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优秀作品(一0九)吴宇晴《此生之蜉蝣》

(感谢“大余朗读者”张羽)

此生之蜉蝣

江西省大余中学高一(2)班 吴宇晴

(一)

那只蜉蝣,在三年不见天日的时光之后,终于在一个夏天的晨曦中,脱去了灰黑色的毫不起眼的壳,换上了纤巧玲珑的夏装。洁白的纱翼、修长的身段、娇小的体型,远远望去,像一朵来自夏天的雪花。

蜉蝣是与一大批同伴一直爬上岸的——小时候的它,只能静静生活在水中,仰望着水面上光影的变幻。而当它终于爬上岸,朝东方望去——只见那山峦间,朝霞如晕漫的红色水彩,由远及近、由远及近地点染开来。点亮了草尖的露珠,点醒了山间的鸟鸣,点破了林荫的蝉噪,点开了树梢的花朵。小小的蜉蝣,全然被这幅景象震慑住了!它甚至忘了和同伴们一起飞向天空,只顾呆呆地看着……

(二)

“妈妈,妈妈!那边真漂亮呀!”

“是啊,朝霞很美。”

“嗯,妈妈,要是我能用自己的笔画下来就好了……”

“放心吧,只要你努力学,一定能画好的!”

“哦……咦,妈妈,这些是……”

“这些是蜉蝣呀。”

“蜉蝣?是雪花变的吗?它们每天就这样飞来飞去吗?”

“傻孩子,怎么是雪花呢?它们只活一天,今天过了,它们就死了。”

“……哦……它们真可怜……”

“好了好了,别难过了。傍晚会有晚霞哦,比朝霞还要美。到时候我们去那座山上看吧,视野更好哦!”

“嗯!妈妈,我以后一定要成为一名画家……”

(三)

蜉蝣听见了孩子和母亲的对话。它连忙飞向天空,冲同伴们喊:“你们听见了吗?”

“听见了,听见了,不过谁关心这个?”

“就是,本来就只有一天,谁还去想这个……”

“我……我想去那座山上看晚霞!”蜉蝣鼓起勇气说。

“呵,那么远,光是飞过去就要一天吧?你爬出来又不是为了看风景!”

“就是!还是关心好自己吧!”

……

蜉蝣犹豫了。是啊,何必浪费这一天时间呢?它为自己一时冲动的愚蠢想法而懊恼万分。眼见同伴们不再理自己,蜉蝣连忙飞入了那纷飞的大雪之中。可是漫天的朝霞还没有完全散去,在天空中散落着碎金般的光泽。

去那边的话,真的会看到比朝霞还要美的景色吗?蜉蝣再次忘记了一切,怔怔地思索着……

(四)

那个立志成为画家的孩子,此刻正拿起画笔,开始第一次练习。嗯,画些什么好呢?他蘸取了几笔红颜料,一下子捺上了画布。哎呀,太浓了!不过应该没什么关系。紧接着是橙色,还有柠檬黄。黄色与橙色搅成一团,好在颜色相近,不会混出黑色。画布的下方被蓝色覆盖,这是清澈的湖水。孩子修修补补,涂涂点点,总算把画弄得勉强有个样子。抹一把鼻尖上的汗珠,没曾想脸上也带上了色彩。画是出来了,可总觉得太单调。补点什么上去呢?他思索片刻,拿起一支最小的画笔……呼,总算画完了!好累呀!孩子把画放在一边,跑到外面玩去了。

过了几天,小画家再次拿起了画板。这回他谨慎了些,把颜色在画板上调了调,这才将画笔落在画布上。一下笔顿时又觉得浅了,连忙另外蘸取深色……等到调出满意的颜色,他的脖子都酸了!勉强涂了几下,便觉得疲惫不堪,看看外面日头,时候还早呢!

门外传来了孩子的玩闹声,画板上的颜料渐渐干涸。

(五)

蜉蝣最终还是飞离了同伴们。身后一大群年轻的蜉蝣正忙着尽情舞蹈,谈情说爱。只有它独自在空气中努力滑翔,像一朵倔强而孤独的夏天的雪花。太阳已经不像刚出来时那么和蔼可亲了,蜉蝣感觉自己头脑发昏,就像要被烘干了一般。它那漂亮的纱翼,并不像蜻蜓的翅膀一样适合长途飞行啊!过了一阵,蜉蝣终于精疲力尽地一头栽倒,而此时一只鸟儿发现了它……

等它终于脱离“虎口”,身上已布满累累伤痕。

飞不动了,实在飞不动了。蜉蝣挂在一片打蔫儿的叶子上。如果它有眼泪,此时一定会放声大哭的,可是它没有,它只是一只蜉蝣。它只静静地伏在树叶上,动也不动。远山还是那样远,丝毫没有靠近的意思。身后的湖面上空,飞舞的雪花般的虫群尚清晰可辨。此时正是它们欢乐的时光,它们舞蹈着,哗笑着,举行着这短暂的庆典。嗡嗡嘤嘤的是虫群的扇翅声,似给这位不切实际的勇士的冷嘲热讽。

可远方的景色……蜉蝣盯着自己要去的方向,回想起那倒映着湖水的朝光。它的翅膀又不自觉的扇了起来,一下,两下,三下……

(六)

孩子已经长成了个十几岁的少年。许是有些悟性,练习虽不大勤快,却也画得出些模样了。拿给同学看,同学也羡慕;拿给家人看,家人也表扬。只是在一次传看少年的画册时,恰巧一位美术老师路过。她推一推眼镜,仔细看了看:“画得不错,只是线条不够有力,颜色也不是很清晰,还要多加练习……”

未来画家顿时不乐意了。老师一走,他就不耐烦地嘀咕了一句:“这明明是挑毛病!”

“是呀是呀。”几个外行的好事者在一旁随声附和着。

少年依旧我行我素,他的画照样被外人传看。

待得他变成了一名美院学生,画技虽然不至于垫底,却也排得不前,十分平庸。美院的教授时常对着的他的作品说:“你的笔法太生疏了,要经常强化……”

学生虽想,但每次提笔,又顿觉十分无聊,又想起什么“形散神不散”,什么“写意”,一下子便轻松了好些,抛下笔转而去散步了。

(七)

时候已经是下午了,远山在蜉蝣的面前放大了好些。可是,太阳已经偏西,眼看就要沉落到山后面去了!蜉蝣顾不得自己不再平整轻盈的双翼,几乎是东倒西歪地翻滚过去。终于,它像一片雪花一般打着旋儿跌落在山顶。山的后面原来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太阳此时刚好与地平相切,漫天泼起了同大地一样辽阔的斑斓。颜色在天空的画布上不再吝啬,有些甚至漫出了天空的范围,直把地面上也染出了深紫绯红。这像是一曲自然的赞乐,又像是一曲悲壮的挽歌。被染成绯色的蜉蝣如同一尊精巧的雕像伫在山顶。如果它有眼泪的话,那么它一定会喜极而泣的。可是它没有,它是一只蜉蝣,只能在空中活一天的蜉蝣。这已经无关紧要了,这朵来自夏天的雪花呵,在大自然的赞乐与挽歌中,渐渐地进入了永久的梦乡……

(八)

画家最终也没拿出什么作品,默默无闻地度过了一生。

他的儿女在清理旧物时,从床底扫出半张破纸。年代太久远了,甚至纸上的色块也糊成一片,只能勉强看见上面是极其稚拙的笔触,涂上了橙红色的颜料;下面是不明所以的蓝色,好像还有一点波纹。

在漫天朝霞倒映着的湖水上空,一只白颜料点成的蜉蝣正朝远方飞去,像一朵来自夏天的精巧的雪花。

简评:

本文是一篇颇有童话意味、让人进入沉思、给人以感悟的作品。作者采用双线结构,一方面写一自不量力的蜉蝣不顾同伴的嘲笑,飞向山顶看那儿童口中所说的最美的夕阳,最后,它成功了;一方面讲儿童对绘画感兴趣,朝着这方面发展,但因为不能勤奋练习,最后默默一生,毫无成就。文章两件事交织在一起,蜉蝣对夕阳的向往源于孩子,孩子最初的画中有蜉蝣的影子,但是儿童最终没有像蜉蝣,用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这一故事,似乎是遗憾的结局,让读者沉思,给人生以启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