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良性还是恶性?记住这个预测模型公式

这些年,随着高分辨率CT的普及,可检测到的肺结节直径越来越小,越来越多的人体检发现了肺结节。

在得知自己肺部长了结节后,很多人觉得这离肺癌也不远了,从而产生恐惧、忧虑等消极情绪。

其实,肺结节有良性和恶性之分。尽管发现的肺结节人群中仅不到4%是恶性的,但发现后的心情都是比较让人纠结的。

因此,我们需充分认识结节的特征,正确评价结节的性质,这样既能使恶性结节的病人早期得到及时的手术治疗,又能使良性结节的病人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一、肺结节的定义及分类[1-5]

肺结节是指肺内直径小于或等于3 cm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病灶,影像学表现为密度增高的阴影,可单发或多发,边界清晰或不清晰的病灶。可为孤立性或多发性,不伴肺不张、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

提示:肺结节直径在0.5cm-1cm属于肺小结节,直径>3cm则称为肿块。

不同密度的肺结节,其恶性概率不同,依据结节密度将肺结节分为三类:

  • 实性结节:指其内全部是软组织密度的结节,密度较均匀,其内血管及支气管影像被掩盖。

  • 部分实性结:是指其内既包含磨玻璃密度又包含实性软组织密度的结节,密度不均匀。

  • 磨玻璃密度结节:指肺内模糊的结节影,结节密度较周围肺实质略 增加,但其内血管及支气管的轮廓尚可见。

其中,部分实性结节的恶性概率最高,依次为磨玻璃密度结节及实性结节。

图源:文献[1]

二、肺结节的危险度判断

  1. 高危结节

    直径>8 mm的部分实性结节;

    直径≥15 mm或表现出恶性CT征像(分叶、 毛刺、胸膜牵拉、含气细支气管征和小泡征、偏心厚壁空洞)的直径介于8 mm-15 mm之间的肺实性结节。

  2. 中危结节

    直径介于5 mm-15 mm且无明显恶性CT征象的非实性结节;

    直径≤8 mm的部分实性结节;

    直径>5 mm的纯磨玻璃密度结节。

  3. 低危结节

    直径<5mm的实性结节;

    直径<5mm的纯磨玻璃密度结节。

三、肺结节恶性病变预测模型判断

目前有多种临床肺癌预测模型,其中以梅奥临床人员研发的模型应用最为广泛。此模型中包含6种预测肺恶性肿瘤的独立预测因素,包括年龄、吸烟(目前或曾吸烟)、结节发现前的胸腔恶性肿瘤史>5年、结节直径及毛刺、位于上叶[2]。

恶性病变预测模型的公式为[1]:

恶性概率 =ex/(1+ex)(方程式1),χ=-6.827,2+(0.039,1×年龄) +(0.791,7×吸烟史)+(1.338,8×恶性肿瘤)+(0.127,4× 直径)+(1.040,7×毛刺征)+(0.783,8×位置)(方程式 2)。

提示:其中e是自然对数,年龄为患者的年龄(岁),如果患者目前或者以前吸烟,则吸烟史=1(否则=0);如果患者有胸腔外恶性肿瘤史>5年,则恶性肿瘤=1(否则 =0);直径为结节的直径(mm),如果结节边缘有毛 刺,则毛刺征=1(否则=0);如果结节位于上叶,则位 置=1(否则=0)。

四、肺结节需要多久复查?

当初次发现肺结节时,除非典型的恶性结节(恶性实性结节的计算容积倍增时间(VDT)多为30天-400天,而部分实性结节及磨玻璃密度结节常呈惰性生长,其容积倍增时间显著长于400天[3-4]),临床医师一般是根据结节的大小、CT值、影像学特征等评估后决定随访时间。

但是,临床指南要求随访的时间国内外略有差异,2019版 《肺癌筛查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建议≤5mm时6个月,影像随访,>5mm且≤10mm时3个月影像随访,> 10mm时活检或外科切除。[5]

同时,各大指南对肺结节的随访时间最长为5年,基于Lee等研究发现直径<6mm且稳定5年以上的GGN仍然有恶变的可能,建议随访时间延长至10年。[6]

参考文献:

[1] 周清华,范亚光,王颖,乔友林,王贵齐,黄云超,王新允,吴宁,张国桢,郑向鹏,步宏.中国肺部结节分类、诊断与治疗指南(2016年版)[J].中国肺癌杂志,2016,19(12):793-798.DOI:10.3779/j.issn.1009-3419.2016.12.12.

[2] Swensen SJ, Silverstein MD, Ilstrup DM, et al. The probability of malignancy in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 Application to small radiologically indeterminate nodules. Arch Intern Med, 1997, 157(8): 849-855.

[3] Xu DM, Gietema H, de Koning H, et al. Nodule management protocol of the NELSON randomised lung cancer screening trial. Lung Cancer, 2006, 54(2): 177-184.

[4] 17 de Hoop B, Gietema H, van de Vorst S, et al. Pulmonary ground-glass nodules: increase in mass as an early indicator of growth. Radiology, 2010, 255(1): 199-206.

[5] 史文松,胡玉缀,常国涛,杨志强,杨玉伦,赵晓刚.肺结节随访中患者困惑的辩证分析[J].医学与哲学,2021,42(2):66-70.DOI:10.12014/j.issn.1002-0772.2021.02.14.

[6] LEE H W.JIN K N.LEE J K.et aL.Long-term Follow-up of Groundglass Nodules After 5 Years of Stability[J].J Thorac Oncol,2019,14(8):1370-1377.

1

END

1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