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悦读丨书评】一部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盐亭志

《阅读悦读》首届大赛(小说)征文启事

文/山野

【作者简介】山野,原名孙效东,审计师,现供职于绵阳市游仙区某行政机关,工作之余喜欢读书和写作,有作品散见于《剑南文学》《西蜀》《蒲公英》嫘祖故里》等。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读九龙闲人著《盐亭闲话》

由于喜欢文学的原因,对于史书也格外关注,但距离我们毕竟太远,总有种时代的隔膜感,再加之生僻字太多,读起来费事。纵然是喜欢,还是读得不多。作为同一个史书范畴的志书虽然接地气,说的都是与某个地方或行业、单位密切相关的人和事,但要么是因各种原因遗失得厉害,要么就是束之高阁,鲜为人知,读得就更少了。心想要是能将过去的县志等文史典籍重新点校编辑出版那该是件多么有意义的事啊!这个念头虽然一直盘桓在自己心里,但是现在又会有谁来做件事呢?因为这既要考虑到政府相关部门对此的关注程度,同时更要能否找得到,有人愿意来做这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但又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

2014年岁末的一天,被文友邀请参加四川省散文学会绵阳分会的年会。偶遇九龙闲人,虽然在麻辣社区拜读学习过他不少有关盐亭人文历史掌故方面的文章,神交已久,但还没有面对面见过。现在从幕后走到台前,自然欣喜。相互寒暄并交换了联系方式。他便赠送了我一本新近出版的这本《盐亭闲话》。

想不到这么年轻,从论坛中发表的文章来看,文史知识渊博,人文掌故脱口就来,文笔恣意汪洋,文风洒脱老道,风趣幽默,应该是位年逾古稀的退休教师。可是没有想到眼前这位居然才三十多岁,而且还与教师没有丝毫关系。

抱着学习的目的来参加会议,见识了不少如雷贯耳的文友,而且还得了一本宝书,你说能不高兴吗?工作之余便认真捧读学习起来。

这本由成都时代出版社出版的《盐亭闲话》可以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盐亭闲话。长期以来被认为穷乡瘠壤、瘦山寒水、偏僻无名的蕞尔小邑,很长时间被人戏称“轻工业打饼子,重工业打石头,手工业打麻将,知识产业是告状”出迷儿红苕的盐亭。打饼子打不过临县—梓潼(该县有唐明皇逃难时吃过,念念不忘后来声名远播的梓潼酥饼)。打石头呢,连打磨子所用的石头还要到外地去购买,俨然就是一个被人瞧不起的落后山区。可是这位乡友却不这样认为,他说,觉得盐亭除了“一穷二白”就什么都没有的人,那是因为你确实了解得不够深入;觉得盐亭“除了穷还是穷”的人,那是因为你知道得还不到位;觉得盐亭“矮山水小,没有风景”的人,那是因为你的眼睛不能主动去发现美。

闲人历经五年,狂索滥求,四处搜集多方查询求证,从历史、地理、人文和名宦四个方面历数了盐亭的历史灿若辰星、地理钟灵毓秀、人文人杰辈出、名宦口碑犹在。

盐亭介于巴蜀之间,或而巴、或而蜀(大部分地方和大多数时候居蜀)。东晋安帝义熙元年(公元405年)圣谕将万安县治所迁至潺亭,为境内建县之始。西魏恭帝元年(公元554年)因其境内盐卤出产丰富更名为盐亭。盐亭就这样一直被人叫了一千多年。而后元至正年间东合永泰、南割东关,再加上之前的西并高渠,盐亭的版图轮廓延续至今。

盐亭虽然被称为万山之县,但山秀而小,最高的也不过海拔786米。由于山多平坝少,生存环境差,吃苦耐劳耕读传家就成为没有选择的必然。不少家庭都用实际行动来实践家族宗祠上的对联:守祖宗一脉真传,克勤克俭;教子孙两行正路,唯读唯耕。

据不完全统计,自隋开皇四年(公元584年)董树封任县令勤课农桑、训诲士民至清末一千多年间,盐亭登进士者就达四十余人。由于地处巴蜀之间,盐亭人兼有巴人尚武,蜀人崇文的特点,这四十多位登进士者中就有武进士两名。最辉煌者,唐朝严氏一族有一宰相、三节度、七进士,皆文达武显,官居要职,光耀盐邑,为梓州望族,连诗圣杜甫都不禁感叹“严家聚德星”。最灿烂时,北宋皇祐元年(1049),文同、任伯传、何荣乙丑同科三进士,其中文同善诗文书画,有《丹渊集》传世,胸有成竹,开创墨竹画派。最显著者,南宋有牟氏一门四兄弟皆摘桂冠,一门四进士,为家教后学之范。

为此作者一一盘点了盐亭有一凤(嫘祖)二相(唐朝宰相李义府和使相严震)三才(诗仙李白之师赵蕤、墨竹大师文同和清代诗人陈书)四桂(宋人牟衮后裔牟用中、积中、学先和义先四人均中进士)五官(严砺、黄衡、顾頲、王勃、张泰阶)六将(严烈、李湛、陈汉、何卿、王勋、江长贵)七勇(税隆、李成、王健、王养臣、任九级、郑太平)八柱(何拔儒、杨太虚、袁焕仙、任师尚、吴家义、蒙文通、谢趣生、曾子云)十烈(王明金、蒙裁成、谢兆兰、刘仰高、袁诗尧、侯伯英、虞容、卢发社、黄绍辉、白大科)之才,由此感叹盐亭最大的特产就是人。虽然归纳得并不一定完全准确,但至少说明了生存条件虽差的盐亭并非一个一穷二白的不毛之地。看过该书的乡友们都不禁惊呼道,哇塞,想不到我们这个踏踏(当地俗语,当地方讲)居然出现过这么多块火(当地俗语,分量重)的大人物啊!

方志被誉为“一方之全史”,可以看成是缩小了的史书。“史遍天下之大,志则录一邑之小”,史论志述,一个存史,一个述史,史志同源,过去的志书文学味偏重,通俗易懂就有所欠缺,毕竟不是为普通人所写的嘛!而眼前这本《盐亭闲话》就是相互印证去芜存菁把县志等相关典籍中最精彩的部分抽出来重新进行梳理,并以现在的话来表达,从盐亭这两个字说起,然后历数盐亭的山,盐亭的水,盐亭的古道以及盐亭的历史名人,重新诠释了一个崭新的盐亭。由此可以这样认为,这本书其实就是盐亭县志的通俗版、现代版和简略版。

第二部分,闲人闲语。如果说第一部分是有着史书同样功能的盐亭县志的通俗版、现代版和简略版的话,那么这部分是不是可以认为类似于司马迁的太史公曰?被后世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太史公司马迁在以纪传体的方式为他心目中的人物树碑立传的同时总会写下自己精彩的评语,这既是他对所写人物的点评,同时也可以看成是他内心感受的真实流露,比如孔子世家赞。

继续着故乡的话题,前篇为家乡盐亭画了个像。紧接着,闲人就写了他朝思暮想魂牵梦绕的故乡,在他的眼中,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那样的魅力无穷美丽动人,无不牵动着他的缕缕情丝。比如《小街九龙》《三湾堰塘》《人青山》《梦中的榉溪河》《圆月秋塘》等,由此也可以这样说,正因为有了这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难以割舍的故乡情,所以才孜孜以求历经五年艰辛,到处搜寻文史典籍,拜访文史学者相互切磋,现场查勘比较分析,最后才有了洋洋洒洒四十二万言的《盐亭闲话》。

封底所附作者的短诗“你是嫘祖姑娘精心哺育的蚕桑/多少代缝缝补补还穿着的衣裳/盐亭啊,我的故乡! 你是赵大宾的韬略/《***》激励着强国梦想/你是李义府的华风/神童少年借得一枝栖朝阳/盐亭啊,我的故乡! 你是德星桥前,严家遗落的紫金鱼袋勋章/一门七进士撑起半个中唐/节度使、万户侯、边头公卿将与相/盐亭啊,我的故乡! 你是文同的墨竹,茂盛地疯长在门前屋后/你是陈书的诗香,哀楚的鹃声啼血在心房/盐亭啊,我的故乡! 你还是我二十代祖辈都厮守的乡关/六百年回望,脐血相依的土壤/盐亭啊,我的故乡! 你是蒙文通蜀学的书案,巍巍的潺亭山/你是王尔碑梦里的云溪,泠泠的春郭水/乡愁像镜子一样跌落,破碎成无数的乡愁/盐亭啊,我的故乡!”就充分地表达了这种情深意浓朝思暮想难舍的故乡情。“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人艾青流传甚广的佳句又为此做了一个很好的注脚。

说道故乡盐亭,不得不说道嫘祖。对于这点,我倒是赞同闲人的观点,民俗文化是用不着求真的,因为它只是一种信仰,一种习惯,一种风俗和一种文化,信则灵,不信则无。老是争来争去没有什么意思,也注定不会有什么结果,因为这本来就是一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说不清的传说。重要的还是如何把这张牌打好,发挥好,利用好。

“中华嫘祖文化节”是个不错的提议,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先把声势和影响搞出去,服务措施和内容再跟上,逐渐做大做强,等形成了一定规模和影响,成了既成事实,谁还能说东道西?不知高层管理者有没有这个想法?

另外我认为文同这张名片也还是要打的,商业方面商品物质交流招商引资活动当然要搞,蚕娘选拔、民间歌会、书画摄影、曲艺歌舞演出也不能落下。现在每年都在搞“嫘祖故里文艺奖”,我个人以为不妨将此改为文同文艺奖,且在嫘祖文化节期间举行颁奖活动,这样内容就更为丰富了。

本书的语言风格还是值得一提的。现在人怕读古文,生僻字太多,时间跨度大,语言隔阂是个绕不开的槛。如何用现在的语言来表达诠释古老的故事是一个永远都值得探索的事情。这本书就用生动活泼现在人容易理解的语言去作了一个很好的尝试。比如说到盐亭,总是会离不开迷儿(地方俗语,极小的意思)红苕,作者时不时插入家乡这种独特,他人一听就知道是盐亭人的音量高、口音重、带古巴蜀语特点入声腔,属四川方言灌赤片岷江小片土得掉渣盐亭话谐戏为“红苕话”,用家乡话说家乡事,别具一格,让人印象深刻。

这便是这个自诩为一个“有地不种的农民,有钱不挣的商人,有酒不喝的酒鬼,有事不做的闲人”,历经五年打造的一部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盐亭志。当然他这种闲,不是我们平常所理解的那种无所事事的“闲”,他说的闲是一种生活情趣,一种人生态度,一种恣意讲究,一种品味境界,甚至是一种性格,一项选择,一分醒,一点觉,一种道和一分悟。达到了这种觉悟,还能说是有事不做的“闲”吗?

(图片来自于网络)

《作家荟》微信号stzx123456789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