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水史:赣南有哪四大家?
中国的风水堪舆之学,我以前讲过的杨筠松也就是杨救贫先生,是一个历史性的界标,堪舆界的重镇,江西形法派的大宗师。
1.杨筠松:834年4月20日-900年3月12日,俗名杨救贫,名益,字筠松,号救贫,别号玄赤,唐代窦州(今广东信宜市镇隆镇八坊村)人。为唐僖宗朝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为唐朝著名地理风水学家。著《疑龙经》、《撼龙经》、《立锥赋》、《黑囊经》、《三十六龙》、《青囊奥语》、《一粒粟》、《都天宝照经》、《天元乌兔经》、《葬法倒杖》、《天玉经·内传》、《天玉经·外编》等书)
杨筠松的存在,也扭转了整个中国风水学偏于宫廷上层的历史。这个上层,就是帝王将相。
·1·赣南四大家
我们知道,杨筠松曾经在唐玄宗的宫廷服务,那时他正在宫廷里担任司天监,听说河东也就是今天的山西闻喜有天子气,于是亲自前往调查,结果从“民间”挖出了一个堪舆奇人丘延翰,然后把他带到宫廷,几乎等于胁迫般勒令他交出一统风水江湖的几部经典,好比金庸的“葵花宝典”从此封闭在唐朝宫廷,成为外人不得染指的:禁脔。
但是,黄巢起来了,他冲天一怒不为红颜为肚皮,唐僖宗逃跑到四川,于是我说了,心忧天下的杨筠松先生盗出原来是丘延翰从“某位异人”那获得的两本书《天机赋》与《玉函经》或《玉涵经》,悄悄离开了长安,并犹如勤奋而不乏天赋的海绵宝宝吸收了其精华之后,改名为《天秘诀》,然后跌跌撞撞辗转到了今天的江西,并在那里开宗立派,还把自己的绝学传给了自己的几位高徒。
从此以后,江西派的风水,便开始一统天下。
从此以后,赣南四大家的名头,便开始声名鹊起,名扬天下,并经历了一千多年的风风雨雨,一直传到今天——传到包括江浙闽粤沿海一带的整个华人世界。
从此以后,杨筠松,曾文辿,廖金精,赖布衣,成为所谓中国风水史上形法派的赣南四大家。不过,关于丘延翰的两本书如何从宫廷走入民间,坊间也有很多版本。
版本一,杨筠松独自盗出了这两本书;
版本二,杨筠松伙同他的某位高徒——一般倾向于是曾文辿要不就是他兄弟曾文迪——盗出了这两本书;
版本三,杨筠松与卜都监一起盗出了这两本书。
我倾向于第三个版本。这位卜都监,有人说就是写《雪心赋》的那位卜则巍,则巍是他的字,他的名字叫卜应天,号昆仑子,又称濮都监。
这是一位貌似淡泊名利的道家人物,有人推荐他担任太史不就,于是世居赣州而入了道门,“为黄冠师”,并且,他认为自己的“心地雪亮”而“地理透彻”,于是他将自己的那部堪舆地理的名著称作:《雪心赋》。这部风水著作《雪心赋》,是中国风水学上形法派的经典名著,如果你稍知风水,必然听说过这本书。
《雪心赋》节选
杨筠松在唐朝宫廷任过相当于国师一职,而这位多少有些扑朔迷离的卜都监呢,既有“都监”之名,似乎也并不是泛泛之辈,所以很多像我一样喜欢“讲故事的人”都倾向于认为:
这位卜都监,很可能就是与杨筠松一起在唐朝担任过官职,并在大厦之将倾的紧要关头,毅然决然抱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将唐玄宗命令僧一行这个所谓八宅派祖师等人改编过的宫廷风水秘籍,犹如我所谓春秋王官之学散入民间成为先秦诸子学那样,为眼睛从来雪亮的中华大地上的人民群众来送温暖来了。
至于杨筠松与其大徒弟曾文辿或者曾文辿之弟曾文迪盗出秘诀流入民间一说,我个人觉得,根据种种资料,概率有点低。我总倾向于认为,所谓三僚村的曾家与廖家两个江西派的风水大家,似乎都是在杨筠松从唐宫廷到了江西民间以后,才在乃师的言传身教之下,逐渐兴盛起来的。
因为,杨筠松先生为他们带来了:杨公三宝。
·2·杨公三宝
所谓“杨公三宝”,是今天江西赣州兴国县据说几乎家喻户晓的“传说”。
哪三宝?
杨筠松从唐朝宫廷盗出的无字天书,据说,是九天玄女传给他的:
第一宝,天书。
第二宝,是白鹤仙师点化他过后,传给他的一根“赶山鞭”;
第三宝,是——“铁灯盏”,因为这“无字天书”没有字,或者,犹如间谍剧里的桥段必须被某种外力或药物辅助才能显示,比如用几滴“药水”抹一抹,哇塞,立马这天书里的字就显现:原来如此!!!
天书是表面上没有字的,要让铁灯盏点亮一照,才能将“字”显现,从而供“读者”阅读。
风水界,一代奇人杨筠松先生,就是凭着这三件宝贝,驰骋风水界的大江南北而打遍天下无敌手,从而寻龙点穴,从而造福人民,从而成为人民的:大救星。
但是,更为让人信服的是,这所谓的“杨公三宝”,实际上是江西曾家与廖家这两个风水世家世代珍藏的三部风水秘籍,老百姓嘛,主要注重实践经验,文化课还需要恶补,于是久而久之把这三部书以讹传讹讹成了三件物事。
其实啊,这三件宝贝就是三部书,分别是《天秘诀》与《撼龙经》与《一盏灯》,哪是什么无字天书与赶山鞭与铁灯盏啊。
《撼龙经》节选
而且,我们说了,这其中的《天秘诀》实际上是神秘的大师丘延翰遭遇比他更加神秘的异人后得到的两本著作,不过,就是为了掩人耳目于是换了一个名字而已。
乾符七年即公元880年,黄巢兵进长安,唐僖宗李儇匆匆逃往四川成都避难。
这个时候,杨筠松先生或孤身一人,或伙同其徒弟曾文辿或曾文辿的兄弟曾文迪,或大概率的就是他老先生与一位“名称职务唤作’卜都监’的人”,趁乱进入琼林御库,犹如欧阳锋或黄蓉郭靖一样从禁宫私盗出本来丘延翰所著所得到的二本书..........
然后呢,他或他们,就悄悄地诡秘地离开了长安,开始云游天下。于是他们就辗转到了江西,然后定居下来顺便开宗立下派。
从此,江西风水一派开始好比非皮包而很主流的实体公司正式上了市,而且绝不玩鱼儿不知跑到哪里去了这一套,渐渐地,在当地打响了名头,进而开始辐射影响到全国,比如后来的安徽,所谓徽州风水,很多就是江西风水师比如赖布衣这一派,过去为他们犹如直接坐直升飞机般扭转或改善了他们在全国士子乃至全国人民心目中的形象:
太光辉了,江西风水大师们一手打造的徽州风水!..........
那两本杨筠松改名为《天秘诀》的书,据说,传给了三僚曾公和廖公。
从此,三僚曾家廖家,作为杨筠松之后的有名的江西两大风水世家,均把这两本书列为家传宝鉴,传子不传女,肥水不落外人田地藏着掖着,一直传到了今天。据说,因为书名第一字为“天”,故简称“天书”。
但淳朴善良所以就老实巴交的老百姓啊,讹着讹着,就讹传为:“无字天书”。
至于《赶山鞭》,其实是杨筠松杨公直到今天仍然流传的《撼龙经》的另外一个叫法,因为“撼”与“赶”字音近,于是误传为“赶山鞭”或“赶龙鞭”:
我们这出的这位杨公啊,手中神鞭一挥,立马就能把“山龙”赶到你家——想赶到哪家就哪家,然后点穴成全你这一家子子孙孙的富贵。不用说,这本书,好比儒家信徒心目中的《四书五经》,也成了曾廖二家世世代代心目中的堪舆第一经典,不,圣典。
至于“铁灯盏”,也是以讹传讹,原来呢,据说是杨筠松与一位廖姓弟子的师徒问答,这小廖做成了学习杨公风水术的课堂笔记,原本就叫作《杨廖问答》,因为开篇第一句是“一盏灯仰观天文”,所以这书又叫作《一盏灯》:
啊,一盏照亮我的风水灵慧的心灯啊。
老百姓呢,心眼实,讹着讹着,就成了“铁灯盏”。
于是传闻就成了:只有点起了杨公传下来的铁灯盏,才能阅读杨公传下来的“无字天书”——真是哪跟哪,但这就是生活,因为生活中最需要的,就是传说。
·3·赣南四大家之“金精山人”
金精山人就是小廖,即风水史上非常有名但又众说纷纭的廖金精,原名廖瑀,字伯玉,他本来是江西宁都县黄陂镇黄陂村的人,后来呢,大约四十多岁的时候,他开始入虔化县翠薇峰“金精洞”修道,自号“金精山人”,于是后世称其为:廖金精。
而且,坊间因为民间,至今还流传一个我前面讲过的故事:
当从宫廷流落江西的风水大师杨筠松活跃穿梭于江西兴国、宁都与于都的时候,由于名声太大,同样也有声名的廖金精严重不服啊,这里面或者有些“地方保护主义”的色彩,因为小廖是本地人而杨公是外来客,虽然据资料显示你廖金精其实先祖也是河南过来的“客家人”,但毕竟已经传了很多代了,所以,严重不服的廖金精便开始与外来客杨筠松的斗法,最有名的一次,就是那个“门楼事件”。
我讲了,事件大致就是:
黄陂这边的廖姓某族请杨筠松去勘定一个门楼位置,廖金精呢,预先用罗盘定了一个方位,还用铜钱作了一个标记,但是杨筠松来后,不用罗盘,直接用手头的竹杖随手一插——貌似随手一插,就中了大奖。杨筠松随手一插的那个位置,那个点,就是廖金精所埋铜钱方孔的正中。
这一下,年少气盛的廖金精彻底服了,于是马上跪下拜杨筠松为师,并从宁都东山坝迁到师父杨筠松勘定的兴国三寮村,还得到了师父杨筠松亲自传授《青囊秘籍》的殊荣,从此以后就鞍前马后的伺候着,学习着,奋斗着,实践着,终于成为后来中国风水史上的:赣南四大家之一。
但是——又一个但是,这个故事——杨筠松大师与廖金精大师的故事,未必是真的。
这是因为一,两人的时代相差太远,一般而言,杨筠松大都认为生于公元834年,而卒于公元900年;但是呢,一般而言,廖金精这个“金精山人”,大都认为生于公元943年,而卒于公元1018年。
也就是说,杨筠松生于晚唐,而卒于五代;廖金精呢,生于五代,距离杨筠松的卒年还多出43年,再过17年,赵匡胤的宋朝就建立了,所以,廖金精实际上是生于五代而活跃于宋初的人。
竹杖青奇万里河山归杖下;青囊元妙一天星斗隐郎中。
——看来,如果上述推测成立,这幅据说至今还挂在江西廖家的对联也许很切题,但未必就很真实了,很可能是后来人的编造——一种渴望美好邂逅的段子手的段子。
还有人说,其实,所谓“廖金精”或廖瑀,有两个人,一个是本尊,另外一个其实只是他的后代,就在福建,因为廖瑀的后代有一些是繁衍到了福建那一带。
还有人说,廖金精其实不是直接跟着杨筠松学习风水的,而是他爷爷即廖三传,但他后来通过他爷爷或老爸廖通学到了实际上是杨公风水的精华,于是风水神技远远超过了他老爸还有爷爷,于是,爷爷廖三传,他廖瑀呢,史称:廖五传。其实,顺便说一句,他还有一个称号,唤作“廖五经”。
中国历朝历代的很多术数家或道家的出身,有个显明的特色,那就是哥几个原本都是:知识分子。
而那时的知识分子,就是儒家士大夫或准备成为儒家士大夫。
而廖五经廖瑀先生,正是其中的一个,因为种种的不如意或种种的机缘,他们没有成为举人进士士大夫,而是成为了:风水师,四柱预测师,或,道法师。
而且,廖金精之后,廖家后人也是人才辈出,有人统计,从五代到明清一千多年,出了国师24位,名师72位,以及直接由皇帝封为钦天监博士的,也有36人。
于是,江西兴国三寮村,号称“中国风水第一村”,什么“皇家风水师的摇篮”与“国师的故里”,种种我村里有人也就等于我自己永不丢人的美誉,说的都是这个三寮村。
而三寮村的廖家,自然自己长脸的同时,也让三寮村乃至整个赣南、江西,都长了脸。
后来整十三陵——我们后面将会说到的廖均卿,就是他们老廖家的人,于是,又长了脸。廖金精有《入式歌》与《拨沙经》,流传至今。
对,你没有看错,就是“沙”而非通常风水学上的“砂”,有人认为,也可能是故意写错,也可能是有意为之,或者,暗含了什么玄机,也未可知。
来自: 广州小玉玉 >《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