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史29金元四大家之张从正(下)


《儒门事亲》卷四和卷五中记述了治病百法,第一项是治风邪引起的症状,如眩晕、抽搐、发狂、偏正头痛等等,方剂可以选择防风通圣散、防风汤、小续命汤等等。防风通圣散出自刘完素的《宣明论方》,我们上一篇讲刘完素,重点说了他的著作《素问玄机原病式》,其他著作没有涉及,实际上刘完素的学说和方剂还有很多经典之处。防风通圣散包括十七味中药材,分别是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薄荷、麻黄、连翘、芒硝、石膏、黄芩、桔梗、滑石、甘草、荆芥、白术、山栀子。现代中成药防风通圣丸完全按照这个组方制成,治疗外寒内热,表里俱实,恶寒壮热,头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瘰疬初起,风疹湿疮。

卷四第二十二项是治疗五种淋沥症状,淋沥指小便不通、小便短涩等症,可以用八正散、石韦散,石韦散出自宋代的《太平圣惠方》,石韦是治疗淋沥的要药,现代中成药复方石韦胶囊就是以石韦为主要药材,治疗清热燥湿,利尿通淋。用于小便不利,尿频,尿急,尿痛,下肢浮肿等症;也可用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见有上述证状者。


《儒门事亲》卷六、卷七、卷八论述十形三疗,十形包括风形、暑形、火形、湿形、燥形、寒形、内伤形、外伤形、内积形、外积形,三疗就是指“汗、吐、下”三种攻邪的治疗方法。

卷六火形咽喉肿塞一篇中记载了一个医案,一位妇人,病症是咽喉肿塞,数天内连粥和汤都喝不下去,肿也不退,用药无法下咽,针法也没有效果。张从正以当归、荆芥、甘草煎汤,让妇人趁热漱口,然后用冷水浸泡双手,不到五日,痛减肿消,饮食如故。

卷六火形赤目一篇中记载了一个医案,安喜县人赵君玉,眼睛突然赤肿,点洗不退。赵君玉想起张从正曾经跟他说的一句话:凡是病在上者都宜吐法,于是他服用茶调散,呕吐后,眼睛赤肿消散。赵君玉非常感慨,张从正的医法太精妙了!

(茶调散是张从正常用的吐法方剂之一,成分是瓜蒂和好茶叶。)


卷六湿形湿嗽一篇中记载了一个医案,赵君玉的妻子咳嗽,发病时是十月。张从正处方了六味药材:陈皮、当归、甘草、白术、枳壳、桔梗。赵君玉看了方子后,认为这不是一个治疗咳嗽的方剂,方中多是补脾的药材,只有桔梗有宣肺的作用。张从正分析说,冬天咳嗽,是秋天的湿邪蓄积在体内引起的,湿邪蓄积在脾土而导致咳嗽,此方可以散气除湿,解急和经。这个方子还有一个特点——培土生金,滋养脾土,有利于肺金,因为五行当中“土生金”。赵君玉的妻子吃了三服此药,果然痊愈。

卷七寒形感风寒一篇中记载了一个医案,张从正的一个朋友雪中冒寒,洗澡后重感风寒,一病不起。张从正先让病人服用独圣散(吐法方剂),之后病人一两天内没有吃饭,只有口渴饮水而已,也不多饮。张从正又让人给病人捶打大腿,按摩腹部,三四天内病人还是没吃食物,只是喝水,每天喝一二十次水。到了第六天,病人出现神志不清的症状,然后张从正让病人服用调胃承气汤下之,汗出而愈。张从正常对人说:伤寒后不要妄加用药,只有多饮水最为妙药,又不可使患者因喝水多而伤,所以要揉散,这是非常好的方法。六、七日后,病人有了适合攻下的症状,就可以攻下。


卷七内伤形因忧结块一篇中记载了一个医案,有一个官吏,父亲死于贼人之手,官吏大悲哭泣,哭罢觉得心痛,日渐严重,一个多月胸中成块状,像扣着的杯子,大痛不已。用药都无效,有人提议用针灸的方法,官吏很厌恶,求救于张从正。张从正来诊断后,发现有一个巫婆在旁边,张从正模仿巫婆说话,内容狂荡不羁,引得官吏哈哈大笑。一两天后,官吏心下结块都散去。张从正说:《黄帝内经》中说忧则气结,喜则百脉舒和。又说喜胜悲。用这个方法来治疗因忧结块非常有效,何必用针灸和药物治疗呢!

《儒门事亲》卷十四治法心要中,第一次提出了“十八反”及其口诀:《本草》名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第一句:本草明确的指出了十八种药物的配伍禁忌。这里《本草》一书应该指古代的一本本草类医书。

第二句:半(半夏) 蒌(瓜蒌) 贝(贝母) 蔹(白蔹) 及(白芨)攻击或与乌(乌头)相对。

第三句:藻(海藻) 戟(大戟 ) 遂(甘遂)芫(芫花)都与草(甘草)不和。

第四句:诸参(人参、丹参、沙参、玄参等所有的参)辛(细辛)芍(赤芍 白芍)与藜芦相背叛。

本篇我们就说到这里,下一回我们说说“金元四大家”的第三位——李东垣。

(0)

相关推荐

  • 辨证论治(三一)

    肝主疏泄,调畅情志,我们知道,人的情志活动本来是由心所主的,心主神明,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但是,中医认为人的精神活动,除了和心相关之外,还与肝有关,尤其是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 在生理上,如果肝的疏 ...

  • 『中药方剂』中药方剂之和解方剂类 (1) 茯芩杏仁甘草汤 《金匮要略》

    『中药方剂』中药方剂之和解方剂类 (1) 茯芩杏仁甘草汤 《金匮要略》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二十)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前面讲了在什么情况下,药物方剂中需要加上甘草,在什么情况下药物方剂中不需要加甘草,我们再来看一桩清代医家李中梓的医案: 抚台毛孺初,痢如鱼脑,肠鸣切痛,闻食则呕,所服皆芩.连.木香.菖薄.藿香.橘 ...

  • 中医史28金元四大家之张从正(上)

    上回我们说了"金元四大家"首位医学家刘完素,这一回我们说一说"金元四大家"第二位医学家--张从正. 张从正是"攻下派"的一代宗师,代表著作是 ...

  • 宋词解析:张先的《天仙子》

           陈廷焯先生称:"张子野词,古今一大转移也.前此则为晏.欧.为温.韦,体段虽具,声色未开.后此则为秦.柳,为苏.辛,为美成(周邦彦).白石(姜夔),发扬蹈厉,气局一新,而古意渐失 ...

  • 医案纪实:急腹痛症

    摘自 古道瘦马王幸福 枳壳 医案 急腹痛症 患者:杜,男,56岁.2021年9月7日,中上腹疼痛难忍入院. 刻诊:中上腹疼痛,冷汗淋漓,面色苍白,痛苦不安,不停呻吟,三天未大便. 西医内科前两天诊断不 ...

  • 气血不足,金元四大家留下了著名方剂,只用了两味中药

    气血不足,金元四大家留下了著名方剂,只用了两味中药

  • 太阴植胎

    前天不谦真人的一个学生问曰: 病人为女性,怕冷,月经量大,血块多,行经时间只有两天,面色黄,晨起肌肉酸痛,活动一会就好多了,心烦易怒,眠差梦多,脉沉.用甘草泻心汤吗? 不谦真人对曰: 芍药甘草附子汤. ...

  • 金元四大家之张从正,论病首重邪气,攻邪学派也

    张从正,字子和,金元四大家之一,以善用攻邪而著称,认为病由邪生,良医疗疾,当先治其实,后治其虚,主张以汗吐下三法先攻其邪气,邪气去而正气自复. 张子和根据<素问>"百病生于气&q ...

  • 中医史30金元四大家之李东垣01

    上回我们说了"金元四大家"中的第二位医学家张从正,这回我们说一说"金元四大家"中的第三位医学家李东垣.李东垣有很多医学著作,我们中医史系列将陆续说说<脾胃 ...

  • 中医史31金元四大家之李东垣02

    这一回我们继续说李东垣的<脾胃论>,上回说到补中益气汤是李东垣治疗脾胃病的核心方. 补中益气汤的药物组成为:黄芪.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方中黄芪用量最多,因肺为气之本, ...

  • 中医史27金元四大家之刘完素

    上回我们说了起源于宋代的<寿亲养老新书>,中国北宋以后的历史,分为南北两部分,北边依次是辽.金.元,南边是南宋,南宋后来被元取代.辽代入主中原以后,政权逐渐腐化,被金所灭,金代后来又被元所 ...

  • 中医史35金元四大家之朱丹溪(中)

    原创 汉江滔涛 医学课堂微直播 今天我们结合原文,看看<丹溪心法>. <丹溪心法>卷一中风一当中记载,家宝丹,治一切风疾瘫痪,痿痹不仁,口眼喎僻者.邪入骨髓可服.成份有川乌.南 ...

  • 中医史上的名医多姓张。

    艾御享堂 余诊病之暇,喜欢翻看一些中医典籍,常信手捻来,漫无目的.久之却也受益良多.卒然发现:在中医发展历程中,尽管门派众多,高手如林,个中不仅张姓居多,且大都为中医历史上的关键人物,何也? 张仲景[ ...

  • 张丰正:张锡纯“君火相火”理论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365医学网

    作者:张丰正[1] 代家玲[1]  单位:西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附属中医医院[1]   张锡纯(1860-1933),字寿甫,中国近代杰出的中医临床大家,其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为中 ...

  • “两弹一星”初期名单中没有钱三强,张劲夫看后说:三强功不可没

    1999年5月5日,原中科院党组书记兼副院长.国务委员张劲夫先生发表了长文<请历史记住他们--关于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的回忆>.在这篇文章中,张老饱含深情地描绘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