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泪腺发达有何用?

作者:艳若桃李

1

前几年很是流行一首歌《男人哭吧不是罪》,其中几句歌词颇为切中泪点。

男人哭吧哭吧哭吧不是罪

再强的人也有权利去疲惫

微笑背后若只剩心碎

做人何必拼得那么狼狈

尝尝阔别已久眼泪的滋味

不如好好把握这个机会

痛哭一回

……

读了几本关于古代诗人的书,发现几个诗人很喜欢哭,动不动就哭,不知道的人以为他们的泪腺有点发达,但其实,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这几个泪腺发达的诗人,真是伤了心地哭,而且还都哭出了些名堂和东西。

2

最喜欢哭的诗人是杜甫。他悲天悯人,忧国忧民,感时,恨别,为自己,为百姓,为英雄,为国家,时时,处处,都在哭。“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他简直就是大唐“安史之乱”的记录者,用他的诗歌真实地记录着那个时代的风起云涌。

杜甫年轻时,也曾有过丰衣足食的生活,游历过祖国的大好河山。但年轻时脸上的幸福笑容,并不代表就是未来生活的全部表情。人过中年,国势衰败,家道中落的他,过着“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

44岁时,杜甫才得到一个兵器库管理员的职位。有了工作的他,赶紧回奉先县去接家人团聚。谁想,却在家门口听到了哭声。原来,他的小儿子饿死了。

杜甫放声大哭。“天下老,偏的小。”你说,他能不“遥怜小儿女,双照泪痕干”?环顾家里,衣物是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房子是“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己也“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为自己无力照顾家人衣食周全的他,痛彻心扉,流下的是人之常情的儿女之泪。

所以,我们才觉得他这人真实可信,就像邻家大哥一样,家里遭遇了不幸,大哭一会儿,不伤大雅,反而很诚实,很忠厚,令人很同情。

那时的大唐,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安史之乱爆发后,盛势难继的大唐,迅速衰败。全国到处战火纷飞,皇帝仓皇逃亡,人民流离失所,叛兵到处烧杀抢掠。繁华无比的长安城里人哭鬼怨,惨淡一片。

逃亡路上,耳闻目睹了人间生离死别的杜甫,用自己手中的秃笔,真实的记录下了老百姓的惨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就是因为他用感同身受的一颗同理心,同情黎民百姓的生死惨状,他才能写出史诗般的“三吏三别”,他的诗,是用真情实感,用真实苦难打动人心的“诗史”。

孔子曰:邦有道,则见,无道,则隐。759年,因为痛心于统治者的腐败无能,杜甫辞职。应好友之邀来到成都,经过朋友们的“众筹”

帮助,他在这儿过了一段平静的日子。

虽然茅屋不时为秋风所破,但杜甫在四川,总体心情还不错,有空看看邻居黄四娘家的花,到郊外去祭拜一下丞相祠堂。面对“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的诸葛亮像,想到自己空有满腔抱负,却报国无门。他不由得心有戚戚焉,流出了热泪:“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一个没有英雄的国家是幸运的,说明他富足安康,岁月静好。但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英雄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郁达夫语)借别人的祠堂,流自己的泪。此时此刻,祭拜丞相祠堂的杜甫,就是如此。不懂他的人,知道他是为英雄流泪,懂他的人,知道他是为自己流泪。

经朋友济助而客居四川几年的杜甫,并没有让自己真正超脱出世,不理时政。相反,他时刻关心着战火纷飞的国家,看到破败不堪的大好河山,关山重重,难以抵达的家书,他“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睡不着,吃不下,不眠不休,与国家休戚相关的他,听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喜极而泣:“剑外忽传收蕲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连家人都受到了感染,情绪好转,“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那个曾被战火阻隔在千里之外的老家,终于可以回去了。

765年四月,失去了诸多好友的杜甫,辞别成都,携亲属乘舟东下,准备回老家投靠一个远方亲戚。

然而,年老多病的他,右臂偏瘫,耳聋眼花,战火未熄,关山难度的千里远路,山高水长,回家谈何容易?他一路行,一路难。穷困、战争、疾病,让他不得不时时改道,绕行,流浪,最后,竟无以为家,无法到家,只能寄身在一条破船上度过余生。

但就是自己到了这种山穷水尽的地步,他想的依然是国家,“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他发达的泪腺让他泪流不停……

回不了家哭,“天边老人归未得,日暮东临大江哭。”

看山河破碎哭,“少林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登岳阳楼想到国破家亡,失联的亲朋和多病的自己,不由大哭,“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飘飘何所以,天地一沙鸥”,叶落,要归根。他的哭不是罪,是心碎,是忧民,是爱国。他的泪水是才气,是诗歌。他是春蚕,到死,丝方尽,他是蜡炬,成灰,泪始干。

杜甫哭出了黎民百姓的深重灾难,哭出了大唐盛衰之际的血泪史,哭出了诗史,哭成了诗圣。国家不幸诗家幸,说的就是他。

3

边塞诗人高适,一生刚毅,乐观自信。虽然有正式工作时年龄偏大,(47岁)起步很晚,但他不懈不怠,勇猛前进。终于,在当时很多人都退休回家抱孙子的年龄,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被封渤海县侯,成为当时诗人中不多的几个当高官者之一。

高适天生乐观,虽然与杜甫同时代人,但他,没有那样多的眼泪,也许西部边塞的多风多沙,风干了他的眼泪吧。同样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但他“丈夫不作儿女别,临歧涕泪沾衣巾”,别像小儿女一样哭哭啼啼。

送别朋友时,他依然强作欢笑,“莫怨他乡暂离别,知君到处有逢迎。”当然还有那句人所共知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就是这样一位强国重武,勇猛进取的军人,他到底也有哭的时候。

那是他最好的一位朋友,梁洽,他们曾经一起复读多年,最终考上进士。可是,刚上班没多久,梁洽就因病去世了,留下了孤儿寡母。

这个命运多舛的朋友,让高适看到了人生的无常和残忍。他仿佛要控诉这个吃人的社会和无情的命运,泪眼朦胧中,写下了《哭单父梁九少府》。

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

夜台今寂寞,独是子云居。

畴昔探云奇,登临赋山水。

同舟南浦下,望月西江里。

契阔多别离,绸缪到生死。

九原即何处,万事皆如此。

……

高适真的不“适”了,男人不容易啊!哭吧,哭出来,松口气,顺带产生一首好诗。

4

在唐代,另一个泪腺比较发达的诗人,要算中唐时期的大文豪韩愈了。他在年轻时的一场哭,呵,你猜他哭来了什么——

老婆!

那是790年的春季,清明回老家合阳(现在河南孟州)上坟的韩愈,受人之托,去看望熟人的一个老朋友卢贻。没想到,韩愈去了后,不巧,人家正在办丧事。

原来,卢贻不满上司谋求私利,劝谏不成,反被革职。回家后竟气郁攻心,吐血而亡。一听这人如此刚烈不屈,同性情的韩愈,立刻觉得同声相应,不由在灵堂前大放悲声,痛哭不已。

卢家人从未见过韩愈,见他如此悲痛感动不已,卢夫人命女儿给韩愈巾帕拭泪,就在接过巾帕的一刹那,两个年轻人四目相对,一见钟情。韩愈就这样给自己哭来了媳妇儿。这哭,哭得太实惠了!

其实,从小失去父母兄长的韩愈,坚毅乐观,勇于担当,吃苦耐劳,风趣幽默,动不动就拿动物做比喻,写现实世界的困惑。他的诗文通常是苦中作乐,强装欢笑,让人读了笑中带泪。

韩愈自小由嫂子抚养长大,与侄子关系极好。当任职远在外的他,得知唯一的侄子因病去世后,万分悲痛,写下了情真意切,闻名后世的祭文《祭十二郎文》。这篇文章感情真挚,言辞恳切,充分显示了作为叔父的韩愈,对侄儿英年早逝的惋惜和痛悼之情,成为后世写祭文的典范。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

也许就从这一篇文章开始吧,为了供养自己和侄子的一大家人,韩愈开始替人写祭文和墓志铭,并收取不菲的费用。一篇情真意切的哭文,正式开启了原创有偿写作的先河,也不枉大哭一场有所值了。

在唐代诗人中,泪腺发达的诗人还有很多,但限于篇幅,我们只选取了以上三人做以微解,是因为他们及其作品都很有代表性,更因为他们发达的泪腺,写出了描摹历史和现实的不凡诗文!

诗人泪腺发达有何用?有针砭时弊,诗史成圣的作用,有感同身受,与子契阔的作用,有同声相应,得娇妻,成文典的作用,有……

用处多了去了,只要你让发达的泪腺用对地方,就会有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作者:艳若桃李,女,甘肃省作协会员,大学文化,中学英语教师。喜欢阅读写作,发表过几百篇文章。教书育人责任田,读书写作自留地。舌耕不懈,笔耕不辍,非为大器想晚成,只缘精神有需要。

注:现在新建了粉丝群喔,想入群的朋友,在公众号会话里发送加群(不是在留言区回复喔)。

(0)

相关推荐