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在先天性肌性斜颈中的应用及分型建议
超声在先天性肌性斜颈中的应用及分型建议
超声技术与诊断
先天性肌性斜颈(CMT)是新生儿及婴幼儿最常见的先天性肌肉骨骼疾病之一,其病变主要是累计胸锁乳突肌,是由病变侧胸锁乳头肌挛缩造成患儿头向一侧偏斜的病症。
其病因目前尚不清楚,有学者提出该病是由于在分娩或宫内胸锁乳突肌由于旋转、牵拉等原因致其缺血损伤的学说,但近期有文献报道在病变胸锁乳突肌组织的超微结构中发现有分化较早的间质细胞、肌母细胞和肌成纤维等多种细胞成分,并据此提出该病是由宫内胸锁乳突肌发育异常所致的学说。
其临床表现有:出生后3个月内触及颈部无痛性肿块,质地较硬,在2-4周内逐渐增大,然后开始退缩,在2-6个月内逐渐消失,患者头斜向患侧,若畸形得不到及时纠正,可逐渐出现面部变形,最后颅脑发育不对称,颈椎甚至上胸椎出现脊柱侧弯等畸形。因此,做到该病的早期诊断,有利于患儿的康复治疗。
其超声表现有:根据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超声特征表现,可将其分为两种类型,即肿块型和弥漫型。
1、肿块型:患侧胸锁乳突肌局限性增厚,可一段性增厚,也可多段性增厚,呈团块状,边界清楚,无明显包膜,其长轴与胸锁乳突肌平行,呈梭形,内部回声不均匀性减低或增强,部分团块内尚可见不清晰的肌纤维结构,团块上下与肌束走向清晰的正常胸锁乳突肌相连。
2、弥漫型:患侧胸锁乳突肌较对侧均匀性增厚,肌纤维纹理增粗或紊乱,回声欠均匀,根据病变纤维化的程度,内部可呈低回声,也可表现为强回声。
3、彩色多普勒超声:其内可见点状血流信号。
(仅供参考)根据病变胸锁乳突肌纤维化程度在超声上的不同表现对其分型:
I型:肌肉内有界限明确的肿块回声;
II型:整个肌肉呈弥漫性强回声伴低回声混合型。
III型:整个肌肉呈弥漫性强回声,无低回声。
IV型:患侧肌肉呈带状强回声。
从I型到IV型,其纤维化程度逐渐增高,患儿的预后越来越差,因此做到该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很重要。
肿块型
肿块型
弥漫型
超声技术与诊断超声图书微店铺
文献来源(非正规格式):
1 李泉水,浅表器官超声医学(第二版)(本店有售)
2 吴意赟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26(2)
3 袁源等,超声在婴幼儿先天性肌性斜颈诊疗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5,17(2)
4 王晓波等,先天性斜颈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征象及其临床意义[J],罕少疾病杂志,2016,23(4)
5 Cheng JCY,Tang SP,Chen TMK, et al.The clinical presentation andoutcome of treatment of 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 in infantsastudy 1086 cases.J Pediatr Surg,2000,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