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三十年初心不忘|随笔

王安宁:田半井的传说|故事

文/沧浪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三十年前,懵懵懂懂,弱冠而已。
家道贫寒,父母年迈,缺少劳力,几近辍学。曾起过农忙之余捉笔从文的念头。
秋收秋种后闲暇,背着父亲悄悄溜走,再进校园。只为心中那一丝不甘。
偶然一梦,梦境别样,历久弥新,久久难忘:孤身一人行走在院中,宽阔的石头铺就的土路两旁,长着青翠的柏树行。太阳洒在身上,暖烘烘的,非常惬意。前面不远处,铁栅栏的大门关着,中间的小门敞开着。门外是长长的街道。
未曾走到门口,忽然醒来。梦境清晰,温暖的感觉犹存。
那一年是戊辰——龙年,老黄历上说是他的幸运年。
果然,鱼跃龙门,走进了大学校园。
城市的喧嚣,总也抹不去家乡的记忆。《从农村人的精神面貌看十年改革的成就》,这篇千余字的短文,荣获校级二等奖。获奖报告让全系七个班级的同学和校友记住了一张青涩的面孔。
思想的奔放,让犀利的文笔吐露锋芒。《美与丑大曝光序言》,贴切闪光的词汇,一针见血的灼见,成了学校美与丑大曝光展览活动成功的点睛之笔,被许多校友抄录珍藏。
且看,离别的感言,道出的是自豪与无奈。出身贫寒不需自卑,前路漫漫何处是港湾。
“他从农村来,带着牛粪的气息和野草的芳香,
他从山里来,带着山民的憨厚和大山的宽容,
他从朝霞中来,带着哲人的睿智和文人的寒酸,
他从世纪外走来,踏着洁净的积雪,
想回头,却又怕惊醒了刚直的脚印,熟睡的天鹅。
他来了,自信的来了,
平静的湖面上仅仅起了一丁点儿的波纹;
他来了,蹒跚的来了,
金色的秋天只多了一片忘记落去的红叶。
春风飘零,冰河解冻,残雪点点,该是发芽的季节了。
思悠悠,恨悠悠,吴山点点愁。
该去了,学得了几分圆滑和小气,
带着空落的船只和疲惫的思维,
从污浊的泥水中趟过,
虽不曾沾染却也留的了一点点气息。
踏着隔世纪的鼓点,
跳着幕落的舞步,
滑进无望的深渊。
凭谁问:
勾子嘴专食骨缝肉?!”
三十年后,重读这篇离别感言,感叹当初思维跳跃的同时,深感自己的执着。
盘点过往的工作经历,从不曾忘却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因而觉得自豪。为他人排忧解难,原则内能省则省能办即办,没想过得好处扬名声,许多人都不曾记得有过这么个人。
当年的家道贫寒,聚力培养了一个未曾丢脸的儿子。自成家后,不贪不占养家糊口,如今虽然贼进了屋门也嫌弃,却可以活的心安理得。
“他从世纪外走来,想回头,却又怕惊醒了刚直的脚印,熟睡的天鹅。”座右铭式的词句伴随着他的人生,落下个倔劲头的评价。但可以冷眼看清人间事,挥洒点评。
掂起笔挥写世间故事、心中的惬意与彷徨,一直是萦绕心头的念想。三十年前种下的种子,经过三十年的风雨温养,如今已经破土发芽。
几十年磨一剑,剑出鞘,不露锋芒也亮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