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悦读|图说 】魏海峰 麦玲《用艺术的眼光看刘李河的春天》
图/魏海峰等 文/麦玲
【作者简介】麦玲,会计师、政工师,白银作协会员,作品发表于《甘肃工人报》《白银晚报》等报刊杂志。合集出版《太阳树》一书。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小屋掩映在桃枝下,点点红色渲染着宁静的小院,远山含黛,沟底,河水破冰,潺潺流淌。
墙体上,醒目的广告语:举报二女户出生奖励……如今,已经取消了计划生育政策,乡亲们,再不用为生不了儿子而焦头烂额,东躲西藏,英雄气短,骨肉分离了。
川地,被勤劳的乡亲翻耕的平整细软,一畦畦土地里,播种着乡亲们无限的希望。那温暖平静的土地上,一定留有亲人和我的足迹,还有我家大黄牛、凉州毛驴、黑嘴的气息。
门口码摞整齐的劈柴,是用来蒸蒸馍,炒肉和过冬的,这些劈柴,多是老人在放养的间隙砍挖好,用麻绳捆了,弓着背、喘息着一捆捆背回来的。
看家狗被拴在大门前的狗窝旁,一个破了的旧脸盆是它的食盆。它的伙食,无非是剩、馊了的饭菜,或用麸皮黑面等和成的。无论生活如何,主人的脸色好坏,它一生尽心尽力守护着家园,从一而终。
麦草摞是农家必备之物。麦草可以用来烧火烙韭菜盒子烫面饼锅盔,冬天可以铡草喂牛羊等。孩子们白天在撕出的麦草窟窿里乘凉,夜晚在里面藏猫猫猴,百玩不厌。
春光透过天窗,将光辉铺洒窑洞,影影绰绰,诗情画意。在这冬暖夏凉的窑洞里,我的父老乡亲一代代繁衍生息,无怨无悔。我也是从这样的窑洞里出生成长,身心吸纳了浓浓人间烟火的味道,经久不息。
用艺术的眼光看刘李河的春天,山青水碧,山花烂漫,桃李遍野,沟壑纵横,层次分明,远离尘世繁扰,纯净朴实,应该是一处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
可是,你没有看到过当年那一张张憨厚疲惫、同样沟壑纵横的脸上,写满的苦涩和无奈;那一双双老茧皴裂的大手,是把满身力气透进土地遗留的印证;那些为了最起码的生活,而起早贪黑奔波不息的乡亲,满身疲劳,依然露出豁牙的嘴,善良笑着的情景;想起他们的艰辛,他们的病痛,他们的乐观认命,他们的善良坚韧,常使我情不自禁,热泪盈眶。
这快黄土地,是祖祖辈辈刘李河人曾经热烈生活过的地方。劳作中的刘李河人曾诅咒过这地方的崎岖;赶集的刘李河人嫌弃过没有大路的艰难;上世纪没通电时,刘李河人羡慕过电灯电视的光明新奇……
而更多的,是刘李河人对这快土地的感恩眷恋:地多人稀、乡邻和睦、冬暖夏凉、民风淳朴、绿水青山、村村有亲。
他们爱啊!爱脚下这快土地。爱之深恨之切。所以啊,每一个走出刘李河的游子,都走不出藏在心里的刘李河。
憨憨的狗狗,憨憨的小女孩,向着阳光,背靠窑面。花袄红脸蛋,细长的眉眼,肉乎乎的小手,笑得灿烂无邪。这是刘李河的孩子。让我想起三十多年前自己的模样。
以上这些图片是朋友发给我的。说是他朋友去刘李河精准扶贫时拍摄的。听说刘李河的乡亲们如今搬迁到了镇子上的单元楼里。我想,无论乡亲们身在何处,这个叫刘李河的地方,已经深深嵌进他们的骨子里,永不会忘记。
又是一年清明节了,刘李河的桃花杏花梨花已经漫山遍野地开放了,野花点点,蜜蜂嘤嘤嗡嗡,蝴蝶翩跹,鸟雀飞翔,河水潺潺,祭祖的人儿,应该回了这里,在袅娜的青烟里,和亲人抖落满心的思念与牵挂。
几年前,我的亲人清明上坟后,在刘李河河边洗羊潭上的合影。当年,我和伙伴从这里扎猛子跳入河里,比憋气,站在瀑布下洗澡、追乌龟;河岸上,大婶大娘晒着洗净的花花绿绿的衣服;岸边的田地里,西瓜正在长大……恍惚间,时光逝去,河岸低矮,杂草丛生,亲人容颜亦褪色。
那些难忘的岁月,无论贫富欢乐,刘李河的乡亲们都一步步地走过来了。
刘李河,生生世世,是出生成长在刘李河人心里一个巨大的精神宝地。
愿,福满人间,春满刘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