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的书法到底多神妙?书卷气十足
明朝时期的书法界,虽不如晋唐那么辉煌,可也有几位顶级宗师让后人膜拜,这其中最为著名的一个人,当属文徵明。
文徵明在书法史上有着浓墨重彩一笔的,他自幼晚慧,11岁才开口能言,科举考试更是屡试不第,最后只得是投身到艺术道路当中。
他在当时有一个非常响亮的名号,叫做“四绝全才”,也就是诗文书画这四个方面,全部达到了最高层次。
在书法上,他跟随当时的宗师李应桢学习,在李应桢教导下,文徵明进步神速,并且懂得师法古人的秘诀。
他的书法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便是有浓浓的君子气和书卷气,让人一看,就感到十分舒服。
就比如他笔下的这幅行书大作《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本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所写,那一年王勃路过滕王阁,看见洪州都督阎伯屿正与一群才子写诗,他便兴致勃勃跑去凑热闹。
可阎伯屿却以为王勃是一个浪得虚名的人,索性避而不见。
等到论诗环节开始之后,王勃以“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开头,并未引起阎伯屿重视,直到那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现后,阎伯屿惊为天人。
其实不止是阎伯屿,这篇文章现世之后,名动天下,被誉为“天下第一骈文”,更是把滕王阁捧红了1300多年。
而文徵明笔下的行书《滕王阁序》亦是巧妙至极,有那后世人,将其誉为“天下第十一大行书”。
可以说,书法与文章相得益彰,堪称双剑合璧。
纵观此卷行笔敛放有致,气韵奔逸健畅,有王羲之神韵在其中,更有文徵明自己的风格在里面,温润秀劲,书卷气十足,给人一种微风拂面的舒畅之感。
文徵明此人被誉为“明朝书法第一人”,而这幅行书《滕王阁序》就是对他最好的证明
明代高僧憨山行书《永嘉真觉大师证道歌》书法作品欣赏
憨山,法名德清,字澄印,别号憨山,明代佛教“四大高僧”之一。俗姓蔡,生于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大师幼结佛缘,十二岁寻佛金陵报恩寺,十九岁削发为僧,中年以后历经辛苦重修南华寺,影响极为深远,被誉为佛教禅宗中兴祖庭宗师。书法家启功对憨山评价甚高,有诗言道:“憨山清后破山明,五百年来见几曾。笔法晋唐原莫二,当机文董不如僧。”
憨山《永嘉真觉大师证道歌》 ,此本内容为性理修养之说,涉言佛教。写法上本于《集王圣教序》,然取势用笔却有自己的特色,与明末书家喜一笔顺势带下而连绵不断的行书写法,迥然有别。此卷静穆而不乏灵动,端稳而不乏妍美。取行楷法,字字独立以倚侧引势,以大小错落取得变化,以粗细轻重显现节奏。舒展处尽展其势,内敛处不乏其韵。全篇章法总有若干重字以醒目,若干轻字显灵动,通篇取左低右高侧势,款款书来极为自然,一如一股清泉从山间缓缓而下,绝少鼓噪之气,既有古意,又有时趣。古意者取大王儒雅的神韵,时趣者,用小王内擫笔法、圆转引带,以消泯火气,不过分追求转折顿挫的变化,因而显得妩媚。虽然个别笔画显得不很硬朗而有些飘浮,但从其取法的角度看,前人的影子不多,自己的个性不少,有时还善于在个别点画中以隶意出之。在王羲之妍美的书法风格上,于行云流水一般的书写中,融和进了微微的古拙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