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权力对大脑的损害?
如果不加防范,权力可以让天才成为脑残
------张鹏
(此文探讨的是医学问题,请各位在留言中不要越界,敬请配合)
我曾经发表过题为《权力会损伤大脑吗?》的文章(点击可以阅读),其实,我们可以从世界上无数的历史记载以及我们身边大量的真实案例中证实这一点:权力真的损伤大脑,并且还伤得不轻。
最常见的情况是:一个以前还挺聪明的人,有了权力后,很快就变得愚不可及。最可怕的是,权力让人丧失自知之明。所以,掌权者并不知道自己的脑残越来越严重。相反,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无限接近“神”了。当然,在别人眼中,他们更像是“神经病”。
那么,如何才能预防权力对自己大脑的伤害?作为一个在中国和英国都接受过正规的医学教育、在两国都有过法医任职资格、并且在“权力游戏”中摸爬滚打数十年的人,我觉得我还是有一点点发言权。当然,我的观点可能不完整、有漏洞,所以我欢迎各位补充。
要防止权力对大脑的伤害,我从医学角度提出下列两项措施.
1、早期诊断
权力对大脑的伤害有什么症状?
我总结权力对大脑的损伤最明显的症状共有12项,见文章《愚蠢的人掌权后会有什么表现?》。
但是,这些都是晚期患者的症状。到了这个时候,患者往往已经丧失了自知之明,他们无法认知和接受自己出现“严重脑残”的事实,并且会利用手中的权力对指出他们有病的人进行疯狂打击。
所以,此病到了晚期其实已经无可救药。因此,早期诊断至关重要。
那么,早期诊断只能依靠掌权者的自我意识。我认为,掌权者一旦发现有下列情形,就要高度怀疑脑损伤的出现:
1、魅力暴涨:如果我手中有了权力后,我发现自己在下级面前突然变得出类拔萃、魅力四射,比如,大家都认为我更聪明、更智慧、更有吸引力,大家都想听我讲话、想得到我的指示、想和我拍照、想得到我的题词,那么,我的大脑已经有一些早期损伤了。
2、话多会多:如果我手中有了权力后,我发现比以前更喜欢发表讲话、喜欢召集会议,我在会上可以连续讲几个小时,并且认为大家在认真听讲,那么,这也是大脑损伤的早期症状。
3、害怕独处:如果我有了权力后,变得不喜欢独处,因为没有其他人在时,我显示不了个人的威信和魅力,另外,我也感受不到别人的热情服务,我去做任何事情都希望有人陪伴、有人服侍、有人捧场;我喜欢各种让我有面子的场合,比如剪彩、致词,那么,这些也是大脑损伤的早期症状。
4、担心失权:如果我整天担心失去手中的权力,为此常常寝食不安、内心焦虑,并且疑心越来越重,生怕有人在我背后搞阴谋,这也说明我的大脑已经有一些损伤了。
2、早期治疗
因为此病到了晚期就如同绝症,根本无力回天,所以,早期治疗才是关键。我建议的治疗措施包括:
1、走出圈子:不要整天沉醉在自己的权力范围内,而是走出自己权力的圈子,在没有身份的环境中找回自己的“真实形象”。
以我自己为例,我担任了几家公司总经理超过20年,我经常不带任何随从、不显示自己的身份而独自进入其他圈子,这些圈子与我没有利益关系,比如旅游团体、学术圈子、艺术家圈子、体育圈子、文学圈子等等。在那里,别人不会顾及我的权力而给我特殊的照顾。
离开权力范围后,我发现其实我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的魅力,有时甚至还不如他人。在工作圈子中,别人会叫我“张总”,而有几次在旅游中,游伴们经常称呼我为“张师傅”。我觉得还蛮好玩的。
2、寻找批评:如果说,赞美是导致权力性脑损伤的毒药,那么,批评是治疗权力性脑损伤的良药。
我还有一个自己的经验可以和大家分享,就是通过自媒体发表文章。在那样的公共平台上,绝大部分人都不把我当什么领导,经常对我进行讽刺、谩骂、批评。这虽然让我不爽,但好处是防止我自我膨胀。我认为受到别人的不断批评,是对我的良性刺激,让我不停地自我检查、自我修正。不排除有许多对我的批评是中肯的、有益的,是对我最大的帮助。
3、不断学习:我认为有了权力之后,一定要坚持学习新的知识、观念,要不断否定自己以前的观点和方法,要吸取新的营养。
同时,有了权力后,一定不要到处给别人指导,因为术业有专攻,不要以为有了权力,就在各方面都比别人强。这方面,我采取的方法来自我在英国公司时我的英国上司的做法,他每次来中国分公司,都号称自己是来学习的。我发现这个上司真的很聪明,大脑没有被权力所伤害。
小结
综上所述,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给自己带来利益,又可以给自己带来伤害。而其中对大脑的伤害往往是不可逆的。所以,如果你没有想好获得权力要付出的代价,以及有了权力后可能付出的更大代价,那么,我不建议你去谋求权力之路。
我在权力的岗位上已经20多年,虽然我利用自己的医学知识反复提醒自己要早期诊断、及早治疗,防止自己的大脑受损,但可以肯定,我的大脑还是免不了受到权力的损害。还好,我的权力不大,所以,应该受损不严重吧?这话我说了也不算。还是要让读者来评估。各位,请给我留点情面,拜托。
职业困惑?请看此书
逻辑测评:
下面是多家企业在招聘时采用的逻辑测试题。如果3次测试都低于50分,原则上就不要面试了,这样可以提高招聘效率,防止招进来的员工思维混乱、逻辑不清。当然,生产线上的操作工人除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