贴着各色剪纸图案,再把学校宣传队里的彩旗拿来缝制成裙子。我还把家里曾外祖母穿的黑色丝绒马夹拿来,贴上金色花边,作为新疆民族服装。后来晓燕又给我们编排了一个小歌剧《向阳岗上红卫兵》,也很精彩,我们的节目不仅在校园及公社文化宫表演,那时我们得下乡参加“农业学大寨”劳动锻炼,于是还表演给村里的乡亲们看。那年初冬,南京军区文工团拉练野营到我们公社,驻扎在我们学校附近的乔洋村。他们白天和农民一起劳动,晚上训练舞蹈基本功或排练节目。我们高中三个班级分别选我和祝晓燕、林茂松、李日芳、包桂琴等十几个同学作为学校小记者到那里去体验、采访。空余时间解放军叔叔教我们舞蹈,我们也自编节目和解放军联欢。记得我们把《边疆处处赛江南》这首新疆民歌做一些改动,填上反映平湖乔洋村新面貌的歌词,编成舞蹈,那些充满青春激情的大胆举动,至今想起来依然是那么单纯和美好。
1976年,我们高中毕业,离开了亲爱的母校。1977年全国就恢复高考,赶上了大好机遇。可是在那特殊的年代,我们所学的文化知识实在甚微,大学招收的名额又极少。我们意气风发,面对就在眼前的理想之梦,憧憬渴望过,奋力拼搏过,但无济于事,因此无缘踏进大学门槛。几年后,我们这届高中三个班的同学们,有的考上中专,有的去参军,有的回乡务农,有的去上山下乡之后参加招工考试或补员返城,……走上属于自己的漫漫人生路。人间遇见就是这样有缘有份,那时,我和晓燕均考入师范学校,历经多年的奔走、分合,两人竟先后踏进宁德师院附小任教。几十年来,我俩既是同学、闺蜜,又是同事、战友,在教育园地里一起辛勤耕耘,互相勉励,桃李芬芳,收获着幸福与快乐。
如今,岁月悄悄带走了我们的青春,改变了我们的容颜,而深藏于心底的那份同窗情依然纯美,如开不败的山茶花,永远芳香。
作者简介:林慕斌,1972年春季进入古田县第五中学初中部学习,1976年6月高中毕业。曾在宁德师院附属小学任教,现已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